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


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

核心觀點

3月非農就業減少具有典型的疫情特徵,但存在嚴重低估。預計二季度將是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下半年將明顯回落,未來1-2年仍處於中期上行趨勢。

事項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70.1萬,預期減少10萬,前值增加27.5萬;失業率4.4%,預期3.8%,前值3.5%。

正文

3月非農就業出現十年來首次負增,失業率大幅反彈。3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70.1萬,為近十年來首次負增長,此前12個月平均增長19.6萬。從下降幅度來看,已經接近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最低點-80萬。3月失業率為4.4%,相對上月大幅反彈0.9%,為自1975年以來最大的單月環比增幅。

此次就業減少具有典型的疫情特徵。1)行業分佈上:2/3的就業下滑來自於娛樂休閒和酒店行業(就業減少45.9萬),其中餐飲行業就業減少41.7萬,住宿行業就業減少2.9萬,這與疫情對服務業的顯著衝擊有關。2)就業結構上:臨時解僱人數比上個月增長了一倍,永久性失業人數幾乎未變。同時五週以內的失業人數增加了150萬人,而失業超過五週的人數卻在減少,這也充分體現3月就業減少主要是由於疫情衝擊造成的短期結構性失業。

3月非農數據仍然嚴重低估了疫情的影響。由於美國BLS調查數據的採樣時間為每月12日當週,此次公佈的家庭調查數據採樣時間為3月8日-3月14日,企業調查中也有超過70%的數據在這一時間獲得。考慮到美國政府最早是在3月14日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3月19日才陸續有部分州發佈了“居家隔離令”,所以主要的經濟活動減少發生在3月中下旬,這從3月後兩週急速上升的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也可以得到驗證,因此3月就業數據嚴重低估了疫情和防控措施對經濟的影響,預計該影響將主要在二季度體現。

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經濟增速的“歷史深坑”。我們認為4月大概率仍會維持當前的嚴格防控措施,這意味著疫情的影響將貫穿整月,預計4月非農就業將出現更大幅度的減少。按照目前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估算,持續四周找不到工作即被記為失業,4月份就業人數將大幅減少1000-1500萬。目前總就業人數為1.65萬億,對應的失業率將達到10%-15%,這會超過08年金融危機時期最高的失業率水平。保守情形下,即便疫情在6月底得到基本控制,5-6月份的就業仍會受到顯著影響,失業率將在二季度維持10%左右的水平,在此背景下預計二季度美國GDP同比增速將在-5%左右。

預計美國失業率將在下半年明顯回落,但未來1-2年仍處於上行趨勢。我們認為就業將是未來的政策重心,近期美國也出臺了一系列就業支持政策,保證居民和企業短期資金需求,維持中期經濟的可恢復性,這會是美國抗疫的政策底線,因此我們對三四季度美國經濟的修復並不悲觀。預計美國失業率將在下半年明顯回落。在2019年底外發的《2020年美國失業率出現拐點的可能性》(2019-12-22)中,我們提示關注未來1-2年美國失業率拐點出現的風險。當前我們認為疫情的衝擊會使得失業率短期快速攀升,經濟衰退提前到來,但在政策託底的情形下,疫情對就業造成的更多是一次性快速調整,之後將延續我們中期對於美國經濟和就業的判斷,失業率仍將處於上行趨勢。

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

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

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

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

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0年4月4日發佈的報告《美國2020年3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二季度將出現美國失業率的“歷史高點”》,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相關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有道雲等方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使用本資料。

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的研究部編寫。中信證券研究部定位為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賣方研究團隊。通過微信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中信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信證券的客戶。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應首先聯繫中信證券機構銷售服務部門或經紀業務系統的客戶經理,完成投資者適當性匹配,並充分了解該項服務的性質、特點、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及若不當使用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損失,在此之前,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週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本訂閱號中的所有資料版權均屬中信證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複製本訂閱號中的內容。除經中信證券認可的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