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悲傷而又充滿希望的節日,叫清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等,唐朝時,清明節才正式形成。清明節的活動主要有賜新火、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鬥雞等。唐、宋時的詩人、詞人們,也妙筆生花,用一首首傳誦千古的詩詞,記錄下了唐宋時期清明節的萬種世間風情。

這個悲傷而又充滿希望的節日,叫清明!


晏殊曾寫過“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這樣清新美好的詩句,生氣盎然的春光與少女們的天真可愛形成了完美的映襯,讓這個節日更加充滿生機。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草木皆綠,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這也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的《採桑子》一詞,又讓我們領略到了當時西湖遊春時的熱鬧與繁華。

在所有描寫清明的古詩詞中,只有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倍受後人推崇,千百年來,清明與杜牧已經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這二者已經成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這首《清明》也被譽為清明詩的千古絕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個悲傷而又充滿希望的節日,叫清明!


這首小詩,只有28個字,一個生僻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都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但卻鮮活生動,意境優美,讀後餘音邈然,令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雨紛紛”,首句寫景,同時點題清明,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自從有了這句詩,“細雨紛紛”似乎就成了清明節的標配,如果不下雨,清明節似乎缺了點情調缺了點詩情畫意。

路上行人慾斷魂”,第二句寫人,路上的行人神色悽迷,就像是丟了魂魄一樣。其實“丟了魂”的就是詩人自己啊!杜牧孤寂的走在小路上,走在清明節的紛紛細雨中。他的背影已經被風雨淋溼,不知道他要去的地方到底是故鄉還是他鄉呢!

“借問酒家何處有”,酒是古代文人最愛的東西,沒有酒,就少了半個盛唐氣象,沒有酒,就少了七分英雄氣概,沒有酒,就少了幾分漂泊愁緒。

李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柳永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杜牧說“一個人漂泊太寂寞淒涼,喝杯酒暖暖身體吧。

“牧童遙指杏花村”,最後一句是點睛之筆,杜牧筆下牧童的一“指”,就“指”出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杏簾在望”;“指”出了俏皮靈動的中華民歌《小放牛》;“指”出了享譽千年的“杏花村”美酒。在這句詩中,我們似乎能看到一個倒騎黃牛的牧童,拿著一管長笛,為路人指路。這個”遙“字,用得十分巧妙,若杏花村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和詩作發生藝術聯繫,但是杏花村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而全詩也因為這個可愛的牧童,一掃之前的陰霾壓抑,變得愉悅生動起來。


這個悲傷而又充滿希望的節日,叫清明!


古人曾說過,好的詩,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這一點杜牧的《清明》和李白的《靜夜思》都做到了。這兩首詩都很簡單,簡單到就連毛娃娃都能倒背如流,這兩首詩又都很不簡單,這普普通通的幾十字,由低而高、逐步上升,很簡短,一覽無餘卻不索然興盡,而是餘韻邈然,耐人尋味。如果要寫幾千字的論文什麼的,相信很多人稍加思考都能寫出一二來,但是這種詩現在卻沒有人能寫出來了,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是值得後人學習和繼承的地方。

清明節每年都會過,當時今年的格外令人印象深刻,我們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而有些人卻永遠的留在了上一個冬天。有人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會經歷兩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是被所有活著的人遺忘。清明節既是對死亡的祭奠,也是對生命的呼喚,就如於丹在《人間有味是清歡》中說道,很少有一個節日,像清明這樣意蘊深厚而含混,風清景明,慎終追遠,這是一個悲愴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這是一個輕盈的日子。這一天,大約是生與死最近的一天,近得他們的對白也如此清晰。他們說什麼呢?他們說,生者,永遠熱情地活著,死去的人們和故土,永遠銘記於心。

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人生難得幾清明!


這個悲傷而又充滿希望的節日,叫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