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骨肉天親,同氣連枝,手足友愛,家宅和順是普通老百姓最樸實的願望。

但是在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帝王家,兄友弟恭,骨肉親情,血脈相連在巍巍皇權面前簡直是個奢侈的童話。

1、秦二世胡亥:一朝閻樂統群兇,二世朝廷掃地空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東巡時本想寫信傳位給駐守邊關長子扶蘇,不料暴亡。

趙高、李斯為鞏固權勢與胡亥篡改遺詔,逼迫寬厚仁愛的扶蘇自殺,扶胡亥登上帝位。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胡亥當上皇帝后,為穩固皇權,將自己的33位兄弟姐妹無情地殘殺。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秦王朝在武統天下後,沒有順應民意休養生息,秦二世更是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終於爆發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陳勝吳廣起義。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秦王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僅僅14年,如果是扶蘇即位實施仁政,秦二世而亡的歷史或許就此改寫。

《秦門·胡亥》(唐)周曇

鹿馬何難辨是非,

寧勞卜筮問安危。

權臣為亂多如此,

亡國時君不自知。"


2、魏文帝曹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曹操的次子,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曹丕多才多藝,但弟弟曹植文采風流更勝一籌,深受曹操寵愛。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難免影響下屬。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

兄弟兩各結為黨羽,互相傾軋開始奪嫡之爭。

最終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後,就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內成詩,不成就殺之。

曹植急中生智完成了這首《七步詩》,曹丕聽後不得不服,只能遵守諾言放過曹植。

但此後曹植憂讒畏譏,如履薄冰,名為藩王,實同囚虜,抑鬱而終。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七步詩》曹植 (三國·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隋煬帝楊廣: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隋文帝楊廣是隋文帝次子,他是一個弒君殺父、荒淫無道的皇帝。

隋文帝楊堅是隋朝的開國皇帝,他終結了中原大地南北分裂的局面,開創“開皇之治”盛世。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隋文帝是個善於治國理政的皇帝,卻不是個合格的父親,沒有教出賢明君主。

隋文帝楊堅在建立隋朝後,便封了長子楊勇為太子,次子楊廣為晉王。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但次子楊廣費盡心機善於偽裝,好博父母歡心,小心謹慎行事。

哥哥楊勇以為地位穩固任性而為,終被廢黜。

在隋文帝楊堅生病後,楊廣急於密謀上位被老爹楊堅發現。

在太子之位被廢前,楊廣召集心腹破釜沉舟,毒死父親楊堅,又假傳隋文帝的遺囑,殺害兄長楊勇。

隋煬帝在位期間荒淫無道,殺戮不斷,社會矛盾激化,各地群雄四起,烽煙不斷,也讓隋朝兩代而終。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隋門·煬帝》周曇

拒諫勞兵作禍基,

窮奢極武向戎夷。

兆人疲弊不堪命,

天下嗷嗷新主資。


4.唐太宗李世民:縱有貞觀留百世,難逃千古罵名傳。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次子,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

他的文治武功,雄才偉略可稱為千古聖君。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但人無完人,在太宗皇帝上位為君王時,也是骨肉相殘,血流成河。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晉封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在奪嫡過程中,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等,被立為太子。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七絕 玄武門之變(詠史詩)

花開兩朵並蒂蓮,

本是同根卻自殘。

縱有貞觀留百世,

難逃千古罵名傳。


5.宋太宗趙光義:燭影斧聲,千古迷案

宋太宗趙光義,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弟。

從太宗趙光義繼位開始,就給人不夠光明磊落的感覺。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江山,趙光義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50歲的太祖病重,光義入殿後,太祖屏退宦官侍女,兄弟兩人斟酒對飲。

從殿外遠遠望去,只見燭影搖紅,燭影下光義不時離席,似有不可受的情狀,不久太祖用柱斧戳地,大聲對晉王說:“好自為之!”頃刻間太祖駕崩,當時正是漏下四鼓.“晉王趙光義遂奉遺詔繼承皇位.”

這就是千古迷案太祖之死“燭影斧聲”。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明成祖朱棣:靖難何須百萬兵,馳來天下任縱橫。

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後稱永樂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將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

因太子朱標早逝,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觸碰藩王利益,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戰爭歷時四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繁華冢:骨肉異心相煎何急


據說建文帝(朱允炆)靖難之役後,逃亡曾賦詩曰:

金竺長官司羅永庵題壁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曇標。

南來瘴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娑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惟有群烏早晚朝。


九五之尊的皇位,到底引發了多少父子、兄弟、叔侄、親人翻臉無情,刀兵相向,造就了封建時代帝王將相許多無法避免的悲劇。

都道世間繁華冢,無情最在帝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