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五行”概念的著作是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它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五行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思想最早出现在《尚书》的《洪范》一篇里,原文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最早提出“五行”概念的著作是什么?

五行


  由此可见,在《尚书。洪范》里,关于五行的学说还只是处于陈述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功能,还远没有发展到现在的五行相互演化相生相克的理论高度。

《洪范》据传是周武王十三年灭殷后,殷的遗臣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九条治国方略,五行就是第一条。

  关于古文《尚书》的真伪,历来就有争议,而由于《洪范》成书年代涉及到“五行”理论甚至中医理论的起源问题,其真伪更是备受古今学者的关注。

传统认为《尚书·洪范》是西周作品。

  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后人伪作,并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

  但有学者指出《洪范》同时出现在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中,其真实性很高,更有学者还提供了翔实的证据,说明《洪范》确为西周作品。

  由此看来,“五行”思想最早可追溯的历史记载就应该是《洪范》无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