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我要給孩子買學區房,把你結婚借的錢還我!你找媽要去!

弟弟,我要給孩子買學區房,把你結婚借的錢還我!你找媽要去!

01:

在多數人的觀念中,出嫁的女兒多數是向著孃家的,畢竟那份親緣割捨不掉,劉曉麗也不例外。她出生在農村,父母是地道的農村人,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種地為生。劉曉麗從小學習成績好,父母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只要你想上學,我們哪怕砸鍋賣鐵也要培養你讀書。”就衝著父母的這句話,劉曉麗讀書更加勤奮了。因為在村裡,像劉曉麗差不多大的女孩,一般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了。

高考時,曉麗如願以償地考取了一本,她是村裡的第一個女大學生。曉麗的弟弟從小就不愛讀書,也不願意幹農活。父母對他有些溺愛,總認為男孩子長大就要養家餬口,小的時候能舒服就舒服一點。殊不知,這恰恰讓弟弟為自己的懶惰找到了藉口,他一年只能上幾個月的班,其餘時間就東遊西蕩的。當父母知道後果時,再想管教兒子,兒子已經不聽他們的話了。

曉麗上大學時不僅學習勤奮,她還心疼父母,利用週末勤工儉學,自己掙生活費。曉麗大學畢業後,因為她上大學時積攢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加上優異的學習成績,被一家大公司錄用了,每個月薪酬八千。曉麗一直感激父母給她提供了讀書的機會,她每個月拿了工資,自己只留三千塊錢,給母親寄五千塊錢回去。

02:

在曉麗二十八歲的時候,同事給她介紹了一個對象,名叫周華。周華對樸實無華的曉麗很有好感,曉麗對帥氣的周華一見鍾情,兩人感覺都不錯。經過一段時間接觸,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半年後,就談婚論嫁了。

結婚的時候,周華家給了曉麗家十二萬彩禮,曉麗的母親只陪嫁了曉麗一萬多塊錢的嫁妝。在曉麗結婚不久,母親就用彩禮錢給曉麗弟弟買了一輛十多萬的車。

曉麗結婚後不久就懷孕了,她想自己有了小家庭了,應該以自己小家為重,於是她每個月把給母親的生活費降為一千塊錢,母親雖然有些不高興,但也不好說什麼。曉麗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兒子。

弟弟,我要給孩子買學區房,把你結婚借的錢還我!你找媽要去!

時間一晃就過了三年,曉麗的弟弟已經二十九歲了,在媒人的介紹下,他和一個比他小一歲的老姑娘戀愛了。女方家提出要在縣城買一套房,八萬塊錢的彩禮,女方的酒席錢全由男方出。

曉麗的母親在縣城給兒子買了一套九十平米的房子,另外加上裝潢,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彩禮錢和酒席錢還有婚禮的花費,還缺十五萬塊錢。為了婚禮如期舉行,母親帶著弟弟到曉麗家借錢。

曉麗和丈夫商量後,送了五萬塊錢的份子錢,還借給他們十萬塊錢。在曉麗的鼎力相助下,弟弟的婚禮如期舉行了。

03: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曉麗的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了。當年曉麗和周華結婚時,沒有考慮到孩子以後上學的問題,他們買的房子有些偏。眼看孩子要上學了,夫妻倆商量後,決定貸款買一套學區房。

可是他們算來算去,首付款還缺十二萬塊錢。曉麗想讓弟弟還自己的十萬塊錢,這幾年弟弟提都沒提過這筆錢,曉麗心想自己如今要買房,弟弟應該還這筆錢了。

週末曉麗到了弟弟家,弟弟上班還沒回家,只有弟媳在家。曉麗對弟媳說明了來意,弟媳本來笑意盈盈的臉色突然就變了。不管弟媳高不高興,錢總得要回來。曉麗直接對弟媳說:“弟媳,我現在要買房,把你們結婚時借我的十萬塊錢還給我吧。”誰知弟媳沒好氣地對曉麗說:“誰借的找誰要。”

弟弟,我要給孩子買學區房,把你結婚借的錢還我!你找媽要去!

弟媳的態度惡劣,曉麗氣不過,數落弟媳的不是,弟媳不甘示弱,差點和曉麗吵了起來。這時,曉麗的弟弟回來了,曉麗對弟弟說: “弟弟,我要給孩子買學區房,把你結婚借的錢還我吧。”曉麗本以為弟弟會答應,誰知對她說:“那是媽向你借的,你找媽要去。”弟弟的話猶如一瓢涼水澆在曉麗的頭上。

心靈剖析:

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管是借別人錢還是借親戚的錢。能借錢給你的人,都是屬於雪中送炭,這種人值得敬重和交往。當然在借給你錢的人需要錢的時候,你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回饋別人。

曉麗的弟弟借了姐姐的錢,用得坦然自若,在姐姐向她索要的時候,竟然把責任推給母親。這樣的人不守信用,人品不佳。對於這種人,以後一定要遠離,哪怕是自己的親兄弟。

對於這種不想還錢的人,我想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如果繼續耍賴,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就無需再顧及親情,應該去尋求法律的幫助。希望我的話對曉麗能有所啟發。(圖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