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奇石本身和對市場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實踐過程,應該循序漸進

剛剛開始撿石頭,和剛剛開始接觸奇石市場的石友,都是處在一種懵懂的狀態。用現在一句流行的網絡語言叫“懵逼”。誰一開始都不明白什麼樣的石頭好,是奇石,市場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石頭。

我也和大家一樣,有可能當時還不如大家。剛開始撿石頭,到了河灘那可以說是眼花繚亂,看什麼都是好東西,看哪塊石頭都有內容,都象點東西。那就撿吧。反正自己覺得像東西的,就往回撿吶。一天跑河灘早、中、晚,最少三趟。


對奇石本身和對市場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實踐過程,應該循序漸進

盛開


我老丈人家,離河灘也近,也就一里地左右。農村平房,前後院子也大,幾百噸石頭都隨便放,只要你有能力撿,你就堆吧。我就來幹勁了。撿的太多呀,摩托是踏板的那種,一趟能駝一百多斤,再多河灘路不平,點騰的厲害,容易把摩托大梁壓壞了,就一趟一趟的跑,反正也近。那時候可過癮了,一天要撿三、四百斤石頭。反正是都看著好,也不捨得扔啊。這個像個人頭,那個像個馬面的,都覺得好。

而且啊,石頭這玩意你不能總看,迷進去以後啊,你是越看越像,越看越捨不得,越看越堅定必須把它拿回家。再重也得拿,自己拿不動,就找人。以前我說過,我找四個人太“脊樑”的事。那時看了有半個多月呀,每天到河灘都惦記是回事,都要首先去看看它,還在不在,是不是被別人撿走了。架不住總是放心不下啊,有一天我憋不住了,讓我小舅子找了三個人,用槓子給抬出河灘,用車子給拉回去的。實際到家我就後悔了,怎麼越看越不對勁了呢,就沒有在河灘上看著的感覺了呢?看哪裡都是缺陷。


對奇石本身和對市場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的實踐過程,應該循序漸進

獨釣寒江雪


還有那一個,我扛到三樓的石頭的故事。那石頭也大,沒有一百也有八十斤。當時我是怎麼看怎麼象天鵝,那頭一歪,還有動感。覺得是寶貝呀,放我老丈人院子裡不放心吶,才馱回來扛到樓上的。現在一看,還天鵝,坐著都覺得個屁股,還賊粗,放到衛生間,洗澡在上面磨腳用,挺解癢癢。想甩,自己也是扛不動了,歲數大了,只有請人。

這兩件事,是最有代表性的,撿來甩,甩了又撿的事情不勝枚舉。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都是笑話,都是笑談,因為現在的眼光和水平提高啦。那麼眼光和水平是怎麼提高的呢?就是在這些看來是笑話的撿來甩,甩了又撿的實踐中,逐漸慢慢提高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艱難過程。是在實際參與奇石的撿拾、交易、欣賞、收藏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實踐、學習、領悟、提高的磨鍊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