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難阻經濟增長 困難不改發展大勢

今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備受關注,截至2月9日18時,全國累計確診病例37286例,疑似病例28942例,治癒病例2807例,死亡病例813例。

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不可避免地會對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不少機構和經濟學家都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進行了評估和預測,多家機構認為,本次疫情對我國全年GDP的影響會達到或超過0.5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的影響最為集中和明顯,特別是,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所受的衝擊將最為直接和顯著。同時,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而言,在這段時間,企業停工、工廠停產,缺欠收入來源,但房租、利息、存貨成本等支出又持續保持剛性,其經營將變得更加困難,其流動性將變得更加緊張。

但是,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我們擁有黨的堅強領導,擁有全體國民的上下一心,擁有大量一線醫務工作人員捨己為民和拼死奮戰。我們相信,短暫的肺炎疫情必定難以阻擋中國經濟長期的增長步伐,短暫的困難必定無法扭轉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

舉國之力控疫情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黨和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全國上下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全國一盤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各地政府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級單位嚴格落實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物資供應等工作。各地老百姓積極響應“少出門、少聚會”的防疫防控號召,疫情期間主動待在家中,主動減少外出頻率,主動自覺做好個人防護,積極配合各地區、各級機構的疫情防控管理。各地企業積極響應號召,停產停工、延遲復工,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部分企業持續捐款捐物捐智,競相發揮各自優勢開展防疫工作,防控工作有條不紊進行,疫情勢必快速得到有效控制。

多措並舉穩經濟

1月23日,按照國務院部署,財政部緊急下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補助資金10億元,支持湖北省開展疫情防控相關工作。1月27日,財政部又緊急預撥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補助資金44億元,支持各地開展疫情防控相關工作,其中對湖北省增加預撥5億元。加上各地財政部的補助資金,截至2月6日下午5時,各級財政累計下達疫情防控補助資金667.4億元人民幣,確保疫情防控經費需要。2月7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佈《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

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發佈30項工作舉措,從增加貨幣供給、加大信貸投放、合理調度金融資源,

保障金融服務,維護金融市場平穩有序運行等方面都做了重要安排,強化了金融對肺炎疫情防控的支持,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保駕護航。

一是保持貨幣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受疫情影響,醫療、衛生、健康、居民生活必需品等行業相關的企業信貸需求仍然旺盛,受延遲開工影響的部分民營小微企業需要流動性支持渡過難關。因此,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2月3日,人民銀行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及時投放充足的流動性,將有助於對沖疫情在短期內對流動性需求帶來的衝擊,也為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服務實體經濟和保持金融市場穩定送出了“定心丸”,有利於提振金融市場信心。

二是對疫情相關行業企業給予特別金融支持。第一,在疫情防控期間,人民銀行將向主要全國性銀行和湖北等重點省(市、區)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總計3000億元低成本專項再貸款資金,要求獲得再貸款資金的銀行嚮應對疫情的重要醫用、生活物資生產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第二,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各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第三,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貼息支持,也減免疫情嚴重地區公司上市等部分費用,包括免收湖北省上市公司、掛牌公司應向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繳納的2020年度上市年費和掛牌年費,免除湖北省期貨公司應向期貨交易所繳納的2020年度會費和席位費等。

三是積極發展債券市場,提高債券發行服務效率。一方面,要求優化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工作流程,對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較重地區金融機構和企業發行的金融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公司信用類債券建立註冊發行“綠色通道”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另一方面,疫情結束後,政策重點會回到刺激經濟上,基建作為穩經濟的重要抓手,將會企穩回升,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長遠發展有信心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促使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產生作用。對中國經濟而言,肺炎疫情是外因,這個外因必定會給中國經濟發展造成干擾,部分行業和企業在短期內不可避免會有一定影響,但疫情並不來自中國經濟本身,更不是中國經濟自身的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必定是短暫的。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仍在增多。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培育了超大規模的市場基礎,建立了龐大的人力基礎,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應對一切外因干擾,推動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疫情還將進一步催生新行業、新模式、新業態,進一步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本次疫情,對經濟最重要的影響是老百姓減少出門,從而使人們從“公共場所”轉到“戶內”進行活動,由此“足不出戶”就能在“戶內”解決用戶需求的行業和技術,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關注,如線上購物、網絡遊戲、線上化金融服務、線上教育等。這類新經濟及由此產生的新商業模式在疫情過後將會得到更好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另一方面,大數據應用等科技手段應用對防控疫情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如對疫情期間的人口流動、用戶出行、發熱統計等進行實時反饋,從而更有效的幫助人們防控疫情。疫情的到來,讓社會更加直觀的體會到了科技的價值,中國未來將會更加重視科技的發展,科技企業也將得到更好的發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也將更加穩固和堅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