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的“背水阵”破赵传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句话,出自孙武《孙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意思就是说,作战时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们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以少胜多的“背水阵”破赵传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汉高祖刘邦在平定了魏国之后,命令韩信和张耳讨伐赵国,赵国派兵20万扼守于井经口,赵王歇和成安君陈余一起防卫。井陉口乃汉军伐赵必经之地,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山中小道,此路仅容一辆车通过的宽度,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当时成安君陈余的军师李左车,计划要用奇计消灭进攻的汉军。但是出身儒者的陈余,坚决反对用什么奇招妙计,很愚昧地以为要有王者的气度,没有听从李左车的策略,并自豪地说:“王者的义兵要堂堂正正地作战,不可以用奇兵奇计获取胜利。”

以少胜多的“背水阵”破赵传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成安君陈余视李左车的良计于不顾,实际上就是骨子里的骄傲和轻敌。他认为韩信的部队是散兵游勇、乌合之众,自己可以轻松取胜。既然自己能够轻松战胜对手,那就用不着什么奇招妙计来对付汉军了。可惜的是,成安君陈余在关键的时刻犯下了关键性的错误,他并未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史记》记载,陈余是一个迂腐的儒生,常常声言正义的军队,决不使用阴谋诡计。

在陈余武断指挥左车良计难施的情况下,汉军也就因此度过了危险的境地。韩信派2000名轻装骑兵带着汉军的标帜红旗,半夜偷偷地从本营沿着小路向赵国的本营出发,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翼,隐伏待击;另外派一万名军队,背水布阵于绵河东岸;韩信的主力军则攻打赵军本营,打了一会儿以后,韩信的军队假装兵败,随后撤出了阵地。

以少胜多的“背水阵”破赵传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赵军一见敌军撤退,认为是汉军真的是打不过赵军才逃的,于是以“战机不可失”的错误心态,倾巢而出全面追击汉军。而这时的汉军已经和事先背水布阵的军队会合,重新整装列队,做好了与赵军殊死一战的准备。再次交火后,赵军打得非常辛苦,很快处于劣势,本打算要回城堡休整以后再战,但是回头一看,汉军的2000轻​奇已经把红旗布满了城墙,正在迎风飘扬。

汉军趁着赵军惊慌失措的时候,前后猛烈攻击,一举而战,直到把赵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一仗打得是赵军惨败,而汉军却是以少胜多,收获满满。回头看下此役路线图: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在绵河东岸摆下“背水阵”,引诱赵军出击。果然,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伏兵乘虚抢占了赵军营寨。赵军见此大乱。汉军乘势前后夹击,大败赵军。韩信斩陈余,擒拿赵王,灭亡了赵国。

以少胜多的“背水阵”破赵传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战争结束以后,汉军诸将领问韩信:“兵法上说,军队遇山,分别布阵左边和前面,军队遇水则布阵右边和后面,但是今天把军队布置在水的前面,违背兵法,为什么还能获胜呢?”听到诸将领的这些疑问,韩信笑着说:“兵法上不是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吗?‘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我采取背水布阵的战法,就是顺从这个道理啊!”

这便是“背水阵”的典故。在现代的企业中也是一样,如果领导希望下属充满斗志,勤奋工作,就必须把下属们逼到非进不可的地步,使他们没有退路,只好前进。让每个人都感到处在生命的险境,然后必然殊死作战,为自己的生命而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