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精華篇-七處徵心(4-5)(地藏論壇 劉欣)


《楞嚴經》精華篇-七處徵心(4-5)(地藏論壇 劉欣)

第四處 心不在內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腑藏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云何。

阿難向佛陳述:世尊,我現在又想,這眾生的身體,腑藏在內,眼耳鼻等孔竅在外。腑藏是暗的,孔竅是明的。現在我開眼見佛,是看到外面,閉眼見到黑暗,就是見內了。這樣的說法怎麼樣呢?

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對者,云何成見。若離外見,內對所成。閤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若在虛空,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佛。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

佛告訴阿難:當你閉眼見暗的時候,這個黑暗的境界是和眼相關還是不相關呢?如果和眼睛相關,那麼黑暗就在眼前,怎麼能說看到身內呢?如果是看到身內,那麼在黑暗的房子裡面,沒有日月燈光,這個房間內豈不都是你的五藏六腑。如果和眼睛不相關,那麼怎麼能說是看見呢?如果不看外面,就能反過來看到裡面,身體裡面的黑暗就是身內的話,那麼睜開眼看為什麼不能反看到自己的顏面呢?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顏面,怎麼能說是向內看呢?如果能夠看到自己的顏面,那麼覺知的心和眼都在虛空才對。怎麼能說在身內呢?在於虛空,自然不能是你的身體。現在如來和你對面,你的眼睛己經看到,但是身體還沒有察覺,照你的話身體和眼睛實在是有兩個覺知的心。那麼你的一個身體應該可以成兩尊佛。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所說的看到黑暗就是見到了身內是不正確的。

〔阿難對於世尊所說,‘如果心在內,則先應見內,才能見到外面,而我們的心看不到身內’,的說法產生懷疑,所以提出,是不是看到‘黑暗’就是身內呢?身體內沒有光嘛。但是世尊則直接指出這個推論的錯誤。那就是我們的心向內看是不成立的,如果把閉上眼睛當作向內看,那為什麼我們的眼睛睜開的時候看不到自己的顏面呢?按說眼睛是可以反觀的啊。所以說把閉眼當作向內是錯誤的。閉上眼睛只是看不到光明而已,〕

...............................................................................................................

第五處 心不在隨所合處

阿難言;我嘗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

阿難說:我曾經聽聞佛對四眾開示演說,因為有心才會有種種法生。又由於有種種法的緣故,會有種種心生。我現在的思維體現就是我的心性。這個心在想到什麼就是和什麼相結合而存在。不是存在於內、外、中間三處。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

佛告訴阿難說:你現在說,因為法生的緣故,所以種種心生。想到什麼就是和什麼相結合,那麼這個心就是沒有形象的。沒有形象也就沒有所謂的相結合。如果沒有形象而能相合,那麼十九界因七塵相合,沒有這樣的道理。如果是有形象的,那麼以自己的手撫摸自己的身體,你覺知的心是從內而出呢,還是從外而入呢?如果是從內而出,心還是在心裡,如果是從外而人,應該先看到自己的相貌。

阿難言: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義。

阿難說:眼看為見,感知是心,兩者不同。

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皆見物。若見物者,云何名死。阿難,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復一體,為有多體。今在汝身,為復遍體,為不遍體。若一體者,則汝以手挃一支時,四支應覺。若鹹覺者,挃應無在。若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若遍體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有所覺,足應無知。今汝不然。是故應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佛說:如果眼睛能夠看見,那麼你在室內,門可以看見外面嗎?又如已經死去的人,眼睛尚在,應該可以看得到。可如果能夠看,又怎麼能稱為死去呢?阿難,你的覺知之心如果有形象,那麼是一個,是兩個,在你的身體內是遍佈你的身體,還是僅僅局部?如果是一個形象,那麼你以手撫摸其中一個肢體,四肢均應感知,而都感知的話,你根本不會知道這個撫摸。如果撫摸時感知有具體的地方,則你的心肯定不是一個。如果是多個那就不止一人。哪一個是你自己呢?如果是遍佈身體,那麼和剛才說的一樣,是不成立的。如果是局部的,那麼同時觸摸你的頭和足,如果頭有感覺,足就應該沒有感覺。而你則不是這樣,所以心是隨物結合而存在的理論是不正確的。

〔應該說阿難的想像推論能力是非常好的,他接著又作出了一個推論,非常大膽的推論。那就是心是沒有形象的,沒有固體的形態,而是隨著心想到那裡,那就是心所生處。這個說法看似高明,不過世尊依然立即指出其矛盾的地方。比如用你的手摸自己的臉,這個心是怎麼產生的呢?是從手到臉,是從臉到手?無論那種都不可能,從手到臉,心該先看到自己的容貌,從臉到手,那麼我們的臉不該有感覺。這個推論顯然不正確,當我們心分兩用的時候,我們當然不是兩個人,兩個心。〕


《楞嚴經》精華篇-七處徵心(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