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日本的恐怖電影往往以怨鬼稱,這類鬼怪往往以面容姣好的女性形象出現。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富江。富江的形象源於上世紀90年代,是日本漫畫家伊藤潤二創作的漫畫作品。2018年《富江》系列漫畫在經歷了動畫化、泰國改編版為真人版電視劇《禁忌女孩》,重新點燃了“富江熱”。隨後,富江的形象進入遊戲中。並與恐怖遊戲《第五人格》聯動,推出遊戲皮膚。富江已然成為當代日式恐懼的代表人物。那麼,富江這樣一個26歲的神秘美少女,為何讓人又愛又恨?這也許是因為富江的形象,由癌症演化而來,與人類最深層的恐懼—死亡,緊密相連。


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 作為怪談的的癌症:“鐳女郎”


早在20世紀20年代 ,美國就有癌症引發的恐怖事件。科學家對一批屍骨發出綠光的女子,開棺驗屍。刮除骨骼上了殘留組織,將其燒成灰。在漆黑的暗房裡,這些本應淹沒於黑暗的骨灰髮出了白色的光。說明這些遺骨都具有放射性,而這些女郎也被稱為“鐳女郎”。


1917年的一個春天,18歲的美國女孩格蕾絲·福萊爾得到了一份讓她感到自豪的工作——美國鐳企業工廠的刷表匠。為美國陸軍的手錶,塗上還有鐳元素的夜光塗料。這份工作不僅讓她拿到了,有普通女工3倍那麼多的工資。也讓格蕾絲感到自己能和她參軍的兩個兄弟一樣,為美國軍隊做出貢獻。然而,格蕾絲萬萬想不到的是。僅在4年之後,這份工作就讓格蕾絲這個年輕的女孩命喪黃泉。而導致這場悲劇的關鍵性的因素就是鐳。


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鐳由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發現,是一種放射性物質,會導致癌變。但它同時也是一種,能在夜間發出綠光的美麗熒光劑。當時的人們不僅不瞭解鐳的害處,並且崇拜這種物質。把鐳塗在身上甚至成為了一種時尚。為此,大量的企業,生產含有鐳的產品,甚至食品。格蕾絲就是其中的一員。和同事們一樣,她每天用嘴把毛刷舔銳,細緻的為鐘錶畫上塗料。不僅不感到危險,格蕾絲反而覺得這能延年益壽。


不久後,格蕾絲的同事紛紛出現了牙疼的症狀。很快她們就出現了口腔潰爛、大面積的膿瘡,身體的各個部分也因輻射產生了癌瘤。嚴重的整個下巴都差點掉了下來。沒多久,就有同事去世了,格蕾絲也出現了同樣的症狀。她們這才意識到了鐳的危害。發現自己被公司騙了,有的女孩害怕失去這份高薪的工作,選擇了與公司和解。另一些,則堅持上訴與公司抗爭到底。公司與她們一再周旋,準備等女孩們全部病發身亡後,順理成章的賴掉賠償金。


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然而公司打錯了算盤,女孩們所要的不止是個人的賠償。她們還要告訴大眾鐳是有害的。經法醫檢驗,女孩的屍骨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女孩們得到了賠償,同時也讓大眾意識到了鐳的危害。然而,關於癌症的恐怖故事卻沒有隨著“鐳女郎”的去世而消散。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把對癌症的恐懼傳遞到了日本。


  • 癌症恐懼的本土化:日本御靈文化的復興


1945年8月,美國B29轟炸機在日本的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了2顆原子彈。大片的土地化為廢墟,無形的疾病也緊隨其中。然而,日本報紙向國民報道的卻是另一種印象。大部分的報紙都沒有說出其嚴重性。直到1952年,美軍結束佔領的之後,日本國民才得知原子彈破壞力的真相。在此之前,對於癌症的恐慌,日本人往往更傾向於用傳統的御靈文化來解釋。


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比如,日本恐怖電影《午夜兇鈴》,原是一本名為《環界》的系列小說。在改編的過程中,電影去除了鈴木光司原作中的科幻色彩,把它處理成一種民間怪談的形式。出現了,‘古井’和‘電視機’並存的這種既古老又現代的恐懼形式。分別體現了癌症帶來的能量衰竭,以及內部入侵的恐懼。錄像帶是《午夜兇鈴》中貞子意念的結晶火神爆發、老人、陰森的海岸。體現了自然災害帶來的日本人對於能量衰竭的恐懼。女人和孩子是人類社會脆弱的群體。更能加深觀眾對於衰竭的印象。


而御靈文化,最為日本最顯著的恐怖文化。將虛弱的人,轉換為具有強大力量的冤魂。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能量衰竭帶給人的恐懼。在江戶時代,日本人信奉代表“御靈”的人偶,期望以此躲避災禍和疾病。與中國的道德觀念有所不同。在日本的文化裡,只講忠孝,而不講仁義。德川幕府時代,盡忠與盡孝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對於“御靈復仇”的觀點在民間看來是可以接受的。人們認為含冤而死的人,會將怨念留在人世間進行無差別的復仇。


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午夜兇鈴》中的貞子,被解釋為御靈的形象。其表現出來的寄生傳播與特性,被解釋為變異的癌病毒。癌病毒是一種源自他者的病。科幻小說成把它描繪成細胞的入侵。這些“異己的”“突變的”癌細胞,往往比正常的細胞要強大。癌症是多種疾病的誘因,患者被癌細胞“入侵”身體機能發幅度的衰弱、枯萎。而癌細胞不但不會衰竭,反而能夠得到大量的繁殖。產生無限複製,甚至永生不死的表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環界》中貞子作為癌細胞的代表,被描繪成美麗、神秘和強大的形象。經過電影的處理。《午夜兇鈴》中的貞子面部被頭髮遮擋,整個形象也被醜化了。她的形象表現出的是精神的脆弱,同時也被賦予了失敗者的隱喻。或多或少的體現了弗洛伊德經濟學有關理論中“本能”的匱乏。


  1. 作為軍事隱喻的癌症:恐懼的入侵


癌症作為一種修辭,多取自戰爭語言。不僅因為它具有侵犯性,還代表了治療的特性。癌症被視為,精神脆弱的人被妖魔附體。在癌症恐懼的震懾下,人們往往還沒等分辨癌症的“良性”與“惡性”後果,就開始採取極端的方式治療。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漫畫《富江》裡,每一個見到富江的人都發瘋般的想要殺死她。


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富江是充滿妖魔色彩的少女,沒有人說得清她的來歷。她擁有讓所有男人為之痴狂的美貌,最為奇特的是她的特異體質,可以憑身體的細胞永無止境地繁殖。在戰爭術語中,‘一場針對癌症的戰爭’,聽起來像一場殖民戰爭。富江作為癌症的攜帶者,有時被視為一個群體的敵人,也被視為人們想要佔有的目標。表現了人們扭曲的慾望。


如同“鐳女郎”一樣,富江身上似乎帶有一種輻射性。每個接近她的人都有感染的可能性,會變得精神萎靡。最後在富江的要求下,殺死富江,或是殺死富江的複製體。這種行為,影射了癌症的治療行為。殺死富江,一方面,代表了對於疾病這種‘錯誤’的‘糾正’心理。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富江的繁殖,使得每一個富江越來越具有個體化的特點。雖然治療的目的是殺死“癌細胞”,但治療的副作用也不可避免。正因為,消滅癌症是以損傷健康的細胞以及人的肌體為代價的。因此,以化療為代表的癌症的治療方式多被比喻為空戰。


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放療的治療形式,則反映了人們對癌症的集體夢魘。人們懼怕集體性的變異。伊藤潤二式的恐懼表現在日常的某一個環境裡,人們突然陷入了變異的狀態。變成了飄在空中的氣球、田裡的稻草人和路障一樣的墓碑。他們預示著現代文明的疾病。在人類對抗疾病的過程中,發現雖然一類疾病治療的成效顯著,然而因為疾病而死的人數總體上並沒有減少。對這種‘徒勞’的失望帶來了現代文明的焦慮。


  • 恐怖電影的娛樂化傾向:癌症僅僅作為符號


疾病偏見下的恐怖電影(一):癌症與無限復生的恐懼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於癌症的恐懼,被一些新的恐懼替代了。與癌症相關的恐怖電影走向了衰落。2003年的日本電影《鬼來電》雖然也表現出了罕見疾病對於人的影響,以及人的殘肢通違反常理的完成了撥打電話,傳遞死亡的任務。然而,與2000年的美國恐怖片《死神來了》一樣,逐漸將死亡理解為規律的小概率事件。《午夜兇鈴》帶來的恐懼也隨著,不斷地翻拍而被拆解。逐漸演化為《電影少女2018》裡因為信號不好而被卡在電視裡的可愛少女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