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三)


孙过庭《书谱》(三)


孙过庭《书谱》(三)

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于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锺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锺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

译文:献之虽然勉强以这样的回答,来反驳谢安的看法,然而自称胜过父亲,未免太过分!况且,一个人有所成就,本是为了荣耀父母。当年曾参经过「胜母里」,因憎恶这个名称,所以不肯进去。而献之的笔法,是承传羲之的书法的,虽然大略学到了规模法则,其实恐怕还未能全部继承下来呢!

何况竟然假托神仙传授,而耻于推崇家学,用这样的态度来研究书法,那算学习书法!后来羲之要到京城去,临行时在壁上题字。献之偷偷把它擦掉改写,自以为写得很不错。羲之回来看到了,感叹地说:“我走的时候,真是醉得太厉害了!”献之听了,内心才感到惭愧。由此可知,王羲之比起锺繇、张芝,那只有专精与兼善的区别;而献之比不上羲之,这是无可置疑的。我十五岁时便注意学习书法,品味学习锺繇、张芝、羲之、献之的书迹,深入思考,专心探究,如此过了二十多年,虽然功力还不够精深,我仍然努力不懈。看到书法的线条、造形变化:有的像悬针、有的像垂露;有的如奔雷、如坠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