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寧夏葡萄酒一路走來,像極了這句話。

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祥風時雨,天選之址

翻開世界地圖,不難發現,從著名的葡萄酒之鄉法國波爾多,沿著緯線一路向東進發,越過地中海,跨過亞歐大陸,來到了這片被稱為塞上江南的神奇土地——中國寧夏

釀酒師們把北緯30°~52°和南緯30°~42°,稱之為黃金緯度帶,亦即葡萄酒的生命線。而寧夏與遙遠的法國波爾多一樣,位屬同一緯度。


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在寧夏中國葡萄酒第一鎮——紅寺堡鎮,你能找到一切對釀酒葡萄葡萄種植非常友好的因素:大陸性中溫帶乾旱氣候,全年日照時長在2851-3106小時,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一般可達12-15℃;區域乾旱少雨,蒸發強烈。祥風時雨,造就了這塊神奇天選之址,更造就了東方波爾多的美名。

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篳路藍縷,荊棘載途

中國關於葡萄酒的記載可見於《史記》,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於是,帶回了葡萄品種、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

位於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據點之一,張騫帶回來的葡萄種植以及釀酒技術自然也在這裡落地生根。

時間來到了唐代,我們可以從詩人韋蟾的筆下:“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可以想象得到,當時賀蘭山下葡萄種植業的繁榮。

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和許多歷史發展規律相似,有過生根發芽,有過欣欣向榮,寧夏葡萄種植以及釀酒技術由於氣候、百姓消費習慣、釀造技術等諸多原因,曾一度迅速沒落,甚至消失。

上世紀80年代,被譽為中國葡萄酒泰斗的賀普超先生在考察寧夏的葡萄種植的風土條件後,第一次提出“賀蘭山東麓是葡萄酒的未來之鄉”。由此揭開了,曾一度中斷的寧夏葡萄酒種植業神秘面紗,寧夏葡萄酒產業猶如那號稱“五千年不倒”的胡楊一般,漸漸萌發了新芽,讓寧夏煥發了新的希望。


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2000年之初,幾個南方人抱著對葡萄酒如赤子般熱忱,壯志滿懷,走進了這片西北神奇土地,在賀蘭山東麓的荒漠下,邊改良土壤、邊修建水利灌溉設施,為的是讓這片荒漠已久的土地能夠重新“活”起來,種出適合釀酒的葡萄,這就是無數凱仕麗人,一起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


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一路來篳路藍縷,荊棘載途。如今眼前這片面積可達10萬畝,欣欣向榮的葡萄園,便是凱仕麗人用青春與汗水換來成果,一個充滿傳奇與挑戰的故事。


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一路走來,有過祥風時雨福澤,也有過荊棘滿途的艱難困苦,想知道箇中種種曲折傳奇歷程?不妨找個時間,滿上一杯凱仕麗神話乾紅葡萄酒,由它來講述屬於寧夏的“紫色傳奇”吧。


寧夏葡萄酒,狂沙裡淘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