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散乱中如何构建章法节奏?

小草章法的基本格局到王羲之时代才逐渐稳定下来,后世小草书家虽不乏成就者,但章法大多导源于此。

怀素《小草千字文》通过加大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虚静空灵的韵味;

孙过庭:散乱中如何构建章法节奏?

孙过庭《书谱》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则相对较紧,他并不追求行行分明,但整体又不显得拥挤。

在此,他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断”的方法发生了作用,而且他的字的 局部都是散开的,这些部件的开放姿态,为整体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孙过庭:散乱中如何构建章法节奏?

书法作品中的“行”,就好比文章中的句子,由一组组的“字组”组成。行的表现力取决于字组的组合,即每行字中总有若干字组,它们之间通过粗细变化、疏密变化、大小变化、开合变化等调节手段形成了行的节奏。

孙过庭:散乱中如何构建章法节奏?

孙过庭《书谱》与怀素《小草千字文》对比图

《书谱》中偶尔会出现轻盈的笔画组合,甚至是多个字体的连贯来达到一种“畅神”的作用,如“非专精也”四字使人们不禁为之眼前一亮。

孙过庭:散乱中如何构建章法节奏?

同时,《书谱》中也经常出现一些笔画厚重的点画来与轻灵的笔画形成反差和对比,这种轻灵与厚重的巧妙组合,也起到了虚实相生的效果,轻灵处为“虚”,厚重处为“实”。

孙过庭:散乱中如何构建章法节奏?

如“羲献”、“艳随”、“鹤图”等字笔画粗重,字形硕大,与他们周边笔画较细且体形较小的字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种对比,打破了行与行之间的均衡,从而使整体有了节奏感。

在《书谱》中,类似的处理方式不胜枚举,而且处理得浑然天成,没有突兀感。这种章法处理,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