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日,是对父亲浓浓的思念


清明之日,是对父亲浓浓的思念

清明之日,是对父亲浓浓的思念。

又到清明,又是下雨日。带着家人,一路的雨中行车,心里却想着已逝多年的父亲。

车窗外的雨淋湿了我的记忆,也淋湿了我的眼眶。妻与儿是不知道我内心的这份怀念的。但父亲曾经生活中的点滴却一幕幕的我脑中呈现。我知道一个开车的人是不能分心的,但是这下雨的清明之日,却不能阻止我对父亲的浓浓思念,于是只好放慢行车的速度。

原本半小时的车程用了四十五分钟才到达,当来到母亲的住处,姐姐们已在等我们了。走在烟雨迷蒙的田野,泥泞难行的小路让我想起了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悲伤不由地袭向心头。看着田野里满眼金灿灿的菜花,看着小路旁蓬勃生长的小草,还有河边翠绿的杨柳,我想到的却是父亲临死前痛苦而哀怨的眼神,想到的是父亲劳碌而辛苦的一生。

清明之日,是对父亲浓浓的思念

清明时节,田野里是满眼金灿灿的菜花。

雨慢慢小了,当儿子把鲜花敬献给从没见过的爷爷的坟头,当妻子把一张张冥币烧给从没见过的公公时,天空中的雨停了,田野中的风止了,只有熊熊火苗中飘飞而起的灰烬。姐姐说,父亲太高兴了,终于看到这么多人同时来看他了,终于看到了他业已长大的孙子,他唯一的孙子了。父亲,你应该高兴才对,您的后辈托您的福,都生活的幸福美满。

简单的祭拜之后,我们清除了坟头的杂草,然后大家一起对着坟头默默地鞠躬三次,希望父亲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好。离开了父亲的坟头,又走在泥泞的小路,走在烟雾迷蒙的田野,回头远望,那无际的田野中,唯有坟头的两棵青松陪伴父亲。这一切不知不觉间又使人多了份愁绪。此时,天又开始了绵绵细雨。

清明之日,是对父亲浓浓的思念

唯有坟头的两棵青松陪伴父亲。

姐姐跟我说,这些天来她一直梦到幼时生活的老家,说想到父亲的老家去看看。关于父亲的生活情况我曾在《我的父亲》中有所介绍。父亲七岁时成了孤儿,后来被他姑姑家收留,二十岁来到母亲家。然而在文革期间,作为伪保长女儿的母亲因无法忍受批斗,举家来到了父亲幼时的出生地。一家人就在父亲的老家生活,一直生活了十五年。

于是,一行人又来到了父亲的老家。那是在村庄的最后。远远就能看到一群农家高楼下那极不协调的破的不成样的老平房。就这三间破得不成样的老平房,曾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看着坍塌的墙壁,可以看到天空的屋顶,依然还在的老灶头以及饭橱,童年曾经在此生活的情形从脑中呈现。那些欢乐,那些追逐,那些田头的嬉戏,那些昏暗灯光下的夜谈……深深地印在心头。

清明之日,是对父亲浓浓的思念

破败的老屋里曾有无数的欢乐。

我跟儿说,爸爸姑姑小的时候就生活在这里。他看着这破败的场景,没有说话,也许小小年纪他还不能明白这句简单话语里所代表的生活的意义,但我依然可以从他严肃的眼神中解读出一点什么。艰苦的生活,他们是永远不可能经历与感受的,但总有一天他们能够理解这种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依然烧上一些纸钱,依然虔诚的祭拜,所有的一切只表明对亲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也许上帝都感动了。虽然是雨天,但当我们祭拜时,雨又停了。看着那些留在老屋地基上的灰烬,再一次回望这破得不成样的老屋,我们离开了。当我们回到车上时,天空中又下起了绵绵细雨。

清明之日,是对父亲浓浓的思念

天空中又下起了绵绵细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