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自主互助為基礎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


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自主互助為基礎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調,黑板加粉筆,偶爾加一些模型,學生的感知抽象,難於理解,再加上由於數學自身的特點,單調的數據,乏味的演算,抽象的推理,的確沒有其它學科形象、生動、具體。學起來更容易讓人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信息技術應用的推廣無疑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片生機!

我認為小學數學新授課的教學應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自主互助為基礎,實現學習的高效率和課業的低負擔應實施六個環節的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定位目標,自主學習。

(三)合作探究,質疑釋疑。

(四)課堂討論,精講點撥。

(五)基礎練習,達標拓展。

(六)歸納昇華,小結收穫。

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自主互助為基礎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

一、具體的做法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約3分鐘)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飢餓狀態下吃東西特別香。學習也是如此,當學生求知慾望很強時,處於一種亢奮狀態,必然會產生迫切學習的慾望。課堂教學只有創設真實的鮮明生動的問題情境,才足以挑起學生探索的慾望,學生才能全心地投入求知活動中。

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就用課件故事導入: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時,他們在經過火焰山時,非常口渴了。神通廣大的悟空師兄摘得一個大西瓜,孫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每人1份。貪吃的豬八戒不準了,說“每人才1塊啊,太小了。”此時,孫悟空想了一個辦法,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2塊。老師及時引導:同學們,現在你知道豬八戒的西瓜比原來分的多了嗎?這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利用課件形象生動地引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課題,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定位目標,自主學習。(約5分鐘)

第一環節教師利用課件《西遊記》的故事輕鬆而愉悅的讓學生們有了對新知強烈的求知慾。緊接著就通過課件出示今天的學習目標及自學提示,讓學生知道本課應知道什麼,會什麼,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等。

在自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動向,及時把握自學中表現出的重點、難點,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達到的高度、深度,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和依據;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是高效教學的核心。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差別,讓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滋味。如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基本的問題,讓學有餘力的學生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課堂教學中,隨著學生的變化,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的理解狀況、進展過程,教師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

(三)合作探究,質疑釋疑。(約8分鐘)

小組互助是基於小組建設和小組內外互動、學生問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引導學生、學生評價學生、學生檢查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學習上的互相幫助。老師應教會學生什麼時候質疑、質疑什麼和怎麼樣質疑;老師拋出問題應有技巧,不妨把大問題支解成有梯度的小問題,使每個問題都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就容易打開話匣子。老師要善於抓住學生觀點上的分歧處,啟發學生進一步質疑。訓練學生會從不同角度甚至換個方向思考問題,他們就會有“我要主宰課堂”的自信!

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中,教師在成功的引入新知,也讓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後,此時就可以利用準備好的PPT(西瓜、蘋果等)讓學生自主互助去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知識技能。這樣學生就能自己發現知識,會更好的掌握技能並運用於生活中。由於信息技術的參與,愉悅的情緒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參與效果可想而知。

問題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創設問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參與探究,最終獲得了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教師的問題和活動設計的層層推進,並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每當學生自主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都給學生交流互動的機會,儘量展現出學生不同層次的思維狀態,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透。特別是當學生髮現份數多時每個人得到的就少,反之得到的就多時給予了充分的交流機會,促進了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使學生對自己發現和總結出的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課堂討論,精講點撥。(約6分鐘)

課堂討論的問題不要貪多,努力使學生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和提高。首先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操作材料,動口之前要動手動腦,引導他們邊做邊思考,積累下討論的素材,學生的討論才更有價值。

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學生彙報自主學習成果時:小組成員是如何分的西瓜,分了多少次,每次分的多少份,最後得到了只要是平均分,其實組內每個人得到的西瓜都是和原來(分4份)一樣多……

其他學生必須學會傾聽,自己才能更好地參與討論或評價別人。並且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認知的對與錯會原形畢露,生生之間對與錯的辨論交鋒的過程正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是老師的講不可代替的甚至是達不到的。

在精講點撥時,本課的重難點內容應該出現在黑板上,而不應出現在PPT中。信息技術可以作為我們教學時的輔助,但它替代不了板書,板書更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理解本課重難點內容。

(五)基礎練習,達標拓展。(約15分鐘)

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練習的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習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

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設計的練習,以學生準備的實物教具(蘋果、正方形等)進行練習。

在基礎練習之後,達標檢測之前給學生2分鐘左右來對本課所學基本的知識技能(特別是概念性知識)進行理解記憶。這樣學生在本課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就能更充分的得到記憶,實現當堂學習當堂消化,為本課的達標檢測做了很紮實的鋪墊。

達標檢測習題的設計都是本課應該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是對學生在本課學習中最直接、最基本的評價。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還設計有拓展提高的習題,這樣不僅能檢測多數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能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學習中達到一個更深的層次。通過檢測來評價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也能知道哪些學生(學困生)還需要個別進行輔導。

(六)歸納昇華,小結收穫。(約3分鐘)

作為一個結束的環節,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發揮到位,教師要及時發現並肯定學生的成功,如學生完整、準確地回答問題時,發表新穎獨特的見解時,提出有價值的質疑時,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鼓勵,並讓其他學生分享同伴成功的快樂。因此,教學還要在師生教與學以後,學生應學會經常地小結、反思、談談自己的收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我能運用 。最值得我學習的小組或同學是 ,因為 ,今後我在學習中應該注意的是 )。這樣會讓學生的認知得到昇華,也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獲得了哪些新的知識技能,又能把所學的知識技能在今後運用於生活中。

通過學生談談本課的學習收穫,可使學生明確本課知識的接受情況和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明白。讓學生提出別人的能讓自己學習的優點的同時也提高了他人學習的積極性。

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自主互助為基礎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

二、取得的效果

在以信息技術為輔助、自主互助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減少了許多語言來解釋能用信息技術展現的直觀的知識,將教學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現在學生彙報解決問題的想法與思路的分析與說明,條理清晰,可以體現孩子們的思維活躍,有條不紊。課堂上學生敢於質疑、會質疑,問題質疑的恰如其分、環環緊扣,甚至有的問題成了不同教學環節間的潤滑劑,有賞心悅目之感。慢慢地我驚喜地發現,課堂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主陣地,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呈現多層次、多側面,少了隔膜,沒了阻礙,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大大提高。從學生體驗成功時眼中放出的異彩可覺察到他們主動學習的自信,他們正逐漸擁有成功的鑰匙。

總之,在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自主互助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下,適時適量地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有效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從而達到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自主互助為基礎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