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怕捱打花式勸媽: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大腦正發生驚人變化

轉至喬小麥親子

萌娃怕捱打花式勸媽: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大腦正發生驚人變化

最近一個小男孩求媽媽不要打他的視頻走紅。視頻中,媽媽拿著棍子要教訓男孩,男孩惶恐求饒,先是拍媽媽的“彩虹屁”:

我的媽媽小仙女啊,
媽媽你是我一生的希望

接著解釋自己的“脆弱”:

我的小肉腿很脆弱
我的小嫩掌是稀有的

之後又“討價還價”:

輕輕打,輕輕打嘛

為了不被媽媽“打三下”,男孩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萌娃怕捱打花式勸媽: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大腦正發生驚人變化

這樣的“萌娃”大人看著比較好玩,有網友就說這小孩嘴甜,“求生”中還帶著理智。

如果我沒有小孩,這視頻可能也就哈哈哈地看過了,可是作為媽媽,我從這小孩眼裡看到了恐懼和討巧,和我吼女兒時從她眼裡看到的神情一樣,不免心裡不是滋味。

作為大人我們很少去想,當我們用暴力和恐嚇去操控孩子,孩子表現出的求生欲意味著什麼,這些對他們造成了什麼影響。

只是傷害了安全感嗎?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看,遠遠不止。如果我們對這種現象習以為常,經常這樣操控孩子,甚至拿孩子尋開心,傷害的將是孩子大腦。

我們知道,大腦最關心的是安全。當大腦監測到環境是安全的,自然而然就開始思考更高層次的社交、娛樂或學習等活動;而當受到威脅、感到壓力,大腦就進入應激狀態,開啟最原始的反應:應戰或逃跑。

這種應對壓力的指揮中心叫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簡稱HPA軸。有壓力時,HPA軸啟動,應對壓力,壓力過去後,HPA軸回到待啟動狀態。大部分時候HPA是待激狀態,這是健康正常的。

萌娃怕捱打花式勸媽: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大腦正發生驚人變化

不難想象,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嚴重的壓力之下,HPA系統就會一直高負荷工作。而這對小孩來說危害更大,因為小孩的這個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如果經常捱打捱罵,經常處於恐懼焦慮狀態,這個不成熟的系統經常高負荷工作,它會失靈。比如分不清威脅的類型、危險的大小;總是處於啟動狀態,隨時準備“應戰”;有時出現反應過激,如大人稍微大聲說話,孩子就緊張、哭鬧、尿褲子等。

HPA軸負擔過重會對生理、心理、神經系統產生嚴重而持久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嬰幼兒時期和青少年時期。

長期嚴重的壓力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如損害前額葉皮質----這個掌管大腦執行功能、控制能力、思考能力、計劃能力的中樞。而這個區域受損,損害的是一個人的認知、情感/社會化發展,簡單說就是智商和情商。

比如傷害孩子的適應能力,孩子分不清社交中的互動什麼嚴重,什麼不嚴重,應對方式無法適應不同場合。更嚴重的傷害會導致精神類疾病,如抑鬱症和阿茲海默症。

這個過程簡單來說,如果把大腦比作一臺高深精密的儀器,HPA軸就好比是這臺儀器裡一個重要彈簧,彈簧長期被拉長會失去彈性,進而影響整臺儀器的運作。

那麼,怎樣保護孩子的HPA軸健康發展呢?

心理學家已經通過小白鼠實驗證明,被媽媽細心照顧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強,表現得更堅強勇敢;而被父母嚴厲對待或忽視的孩子,對壓力更敏感,內心更脆弱。

萌娃怕捱打花式勸媽: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大腦正發生驚人變化

簡單說,愛讓孩子的HPA軸健康發展。

這和我們傳統認為的 “經常捱打才皮實”正好相反。常聽到一些爸媽說,“沒被打過的小孩,從小太受寵愛,沒吃過苦,以後經不起壓力”,“要給點挫折將來適應能力才強,世界可不是圍著他轉的”……這樣的說法就好比,如果孩子體弱多病,那就得在大冬天讓孩子去外面挨凍。也就是說,把孩子傷透了,孩子就不怕傷害了。

這個邏輯顯然很荒謬。不給孩子準備好鎧甲和武器,就把他丟到戰場裡,這不是坑娃麼?

打罵不是鎧甲,頂多是結了痂的傷疤。

健康的HPA軸才是鎧甲,是應對挫折和壓力的武器。我們始終要把孩子保護好,給孩子安全、溫暖的成長環境。即使孩子犯錯時,也要有愛的教育,多聽孩子表達,多關心孩子的感受,保持良好溝通,孩子的壓力才能緩解。

我們應該做孩子的安全基地,當孩子遇到挫折,遭受打擊時,他可以回到安全基地重整旗鼓,再次出發。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