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建议家长趁早看看

在如今中国的社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现在的社会也在慢慢的进步,但是多数家长秉承这一点的也很多。当然,家长打孩子属于恨铁不成钢,教育孩子如何如何。有不少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来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殊不知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有时候这种办法真的很管用,跟孩子说了半天道理,孩子不听,打一顿孩子顿时就老实了,可见这种方法还是有用的。

打孩子最多也就是能够作为威慑孩子的手段,家长不要以这种方式来强制孩子听话的手段。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这样孩子才会真的心服口服。打孩子看起来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孩子心里真正的想法家长是不知道的。如果家长一直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经常处在这个环境,以后孩子心里肯定会受很大的影响的。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建议家长趁早看看

那么挨过打和从来没有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差距?

1.从未挨过打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根据有关数据表明,从来没有挨过打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更加阳光、自信。这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感受过被父母打骂,自然而然也不会有恐惧的感觉。从来没有挨过打的孩子跟父母关系比较好,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最知心的朋友”。你想,如果孩子经常挨打,肯定会对家长心生芥蒂,那怎么能成为好朋友呢?相反,从来不挨打的孩子,更依赖父母,这也就是从小跟父母成为好朋友的最直接的原因。

分析:

这些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捧在手里,没有挨打过的孩子一般自尊心强,承受打击的能力差。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如果被别人打了,会特别沮丧,觉得很失败,丢脸。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不一定非得用“打”来解决问题。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建议家长趁早看看

2、挨过打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大家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孩子一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时间长了,这种习惯就成了生活的常态。最近几年,关于未成年的犯罪分子往往都充斥着暴力。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打骂”,那么他们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伤害。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心,那么何谈自强?再有一个就是,经常挨打的孩子都比较自卑。缺乏自信的孩子在需要做重大抉择的时候总是游移不定。没有坚定的自我,甚至是完全依赖于他人。

分析:

“打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很极端,变得跟父母一样,动不动就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打出来的孩子,“口服,心不服”。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单单使用暴力就能把问题解决的,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建议家长趁早看看

总结:那么孩子犯错了,在什么时候需要挨打呢?

其实孩子到底该不该挨打还是取决于父母,如果孩子做错事了,但是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也没有伤害到其他人或者其他事,这个时候父母就不需要打孩子。

但是如果孩子做的措施已经关乎到一个人品质的问题,比如偷家长的钱,和别的同学故意欺负其他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手下留情了,一定要严厉地批评孩子,而且也要轻度的让孩子挨打,给孩子一个教训,让他下次不要再这样做了。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建议家长趁早看看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建议家长趁早看看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建议家长趁早看看

10册不过是6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这套书是有关于家庭教育方法的育儿书,帮助父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作者研究了家庭教育近20年,有效的解决了不少父母的棘手问题。这套书相信也会对父母有指引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