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最近,央视出了一部纪录片。


今年1月刚上线,0宣发,却拿下了豆瓣9.3的高分。


画面优美,制作精良,网友评价极高:

“赶超BBC”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默默看完正片和花絮后,小IN感觉自己真的挖到宝了。


也忍不住想对辛苦制作的工作人员致敬。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

形形色色的生物


跟着镜头,我们得以窥见中国1.8万千米漫长海岸线的轮廓,以及深蓝色海洋的壮丽景象。


从北边万里冰封的渤海湾,一路到长夏无冬的南海。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从庞大的鲸鱼到微小的珊瑚卵团。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为全面的海洋纪录片。


虽然拍摄地点都选在我国的近海,却完全刷新了观众对海洋的认知。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这里有关于生存和成长的故事。


渤海辽东湾,一头温顺的小海豹刚刚出生。


它不会游泳,甚至连爬行都很困难,暂时只能在妈妈的喂养和保护下生存。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小海豹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会换毛、断奶,甚至学会下水。


因为一个月多后,它就不得不离开妈妈独自在大海生活。


有时,小海豹的妈妈会在它吃奶的时候,“咚~”的一声掉进海里。画面十分可爱。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但这也意味着,浮冰快要化了,小海豹得抓紧时间学会独立了。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与此同时,海洋里的另一种暴躁生物,正忙着保护领地。


鲟,一种暴躁的螃蟹,苦心经营领地,只为吃饭时可以独自美丽。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有只冒失的海兔,没经历过社会的磨练,试图上前查看:“诶,让我来看看你在吃啥?”


结果鲟毫不留情发起攻击,吓得海兔屁滚尿流……


海兔:发生了什么?噢~我变紫了,也变弱了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也有各种罕见、有着奇特能力的可爱物种。


六鳃海牛——


擅长逃生术,由于逃跑时姿势太美妙,被人誉为“西班牙舞娘”。


又名:肥牛卷(误)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瓢鳍虾虎鱼——


身长不过五六厘米,却能通过左右腹鳍遇合成大吸盘,将自己紧紧地依附在石头上。


小身体,大能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蓝斑背肛海兔——


顾名思义,排泄口长在背上……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嗯?这尺度也太大了叭…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圆球股窗蟹——


天生的疾行大师,连速度极快的鸟都拿它们没办法。


快到以为自己开了两倍速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小丑鱼——


交配时节,可以利用激素分泌,在几天内,从一只雄鱼逆变成雌鱼……


后代不够,变性来凑。(好伟大)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4年,6集,300分钟

它不仅仅为了“纪录”


这部纪录片,囊括了120多种生物。工作人员花了4年辛苦摄制,最终凝结成了6集300分钟的画面。


为了这部片子,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下了不少狠功夫。


可爱的小海豹,是他们在海上漂泊了好几天颗粒无收,几近绝望后才捕捉到的画面。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为了拍摄池鹭,他们推着沉重的设备,在滩涂中艰难地行走了四五公里。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雨林中蚊虫环绕、狂风侵袭、暴雨如注,他们站在那里岿然不动,只为让镜头前的蚂蚁能够更加清晰、生动。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海洋中的精灵——白海豚,它的绝美登场并非偶然。


是摄制组努力蹲守,一个早上500多G的视频素材,只为呈现出它最美的画面。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接受“努力但没收获”的事实——


在风浪中颠簸、飘摇了七天,好不容易登上了岛,结果想拍的鱼全跑了。


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在这部片子的弹幕里,还会经常看到有观众说,配音很可爱。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部片的声音,都是后期拟音或用音效制作而成的。


光声音这一块的设计和制作,就花了至少一年半的时间。


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才得以看见这些专属于中国的海洋故事。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自然界的光怪陆离——


没有它,我们可能很久都不会知道:我国也有野生海豹,海底下原来藏着那么多可爱的小生命。


但节目组的用意,并不止于此。


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壮阔,也掀开了它脆弱的一面。


珊瑚礁的存在,为海底的世界增添了艳丽的色彩,让它宛如童话般梦幻。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然而,在过去的30年里,大量珊瑚礁非正常死亡。


每年只能生长1cm的它们,命运变得十分坎坷。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白化的珊瑚

广东惠州大亚湾里,游荡着一群抹香鲸,它们身形巨大、能够发出230分贝的巨响。


节目组曾拍摄到一只落单的怀孕抹香鲸。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由于身体虚弱、没有同伴帮助,长期没有进食的它搁浅在海湾里,无法前进。


救援人员努力多时,也无济于事。最终,它的生命终结在了这片海湾里。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救援人员说: “导致抹香鲸死亡的渔网,有可能是渔民随手丢下海的。以前的渔网破了会补一补,现在的渔网成本低,破了就往往随手扔进海里。”


它们会走走向何种结果,是更绚丽地绽放、自由自在地活下去,还是逐渐消亡?


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


答案,或许只在人们一念之间。


如果看完之后我们能不止于了解,而是进一步反思。那么这种纪录片的存在,则会更有意义。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越来越好的国产记录片


事实上,这几年,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发展自然类纪录片,希望在增加公众认知的同时,也能唤醒、增强大家保护自然的意识。


我们也能看到,国产纪录片,的确做得越来越好了。


比如2019年11月,哔哩哔哩与美国国家地理合拍的《未至之境》,豆瓣9.4分。


这部片子,将镜头对准了国内的野生动物。许多珍稀的画面,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动物世界——


首次拍到了熊猫母子传递唾液的过程,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首次拍到了濒危动物峨眉髭蟾的交配过程,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首次拍到了雪豹的家庭活动,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还有许多许多。


看完这部片子,不仅对这些野生动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甚至在心里燃起了自豪感——


这是我们的大好河山啊!真想让所有人都来看看,这美到窒息的自然秘境、动物王国。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而在此前,央视出品的《航拍中国》也十分亮眼。


制作团队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记录下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幅员辽阔。


宣传片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在纳斯达克巨型屏幕上连续播放了三天,让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的美。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这些惊艳画面的背后,亦是制作团队的用心。


因为所有的镜头都是用航拍来完成,在正式拍摄前,摄制组需要通过网络结合卫星地图及实地调研完成多轮踩点。


一集的镜头和分镜,就有差不多50页。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甚至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前进。


在新疆,攀登海拔5000米高的博格达峰,在冰雪之中造访天池……缺水、高温、风沙,都没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黑龙江雪乡,中国下雪最多的地方。拍摄时气温低至-30℃,工作人员冻到快要失去知觉,却从未停下过给器材除霜的手。


而在高空拍摄的摄影师,很多时候都要带着氧气罩工作,还得忍受飞机剧烈抖动导致的头晕目眩。


如此,才有了那么多难得一见的画面。


吊打BBC!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让无数人泪目:属于中国的影像


人们总说纪录片无聊,这几年国产的纪录片却一次又一次突破桎梏。


画面越来越精美,制作越来越牛逼,有故事、有温情。


让我们看见,这片土地上,万物生灵在精彩地活着。


也让人想更加努力地守护它们。


真希望这种“刷爆朋友圈”的国产纪录片,能够多一些。


我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也能再多一些。


图片来源/ 文中提到纪录片截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