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的告別方式,可以療愈心靈哀傷,三種痛苦反應:三種方法調整

著名的悲傷治療師朱莉婭·塞繆爾說:“親人離世最悲傷的,並不是離世的那時候。而是後來,我們逐漸將他從生活中剝離的時候。”為了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鬥爭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在這場新型冠狀肺炎的鬥爭中,截至到2020年4月4日17時,累計死亡人數為3335人。每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我們而去,在這3335人的背後關聯著、對應著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的親人們都在背後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因為要逐漸將他(她)從生活中剝離開來。

合適的告別方式,可以療愈心靈哀傷,三種痛苦反應:三種方法調整


從心理層面來說,當親人的突然離去,人們會經歷一個“急性哀傷期”,這個階段的過程,內心非常痛苦,對生活充滿悲觀主義。一般持續的時間會有6個月左右,在這6個月的時間中,一般人會經歷哪些痛苦的心理反應呢?

首先:認知上的痛苦。對於親人的離去產生一種否認、憤怒、責怪等認知體現,如果當初不這樣做就好了,如果當初離開這個地方就好了,如果當初一家人就在一起就好了。各種負性的認知層面都會湧上心頭。

其次:情緒上的失控。會不由自主傷心流淚,會不由自主痛哭流涕,無論怎樣自我調整,就是開心不起來,就是內心很難受,感到孤獨、寂寞。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歇斯底里的狀況出來。

合適的告別方式,可以療愈心靈哀傷,三種痛苦反應:三種方法調整


其三:意識行為上的反常。逃避現實生活,對待生活沒有熱情,喜歡把自己的內心關閉著,讓自己一個人待著,不與外界溝通交流。晚上還會半夜驚醒,整夜失眠多夢。

在經歷這樣的一段哀傷期後,6個月後會逐漸去接受親人的離去,這時候需要幫助他們去接觸一些新的生活調整。

第一:要培養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比如養花養草、唱歌跳舞、打牌旅遊等都是可以的,在興趣愛好中去體會生命的樂趣,讓自己的心胸逐漸打開。

合適的告別方式,可以療愈心靈哀傷,三種痛苦反應:三種方法調整


第二:可以去整理親人留下來的物品,對親人產生一種思念,知道自己是愛戴著的,思念著的。在整理的過程中,可以看看遺留下的心願,自己有能力就去幫助完成,從而做一個完善和補充。

第三:建立自己的成長計劃。自己未來想要幹什麼,自己接下來可以幹什麼,逐漸去挖掘自己接下來要乾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成長上,擺脫之前的困擾,從而恢復自己的朝氣蓬勃。重新塑造自己的生命歷程。

合適的告別方式,可以療愈心靈哀傷,三種痛苦反應:三種方法調整


​親人的離去,我們都會依依不捨。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活著的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在這每一天中去奮鬥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也許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在前進的旅途中,需要我們勇往直前,拼搏向上。

合適的告別方式,可以有效療愈我們創傷的心靈。離去的人也希望在世的人好好生活著,活出生命的精彩。無論以哪一種告別的方式,都以思念化為力量,滋養眷顧著我們的生命,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