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千古词帝

说起“词”,我独爱后主李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令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优美婉转,含蓄中平添了几分忧愁和无奈。他的词便是他一生的写照,从头至尾记录了他的欢乐,倾诉了他的悲伤与无奈,是他真情最真实的流露。他的词大多不加雕琢粉饰,所写所感真实率真。

李煜的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其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期过渡期便是李煜大哥即太子病逝且父亲李璟去世后,李煜不得已做了皇帝。自此以后,李煜面对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后,词风大变。

我眼中的千古词帝

南唐后主李煜


1、前期词的风格特征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前期的李煜衣食无忧才气满腹,是个典型的高富帅,所以他的词主要都是描写深宫的歌舞升平,靡丽奢华的宫廷生活。其词风便是柔糜绮丽,是陈宫和花间词风的继承,其词大多体现男欢女爱,题材较为狭窄如: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警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菩萨蛮》

从以上两首词来看,李煜所运用的语言之华美不输于“花间”词派,李煜在描写方面也简直可以用到位来形容。第一首便是写女子于情郎约会时候的场面,那种偷偷摸摸的场景,那种见面后女子的窘态与娇态无不被李煜所表现的淋淋尽致。但纵然是美艳华贵的词风也不过是用于描写歌舞升平、男欢女爱,确实是毫无价值与内涵可言,只能表达那时候的李煜只能算上是一个花花公子罢了。所以到现在我们对李煜前期所创的词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但是转念一想,身为第六皇子本来一生是该在繁荣华贵中度过,这样风流不羁过完一生本也就够了,但谁想这命运也喜欢和人开玩笑,偏偏皇帝之位就传给了毫无准备的李煜……

我眼中的千古词帝

菩萨蛮


2、李煜中期作词风格

中期和后期李煜作词风格基本想象,但却是李煜词风的重要过渡期,所以我把它命名为中期。

继位之后的李煜,面对国家的颓败,面对强敌的入侵。他并不是毫无作为,对内他放宽刑罚,减轻苛税实行仁政,对外积极备战练兵。然而这一切对于南唐来说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面对内忧外患,这个时候的李煜独自一人,孤立无援。一首《相见欢》,堪称“亡国之音哀以思”(宋·黄升《花庵词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眼中的千古词帝

相见欢


纵观唐宋词中,写离愁别恨的作品也算是不计其数。但是李煜这篇被后人称赞并能流传至今自然是有独到之处。

本词中上阕写登楼所见之景,下阕抒情。这里所写之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的冷落凄清。开头一句就勾勒出李煜只身登上高楼的孤独身影。“无言”“独上”都是写其寂寞,虽然这只是一个动作,凄清之情自然溢于言外。西楼见月,可见夜色已深,而月缺如钩不但渲染了气氛的凄凉也象征了人不得团圆。而“深远”的“深”、“锁清秋”的“锁”、“清秋”的“清”,这些字眼无不是为了突出环境的寂寞凄清,可以说上阕是将寂静清冷写到了极点。独自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怎么能不勾起对所爱的人的怀念?能么能不为离别而痛苦?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景而实际上正是通过写景暗写离愁。而孤独的身影,凄凉的夜色又把李煜的凄凉之情推向了高潮。

再来看看下阕,下阕具体的描写离愁,是词的意旨所在,也是全词最深刻的地方。

离愁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得到但是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进行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估计也不是很容易,然而在这首词中李煜用了两个似比非比的譬喻,对离愁的本身做了详细的且深刻的描写,使之生动形象的表现在世人的面前不可谓之不精彩。

“剪不断,理还乱。”这六个字自然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推测,绝望、忧虑、担心等等等等。这千千万万的情感纠缠在一起真的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各种愁绪缠绕心头也只能用“别是一番滋味”总结作罢了。

这首词足以看过是李煜在过渡时期的代表之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煜的词风由花间词风向忧国,愁绪方面转型。

“千古词帝”李煜,佩服佩服。

我眼中的千古词帝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电视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