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盛唐時代最重要的一次宴會上發生了什麼?

文獻記載:哥舒翰平素與安祿山、安思順兄弟之間有些嫌隙,彼此看不順眼,唐玄宗常常從中調和,希望他們如同親兄弟一樣相處。

天寶十一年的冬天,安祿山、哥舒翰和安思順正好都在長安,唐玄宗就讓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出面,設宴款待他們。

《新唐書·哥舒翰傳》記載,這頓飯的地點是在城東,更具體的位置沒有細說。宴會由高力士主持,其實是代表唐玄宗。玄宗皇上沒有出面,不過他特意下詔,做了一道名為“熱洛河”的菜餚,給他們送過來。

參加宴會的四個人,稱得上大唐朝廷中最有實權的人物。其中安祿山的實力最強大,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兼河東節度使,東平郡王。

相比之下,安思順和哥舒翰的地位稍差。哥舒翰曾經做過安思順的副手,天寶六年十一月,唐玄宗在華清宮召見哥舒翰,十分欣賞他,任命他為西平太守、隴右節度副使。同時任命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為河西節度使,領武威郡。到了天寶九年,朔方軍亂,安思順又代掌朔方節度使一職。

天寶十一年,李林甫辭去朔方節度使一職,推薦安思順替代自己,於是安思順正式改任朔方。在這前後,哥舒翰為隴右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

唐朝自開國以來,一直有使用蕃將的傳統,像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人。但他們只是衝鋒陷陣的戰將,並非統領一方的帥才。

解密:盛唐時代最重要的一次宴會上發生了什麼?

到了唐玄宗時代,這個傳統被打破,開始重用蕃將。向唐玄宗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就是李林甫。開元年間,薛訥、張說、蕭蒿等人入朝為相。這些人在地方做過節度使,以方略而積邊功,入朝以後,嚴重挑戰李林甫的權威。為了與他們相抗衡,鞏固自己的權勢,李林甫建議唐玄宗使用蕃將。他認為,以文官為統帥,不能在戰場上身先士卒,這也是邊患一直不能盡除的重要原因。

唐玄宗聽從李林甫的建議,提拔安思順為節度使,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人為大將。《譚賓錄》中總結這幾位蕃將的特點,分別是:安祿山有功,哥舒翰有勇,安思順能軍,高仙芝善戰。

後來的歷史證明,李林甫倡議的這種轉變是災難性的。

天寶十一年,天下太平已久。此時的唐玄宗年事已高,家、國、天下似乎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安逸之心膨脹到了極點。惟一讓他不放心的是那幾個手握重兵的蕃將,所以一有合適的機會,他就讓三個人坐到一處,調解他們的矛盾。

這是關係到社稷安危的一次宴會,唐玄宗為什麼不親自出面宴請三人,原因不得而知。或許這是一種煞費苦心的設計——如果唐玄宗親自出馬,那三個人必然態度恭敬,大家坐在一起,說一些不鹹不淡的場面話,宴會體面地結束,卻是一點作用都沒有。

由高力士出面,既是讓三個大臣放輕鬆,大家在一起說說心裡話,讓此前的嫌隙冰銷瓦解,又可以觀察一下,對皇上的一番苦心,三個人的態度如何。

回到宴席上。

高力士代表唐玄宗請安祿山、安思順、哥舒翰坐到一起,自然不是為了品嚐美味,他要勸他們盡棄前嫌,彼此和好如同兄弟,共同為皇上效力。宴席中間,安祿山最先做出回應,對哥舒翰說:“我的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您的父親是突厥人,母親是胡人。說起來,我們族類相同,彼此怎麼能不親愛?”

#p#分頁標題#e#

哥舒翰點頭稱是,說:“熟話說:‘狐向窟嗥,不祥’,因為狐狸忘了自己是從哪裡爬出來的。既然安兄對我如此親愛,我自然也要坦誠相見。”

“狐”、“胡”同音,安祿山不是傻瓜,自然聽得懂哥舒翰的罵人話,忍不住勃然大怒,罵道:“大膽的突厥!”

哥舒翰不吃這一套,立刻就要罵回去,高力士急忙向他使眼色,不讓他把事情鬧大。哥舒翰不買別人的帳,卻不敢不聽高力士的話,因為今天這頓飯,是高力士代表皇上張羅的。

話不投機,再坐下去也無趣,哥舒翰推開酒杯,說自己醉了,離席而去。到這裡,高力士的調節是失敗的,唐玄宗的願望沒有實現,三個人之間的怨結反而比過去更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