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今天是2020年4月4日,農曆三月十二,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民間習俗,在清明節期間,人們會帶上水果食品、紙錢等物品,來到祖先的墳墓前,焚化紙錢,為墳墓培上新土,再折上幾隻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然後叩拜行禮,進行祭拜,以此寄託大家對先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今日清明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孔子的學生曾子,是一位大孝子,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二十四孝》中記載曾子的一個故事:曾子家裡很窮,有一天曾子到山上砍柴,正好家裡來了客人,他的母親獨自在家,不知道如何招待客人,但當時又沒有手機,無法和曾子取得聯繫,所以很著急。

後來左等右等,曾子也沒有回來,母親就想出一個辦法,她知道兒子平日非常孝順,念念不忘父母,所以她就咬自己的手指。咬得很痛,十指連心,結果曾子在山上就覺得心裡很不舒服,感覺家裡可能發生什麼事了,就趕緊從山上跑回來,回家一看,才知道家裡來了客人。母親告訴他,我是實在沒有辦法聯繫到你,所以才咬自己的手指,希望你能有所感知。

今日清明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是父母所生所養,與父母本是一體,與我們的先祖也都是一體,是可以心心相印,互相感通的。

古人有三種禮儀極其慎重,一是婚禮,二是喪禮,三是祭禮。沒有喪禮,我們就無法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悼之情;沒有祭禮,我們就無法表達對先人的追思之情。所以古人在喪禮和祭禮方面定製了一系列的規矩,這些禮節禮儀雖然只是形式,但這更是一種表達心理情感的方式,如果形式都不要了,那我們對歷代祖先的思念感激之情,何以體現?

今日清明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弟子規》中講:“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所以說在進行這些禮儀之時,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如果徒有形式而心不在焉,那就失去祭祀的意義了。雖然父母先人不在世了,但我們還要像他們生前一樣對待,還要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用真誠恭敬之心來祭祀,表達對祖先、父母的感恩懷念,這就是在培養我們厚道的存心,讓我們做人不要忘本。

今日清明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如果大家連遙遠的祖先都不會忘記,還會念念感恩他們,那怎麼能忘記我們現前的父母呢?所以“慎終追遠”,就是培養我們的孝心,培養社會的孝道之風。人人孝敬父母,尊老愛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風就會變得厚道,淳樸善良,這就是“民德歸厚矣”,這也是祭祀祖先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