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中醫醫院:扶貧路上的“醫者仁心”

“沒忙脫貧攻堅的時候,我每天面對的都是接診病人,查房,完成一例例手術,填寫一本本病歷。”漢陰縣中醫醫院50歲的普外科醫生田華倫說。

2019年春天,50歲的田華倫生日還沒過,就走上了醫院幫扶的觀音河鎮觀音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崗位。這對拿習慣了手術刀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雖說觀音河村已於2018年脫貧退出,但脫貧成果如何鞏固,扶貧產業發展瓶頸如何突破,這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到村之後,田華倫與村兩委幹部一戶戶的走訪,進一步摸清群眾產業技能、增收途徑、現實困難等情況。僅用大半個月的時間,田華倫就走遍了觀音河村的家家戶戶。

最終,在他和縣中醫院的共同考量下,決定將種植中藥材吳茱萸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產業。目標確定後,縣中醫院邀請醫藥公司實地考察觀音河村的自然條件,指導村裡種植吳茱萸,並聯系醫藥公司銷售,解決了產業發展的後顧之憂。村兩委也立馬行動,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完成流轉土地、群眾入股等前期準備工作, 接下來合作社組織村裡的貧困勞動力完成150畝的吳茱萸種植工作。這樣一來,群眾既有土地流轉金,又可務工增收,入股資金還可以分紅。

家住觀音河村二組的蔣孝平就是吳茱萸產業的受益者,他今年63歲,是個閒不住的勤快人,忙完自家的農活後,就去合作社裡務工。從平整土地到吳茱萸栽種育苗,蔣孝平一直沒有停歇,去年在合作社領取工資近6000元。2019年,蔣孝平被村“兩委”評為脫貧標兵,成了村裡的“脫貧明星”。 “現在的政策太好了,只要人勤快,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不耽誤家裡種莊稼。”蔣孝平說。

150畝吳茱萸不是田華倫的終極目標,他正在和村“兩委”商量,繼續發展吳茱萸150畝、獼猴桃100畝,目前正在積極整地備耕,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對田華倫來說,觀音河村產業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田華倫做好扶貧工作的同時,也不忘自己當醫生的本職工作。他隨身帶著一個揹包,裡面裝有血壓計、血糖儀、感冒等常備藥。走訪中一方面瞭解村情實際,一方面幫群眾治病。

觀音河村五組的石德樹已經67歲,患有糖尿病,老伴反應遲鈍,田華倫每次路過他家都要去看看他還有沒有藥,給其複查一下血壓、血糖,叮囑他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瞭解家庭中的困難和需要,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關懷與幫助。

“感謝田書記治好了我的病,我才能靠自己掙錢過日子。”譚文田說。63歲的譚文田患有高血壓病和胃病,經常頭暈乏力。田華倫經常到家為其測量血壓,幫忙打掃衛生。看到譚文田生活困難,田華倫還自掏腰包為譚文田購買生活用品、藥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譚文田逐漸恢復了健康,常常到產業園去幹點力所能及的活,一來鍛鍊身體,二來掙點零花錢。

現在,觀音河村的群眾都知道村裡來了一位外科醫生“田書記”,待人親,在家就能看病,群眾有難題都會想到田華倫,這些雖然很累,但田華倫認為只要能給群眾帶來方便,一切都值得。(通訊員 歐定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