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人物名片:申小梅(原名赵玉霞),女,汉族,生于1965年5月,河南郾城县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亲授弟子。

  现为河南越调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党代表、第十八大党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文化部“文华优秀表演奖”获得者,河南省优秀专家。

  

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1963年4月,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完演出后与剧团的合影

  说起申小梅,我们先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下人民艺术家申凤梅。

  申凤梅是著名的越调表演艺术家,她1928年出生于临颍县,1995年7月20日在河南周口去世。

  1958年,申凤梅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在郑州为毛泽东主席演出《收姜维》。1987年,申凤梅被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代表。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席、河南省越调剧团团长。周恩来总理观看她的《收姜维》后夸赞说:“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由于她在全国各剧种中创演的三国戏最多,所以专家和广大观众誉称她为活诸葛”。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申凤梅形成了独特的申派艺术。她使一个程式简单、表演粗糙的民间小戏发展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剧种,将越调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老舍在《赠申凤梅》中写道:“东风骀荡百花开,越调重兴多俊才,香满春城梅不傲,更随桃李拜师来。”

  

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1985年12月23日,申凤梅在郾城县新青越调剧团授艺合影

  1 学艺拜师

  申小梅出生在美丽的沙颍河畔,少年时代就酷爱戏曲艺术,越调是她向往的艺术天堂,越调大师申凤梅是她崇拜的偶像,成为一名越调艺术家是她的人生梦想。

  

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1988年秋,申小梅第一次到周口拜访申凤梅老师

  1988年秋,剧团放假,小梅乘汽车从淅川到周口,行程300公里,来到申凤梅家里。见了申凤梅,一阵紧张、慌乱,浑身发抖,连句问好的话也忘了,生怕惹得这位艺术大师心烦。申凤梅很家常,端饭、泡茶、拿水果,小梅渐渐平静下来,向老师汇报了学艺经历和自己的演出情况,申凤梅很高兴,要她小声唱一段戏。她来时就发烧,又经长途颠簸,精神也过度紧张,刚唱了几句,就晕倒在沙发上。申凤梅忙送她到医院诊治,夜里又让她和自己睡在一起,几次起来给她量体温、喂水、喂药。小梅不好意思再打扰老师,要走,申老师不放心,强留她住了5天。当小梅病情好转时,申老师就开始给她讲戏,申老师手拿羽毛扇站在小梅面前认认真真地表演,从一个眼神的含意,一个手势的作用,一句唱腔的技巧,申老师都讲得绘声绘色。小梅病愈临走的那天早上,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头扑到老师怀里“哇”地一声哭了,申老师替她擦擦眼泪笑着说:“霞呀,回去好好演戏,为咱越调争光!”

  1990年7月11日是申小梅最难以忘怀的一天。那天,她在平顶山梁洼煤矿演出《诸葛亮吊孝》,之前申凤梅因糖尿病在郑州住院治疗,为全面了解申小梅,申凤梅暂停治疗离开医院,特意到平顶山观看申小梅演出。演出结束后,申凤梅高兴地走上舞台,说出了一句让申小梅欣喜若狂的话:“演得不错,这个徒弟我收了!"这句话,让申小梅喜极而泣。第二天,也就是1990年7月12日,申小梅正式拜师。拜师仪式上,申老师送给申小梅一套《三国演义》和一把羽毛扇,对申小梅寄予了厚望。

  申小梅荣幸地成了申凤梅大师的关门弟子,不久又调到了她的身边。为了让小梅好好练功,申老师给她买了双练功鞋,还把家里的大穿衣镜抬到了小梅的家里。在老师的关怀下,小梅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申凤梅毫无保留地把艺术传授给学生,能够倾其所有为弟子排优解难。

  机遇是为追梦者备好的快马,虔诚之心可以打动慧眼的怕乐。申小梅有幸成为越调大师申凤梅的亲传弟子以后,在敬畏与虔诚中悟到了申派的真谛。在勤奋和刻苦中得到了申派的真传。她由继承走向创新,由稚嫩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舞台艺术形象,成为越调申派传承者与越调振兴的先锋。

  2 功成名就

  申小梅在《申凤梅》一剧中扮演自己的恩师申凤梅,不仅声似,而且神似,连与申凤梅在舞台上搭档半生的何全志老师也常把小梅当成大梅。

  在继承申风梅三国戏的基础上,申小梅不断探索,不懈追求,终于完成了恩师的遗愿,在《尽瘁祁山》一剧中把晚年诸葛亮的艺术形象搬上了越调舞台,由此使她成为越调第一位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荣膺者。

  申小梅在新编历史剧《老子》中成功塑造出圣哲老子的艺术形象。这是第一个登上戏剧舞台的老子,第一部演唱出来的《道德经》,第一部问鼎“文华大奖”的越调大戏。在越调两吊一收”被拍成电影的33年之后,越调戏曲电影《圣哲老子》搬上了银幕,她再次铸造了越调的辉煌。

  2014年河南省越调剧团创排了廉政题材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大明朱元璋》,申小梅在剧中饰演朱元璋。该剧荣获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文华大奖”,并被河南省纪委推选为反腐倡廉优秀剧目,在全省巡回演出。这是她的又一个鲜明舞台形象,又一次的成功艺术突破。

  从饰演诸葛亮到饰演申凤梅,从饰演老子到饰演朱元璋,申小梅在古装戏、现代戏中不断地华丽转身,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不断穿越,在拼搏和奋斗中执着地追逐着梦想。

  1987年和1992年,申凤梅先生两次当选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2007年和2012年,申小梅也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恩师与爱徒两代越调人都能参加全国的党代会,这在全国戏剧界是个奇迹。2014年申小梅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14年12月申小梅当选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优秀人才。

  

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2011年12月9日,申小梅作为嘉宾参加CCTV11梨园闯关我挂帅栏目

  申小梅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越调人的信任和期望,她在艺术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进步赢得了组织上的充分信任和群众的高度赞扬。2012年申小梅被任命为河南省越调剧团团长,挑起了振兴河南越调艺术的重担。申小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全团演职员负重前行,开拓创新。河南省越调剧团创排了抗战题材的现代戏《张伯驹》, 参加了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演出季活动,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首演,受得了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这是她履职团长后的精彩一笔。

  艺以人传,业以才兴。申小梅在培养本团申派继承人的同时,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了申小梅戏曲学院,为越调艺术薪火相传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年申凤梅常说的“只要大家喜欢听,我就愿意唱”这句话,如今成了申小梅的口头语。在广阔的乡村大舞台上,时常活跃着她的身影,回荡着她的咏唱。

  追求真善美是她的价值目标,坚守良知、敢于担当是她的可贵品格,鲜明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是她递交的优秀答卷,申小梅可以让恩师申凤梅含笑九泉,可以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

  3 爱心传唱

  2003年8月25日,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下,以河南省越调剧团为主的周口慰问演出团从8月26日起在新疆举行15场免费文艺演出,慰问在新疆工作、生活的河南父老乡亲。演出的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娶亲》等。首场演出于26日晚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剧场举行,之后在新疆四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文化广场、新疆农业大学等演出14场。图为在乌鲁木齐人民剧场演出的《诸葛亮吊孝》, 申小梅饰演诸葛亮。

  2012年12月25日上午,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河南省越调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申小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真情传送十八大精神,用实际行动验证了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在申小梅的率领下,由河南省越调剧团的艺术家们以及周口市知名企业家,组成一支走基层、送温暖、献爱心的队伍。为商水县幸福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大米、面粉,肉食品等物资,申小梅现场给老人们演唱了越调《收姜维》选段,让老人们享受到了新年的喜悦和快乐。一位老大妈80多岁了,常年卧床不起,她激动地拉着申小梅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申小梅艺术家和爱心企业家,闺女,大冷的天你们来看望我们这些老人,实在是无法表达心情,来把手伸进被窝,我给你暖暖”。说完,痛哭失声,情绪难以控制,在场的很多人都留下了泪水。

  2014年5月29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前夕,申小梅一行为淮阳县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的孩子们送上了“六一”节的慰问礼物,也带来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她祝福孩子们节日快乐、健康成长,鼓励孩子们再接再厉,长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申小梅与河南省越调剧团的艺术家们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越调经典唱段,让孩子们大饱眼福。申小梅说:“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过一个难忘而幸福的节日。”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环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争当新时期的好少年,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为了加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移民群众的关怀,2015年2月3日,申小梅随河南省文联赴邓州南水北调移民新村慰问,与众艺术家一起为村民们送去一场异彩纷呈的的大型综艺节目。申小梅、胡希华等还到村民家里,与村民一起包饺子,拉家常。

  

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凤梅小学

  2015年2月7日,申小梅一行来到位于河南省临颍县窝城镇司庄村的凤梅小学,越调大师申凤梅生前捐资修建,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亲笔为其题写校名,凤梅小学历经20载,校舍依旧,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让人感觉特别亲切,更体会到了凤梅精神的永恒。

  继承恩师遗志,不忘大师教诲,申小梅曾多次与社会爱心人士到申凤梅大师的家乡,给凤梅小学捐款捐物,购买了篮球栏和乒乓球案,并修缮了教室、操场等教学设施。

  

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望着这座由恩师申凤梅大师捐资兴建的学校,申小梅感慨地说:“这所学校是恩师留给家乡的最重要的遗产。你看,校名还是由王光美同志题写的。教室和大门前几年被爱心企业家修缮一新,又购置了篮球架、乒乓球案等教学设施,越来越像样了。”

  3 发展创新

  越调与豫剧、曲剧并列为河南三大剧种。由于戏曲事业不景气,很多戏曲演员开始转行。申小梅却一直坚守着这块阵地。在获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她更加关注的是越调的继承和发展。

  申小梅凝重地说:“传统戏曲如果不在内容上灌注新的东西,不从内在精神上寻求新的突破,必然缺乏深刻内涵和时代精神。新戏《老子》就是紧扣时代脉搏的产物。它倡导和谐,因此这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大戏。希望这部戏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越调,为越调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申小梅对越调传承人略表担忧,不仅要为筹集团里排练新戏的费用奔波,同时也为后继力量不足而忧心。这几年越调中青年演员出现了断层,人才储备不足,传承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农村的孩子想学戏但学不起,城里的孩子却大多不愿意学,特别希望在学员的学费、生活费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扶持,使贫困地区渴望学戏的孩子可以到艺校上学。

  她是“申派”传人,传承着越调艺术的薪火肩负着振兴越调艺术的使命;她的路坎坷崎岖,漫漫长远,但她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了去。

  良好的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我的挑战,是为了更大的进步。为此,她在继承的同时努力去开拓条新的道路,去战胜自己,从而登上更高的艺术巅峰!在新的形势下,她勇于探索怎样让越调有更多的观众,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她孜孜不倦。为了新的艺术生命,她开始了新的征程。

  

群英荟河南卷之:申小梅,扛起越调大旗屡创佳绩

2018年2月24日,作者与申小梅在项城文化下基层时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