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丘處機,74歲高齡還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

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丘處機為南宋、金朝、蒙古帝國統治者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所共同敬重,並因以74歲高齡而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而聞名世界(行程35000裡)。

歷史上的丘處機,74歲高齡還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

1169年(大定九年),王重陽攜弟子4人西遊,途中得道飛昇於汴梁城,囑咐:“處機所學,一任丹陽。”自此,丘處機在馬丹陽教誨下,知識和道業迅速長進。和其他師兄弟合稱“全真七子”他們是: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馬鈺之妻)。全真七子隨王重陽一起弘揚道教全真派,丘處機在王重陽仙化後入磻溪穴居,歷時六年,行攜蓑笠,人稱“蓑笠先生”。後又赴饒州龍門山(今寶雞)隱居潛修七年,成為全真龍門派創始人之一。

1188年(大定二十八年)三月,丘處機應金世宗召,從王重陽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於官觀,並使​“高功”,主持了“萬春節”醮事。對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誡。此時丘處機已名聲大振。

1203年(泰和三年),劉處玄去世,丘處機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丘處機掌教時間長達二十四年,期間他在政治和社會上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使全真道乃至整個道教的發展都進入了興盛時期。

歷史上的丘處機,74歲高齡還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

1219年(興定三年),丘處機應邀赴中亞成吉思汗行營與其論道。這是在宗教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丘處機得以實現自己理想與才幹的重大舉措,意義極為深遠。在此之前,丘處機看到金朝國勢衰敗,乃隱居於家鄉棲霞傳道授徒,並先後謝絕了金朝與南宋統治者欲請其輔政的邀請。然而他卻毅然接受了成吉思汗之邀,不辭數萬裡艱苦跋涉,西行至雪山(今阿富汗境內興都庫什山)行營,面見蒙古大汗,充分表現出這位道教領袖在政治上高瞻遠矚的洞察力。

1222年(興定六年)四月,丘處機途經鐵門關抵達“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八魯灣行宮覲見成吉思汗,實現了龍馬相會(成吉思汗屬馬,丘處機屬龍)。成吉思汗稱他為“神仙”。同年秋冬,成吉思汗三次召見丘處機,詢問治國和養生的方法,丘處機向他以“敬天愛民”、減少屠殺、清心寡慾等為回應。及後,成吉思汗下詔耶律楚材將這幾次的對話編集成《玄風慶會錄》。

歷史上的丘處機,74歲高齡還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

丘處機不僅宣傳濟世安民主張,而且也身體力行。在蒙古軍控制的邪米思干城(今阿富汗境內),他就將從蒙古貴族那裡得到的糧食救濟饑民。他利用宮觀廣發度牒,安撫了大批無以為生的流民,使之加入全真教,從而免除了他們承擔的苛捐雜稅。

此舉在當時影響巨大,以致各階層人士紛紛湧入全真教門下,文人、官吏以與全真教相交為榮,道教其他派別甚至佛教寺廟也掛起全真旗號。丘處機在北京建長春宮(今白雲觀),作為全真教大本營,又在各地建立道觀向全國推廣。在元政府支持下,一時間全真教達到“古往今來未有如此之盛”的興旺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