解密——滿清八旗制度

解密——滿清八旗制度


八旗兵是指滿族在關在的軍隊,它源於八旗制度。八旗是滿族早期的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建立於努爾哈赤時期,它的編制大體是這樣的:

300人為一個牛錄(漢語譯為佐領),五個牛錄為一個甲喇(譯為參領),五個甲喇編為一個固山,每個固山各有紅藍白黃旗幟作為標誌,因此固山就譯為旗,合起來就有八旗。

在這種嚴密的編制下,“出則為兵,入則為民,有事徵調,無事耕獵”,全民皆兵。每個旗有一個滿族貴族統領,稱為固山額真,也就是旗主的意思。以後在滿八旗之外又有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事實已有二十四旗,但仍然稱為八旗。

順治以後滿八旗中的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稱為“上三旗”,因為皇帝曾經是這三旗的旗主所以號稱“天子自將”,皇帝的警衛部隊都由這三旗子弟擔任。其它五旗則稱為“下五旗”。

八旗又有京營與駐防之分。所謂京營又稱禁旅(中央禁軍),約有十二萬人。所謂駐防,就是地方警衛部隊,負責地方鎮撫,由將軍、都統負責。他們可以監督地方總督、巡撫權利很大,分別駐紮在江寧、杭州、廣州、成都、西安、寧夏、綏遠,約有十萬人。

解密——滿清八旗制度


天下太平後,八旗腐化嚴重,戰鬥力急劇下降。到了康熙三藩之亂時八旗兵不堪大用,戰鬥力還不如綠營兵。

解密——滿清八旗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