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要是早一點來醫院就好了!”常州一院腎內科病房內,年僅31歲、患有慢性腎衰竭5期(尿毒症期)的小張後悔不已。

事情回溯到2013年,在一次單位體檢中,小張被查出肌酐值偏高。“當時,雖然偶爾會感到腰痠、乏力,但總覺得這不是大事,就沒放心上。”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一年後,他發現小便時有泡沫,還伴脫髮等現象,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經檢查發現,小張不僅肌酐值居高不下,還出現高血壓、雙側腎臟縮小等情況。診斷為慢性腎臟病後,醫生立即採取降壓、護腎等治療方案。

由於工作繁忙,後續治療也是斷斷續續。今年2月份,他突然出現下肢水腫、胃口不佳、胸悶等情況,查下來才知道,病情已進展到慢性腎衰竭5期,必須進行腹透治療。

慢性腎衰竭5期(尿毒症期)

這對於年輕的小張而言

無異於晴天霹靂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病?

哪些人群易發慢性腎臟病?

讓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不論何種原因,導致腎臟損傷或腎功能下降持續超過3個月,即可診斷為“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發病率高、知曉率低,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它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之後,又一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由於腎臟儲備能力很強

當受到輕度損害時

患者常無明顯症狀

病情易被忽視

因此也被稱為“沉默殺手”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慢性腎臟病如果早期

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因此

早期保護腎臟十分重要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病?

1.水腫

:好發於面部或下肢,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症狀。

2.尿量變化:尿量過多或過少,夜尿增多。

3.血尿:常見於腎炎、腎結石和腫瘤等疾病,通常在顯微鏡下可發現尿中紅細胞增多,少數患者可有濃茶色、醬油色小便。

4.泡沫尿:有些患者小便中泡沫增多,長久不消失。

5.腰痛:少部分患者會出現輕度腰痛。

6.其他: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有些人還會感到疲乏無力、萎靡不振和頭痛、頭暈等。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哪些人群易發慢性腎臟病?

1

“三高”疾病患者

現代社會,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是導致慢性腎臟病高發的主要原因。

據報道,高血壓病程超過10年,蛋白尿風險增加2倍,腎功能下降危險增加1倍;病程超過5-10年的糖尿病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大大增加;高血脂是導致慢性腎臟病進展的重要因素。

2

肥胖、高尿酸患者

隨著肥胖患者越來越多,肥胖相關性腎病開始被人們所認識。以尿酸結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腫等為表現的痛風腎病也較為多見,好發於肥胖、喜好肉食及酗酒人群

3

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患者

既往有反覆發作的腎盂腎炎、尿路結石、腎盂腎盞變形等泌尿道疾病的患者容易發病。腎臟所受影響與尿路梗阻程度和時間有關,早期去除梗阻可使病變消失,晚期則會因為腎功能永久性喪失而不能逆轉。

4

其他人群

腎臟病家族史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以及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市民需要引起重視。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專家提醒

1

積極控制高危因素

慢性腎臟病高危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高尿酸等危險因素。

2

養成科學的習慣

在飲食上,建議“三高”患者低鹽、清淡飲食,高尿酸患者少食海鮮、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適當飲水,不憋尿;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控制體重戒菸避免酗酒

每10人中就有1人發病,早期還沒明顯症狀,需謹慎!

3

定期體檢

尿常規、腎功能檢查應列為常規體檢項目,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建議市民詳細瞭解血壓、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既往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至少每隔半年進行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腎功能等檢查,同時密切檢測血壓、血糖、血尿酸、血脂等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