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視野|“優等生”也難逃利潤縮水,自主品牌仍需集體補課

“2019年基本是業績最糟糕的一年。”

連日來,各大上市車企陸續發佈2019年度業績報告,利潤大幅跳水的車企不在少數,像長城、吉利、比亞迪、廣汽等公認的“優等生”也沒逃脫。

根據2019年上市車企年報顯示,吉利汽車總營收為974.01億元,同比下降9%;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962.11億元,同比下降3.04%;廣汽集團營業總收入約592.3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17.17%;比亞迪營業總收入為1277億元,同比下降1.78%……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2019財報集體爆冷的背後,自主品牌汽車陣營究竟該怎麼應對市場變化?2020年又將如何扭轉局面?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01 虧字當頭

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多家自主品牌淨利率遭到“腰斬”。

3月31日,比亞迪公司發佈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2019年,比亞迪營業總收入為1277億元,同比下降1.78%;營業利潤額為23.2億元,同比下降45.31%;歸屬於上市股東淨利潤為16.11億元,同比下降42.03%。“淨利潤的下滑主要為行業及政策變化及本期研發費用上升影響所致。”比亞迪方面表示。

連去年蟬聯中國品牌銷冠的吉利汽車,也沒能倖免。3月30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00175.HK)發佈業績報告:2019年吉利全年營收974.01億元,同比下降9%;淨利潤82.6億人民幣,同比下滑35%。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作為自主品牌領軍者之一,近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也發佈了2019年年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2019年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962.11億元,同比下降3.04%;利潤總額51.01億元,同比下滑21.25%;淨利潤45.3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44.97億元,同比下滑13.64%。

3月31日,廣汽集團發佈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約592.3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17.17%,淨利潤同比下滑39.3%至66.1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則同比下滑約39.25%至0.65元。廣汽集團表示,營收淨利雙降的主要原因是由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大,國內汽車行業產銷持續負增長,國內政策變化影響,導致本集團汽車銷量下降。

在主流自主品牌陣營中,長安汽車掉隊的速度堪稱“過山車”。日前,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長安汽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24-29億元,同期的盈利6.8億元下降452.56%-526.01%。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這已經是長安汽車連續三年虧損了。而長安汽車的跌幅,遠超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自主車企,甚至超過了整體車市大盤降幅。對於公司業績下滑原因,長安汽車解釋稱,主要是受到銷量下滑影響。

而上述幾家車企,基本上均為目前自主品牌車企陣營中的佼佼者。連優等生的“業績單”都頻頻爆冷,其它中國品牌車企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02 暴跌背後

《一品汽車》通過梳理財報發現,長城、吉利、長安等自主品牌淨利潤暴跌原因背後,有一個最大的共性——受車市持續低迷、SUV熱度驟降、高端車型溢價能力不足等影響。

2018年,中國車市就遭遇了20年飛速增長後的首次“寒潮”;2019年,因宏觀經濟增速回落、購置稅政策完全退出、以及消費購車信心的下滑等因素,讓本就遇冷的車市,情況變的更加嚴峻。

最難的是,被大多數車企給予厚望的SUV持續“失速”,讓倚重SUV的車企的經營壓力陡增。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SUV市場跌幅為5.5%;2019年,國內SUV下滑3.6%。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失去了“擋箭牌”,我們才知道車市有多殘酷。

值得注意的是,長城、吉利、廣汽等自主品牌,近年來都在發力高端化,並推出了代表各自品牌向上的高端車型。但從終端銷量來看,高端車型的銷量表現不盡人意。2019年,WEY品牌年銷量僅為100043輛,同比下跌28.28%;2019年,領克01全年累計銷量僅為51636輛,同比下跌42.2%;領克02全年銷量為23543輛,月均銷量不足2000輛。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從目前來看,自主品牌旗下的高端車型,不論是定價,還是溢價能力還未實現自主品牌高溢價能力和高品牌價值,要達成像大眾,豐田等成熟的車企口碑,起還要繼續在品牌力與產品力均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然,車市持續低迷、SUV熱度驟降、高端車型溢價能力不足,僅僅是上述自主品牌遇到的共性難題。從個性的角度來看,長城、吉利、長安等車企利潤下跌的背後,更多的是企業戰略部署、產品結構和經營模式的差異。

首先,頻頻對外資本結盟的吉利汽車。近年來,拓展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典型的李書福式擴張模式——收購寶騰、蓮花;持有戴姆勒6.8%的股權;進軍歐洲、東南亞、白俄羅斯以及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等。但瘋狂買買買、在海外建廠等一些列動作,都將加重整個吉利汽車的資產壓力。

與吉利汽車如出一轍,長城汽車也“志在全球”。早在2019年1月份,哈弗品牌提出“5-2-1”全球化戰略,將利用5年時間,實現單年銷量200萬輛。基於此,長城汽車按下了全球化“加速鍵”。2019年中旬,長城汽車首個海外全工藝整車廠——俄羅斯圖拉工廠竣工投產;2020年年初,長城汽車與通用汽車已簽署了收購印度塔裡岡工廠的協議。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從去年開始,長城汽車“出海戰略”已經全面加速,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海外建廠,還是加大全球範圍內的研發投入,抑或是在全球建設網絡渠道等,都會在短期內加重長城汽車的經營負擔,拖累公司的業績。

曾經暫領風騷的長安汽車,卻一度迷失在自動駕駛的黃粱夢中。自2015年首度超過長城成為自主銷量冠軍後,長安汽車針對新能源、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擴充規劃,對其整體發展也形成了一些拖累。前段時間,長安汽車在重慶完成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旗下引力系列首款SUV車型UNI-T作為測試車,搭載L3級自動駕駛技術開上開放性道路。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平心而論,這又是一筆“吃力不討好”燒錢遊戲。據瞭解,長安汽車僅無人駕駛園區建設項目投資就已超過43億元,近三年整體已累計投入393億元。

俗話說,做夢不如做好當下。尤其是在盈利狀況不佳、合資板塊全線奔潰的情況下,沒有了“利潤牛奶”的長安汽車更應該將更多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人才儲備等方面,來增強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

在車市寒冬面前,似乎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寫到最後: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汽車產業正在經歷著“最壞的時代”。裁員、降薪、下滑、停工、破產……這些刺眼的高頻詞彙牽動著新時期所有汽車製造商們的神經。

雖然眼下困難重重,但總有勇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儘管今年挑戰巨大,但吉利汽車不會對年初設定的141萬輛銷量目標做調整,集團長遠規劃沒有任何動搖。”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在2019線上業績發佈會上堅定的表示。

在這個業績報表很不穩固的自主品牌陣營,在2020年乃至更長遠的週期,仍需將“務實”作為主基調,繼續修煉內功,並提高抗風險能力,以更加成熟、理性的新姿態重新出發,面對未來不可預測的挑戰。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一品解讀丨技術貼:關於機油問題,你需要了解的幾個常識

一品重磅|持續投入+創新佈局,助力寶馬集團引領豪華車發展

一品視野|特斯拉罪與罰:逃不脫的規模化“陷阱”

一品速遞|比亞迪成立弗迪公司,兌現e平臺開放共享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