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資產淨值人群為何最喜歡配置儲蓄型保險?

儲蓄型保險一直都是家庭理財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對沖掉現實一定要經歷的週期性風險,為未來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確定,持續的現金流。

為什麼擁有富人思維的人都喜歡配置保險儲蓄產品呢?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1

1,保險儲蓄產品投資的是未來

我們投資這個儲蓄產品,不是投資它的過去,也不是投資它們的現在,而是投資它們的未來。

可能大家會有些疑問,投資現在和投資未來有什麼區別?

投資現在的話就是隻看重的是現在的利益,例如在解決了基本資產配置的前提下,有一筆空閒的資金,如果選擇做的是一些短期理財,例如一個三個月的定期,年化收益率5%,如果以現在的實況來說,其實是不錯的收益,但三個月後,就要“搶”一個新的短期理財產品,但這新的理財產品又必須重新設定一個新利率來作為回報了。

這種不斷循環的操作其實就是投資現在。

但保險儲蓄產品不同,它更多的向我們提供了一個長期,相對穩定的中長線投資,所以更多地是投資未來。

高資產淨值人群為何最喜歡配置儲蓄型保險?

在這裡我簡單舉個例子吧,還是以在解決了基本資產配置的前提下,有一筆空閒的資金做的短期的銀行理財和保險儲蓄做一個對比,前幾年由於移動互聯網和房地產的帶動,國內發展十分迅速,所以當時的銀行短期存儲利率還是不錯的。

現在假設當時有7%來計算(當然實際7%的回報大部分都是來自於P2P平臺),但所有經濟都會有周期,告訴發展後開始進入了另外一個週期,貿易戰的產生就是一根導火線。未來會慢慢進入減息週期來刺激消費和經濟。

如果有搶開短期銀行理財的朋友都肯定會感覺到利率收益的下調。

以這樣的趨勢來看,先用簡單一點的數據來做一個簡單對比。

高資產淨值人群為何最喜歡配置儲蓄型保險?

現在的我們所處的環境情況其實很像90年代的日本經濟環境,戰後日本通過努力用很短時間通過發展製造業來發展經濟,然後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再然後美國就開始發動了貿易戰。歷史的車輪就這樣再次轉動了。

就算從發展中國家成為了發達國家,一旦進入經濟週期,利率也只能維持在低水平,就像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現在的日本,銀行利率都是長期接近於0%,就算最近調高了也才是0.75%。

就算是早就成為了發達國家,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差不多佔了全球GDP一半的美國,進入了加息週期,現在的利率也才2.25%。

所以如果以這樣的趨勢來看來假設的話,以100萬為本金作為對比,實際收益的變化就是這樣。

高資產淨值人群為何最喜歡配置儲蓄型保險?

也就是高資產淨值人士喜歡投資儲蓄型保險的原因之一。

以史為鑑,懂得吸取歷史教育,投資未來,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2

當我們辛苦工作了一段時間累積了一些財富後,很多人都會開始想找其他投資,希望可以通過錢生錢,從而讓自己的財富能持續增值,從而達到財富自由。

其實這想法無可厚非的,無論是平時的道聽途說,還是很多市面爆款熱銷的理財書都這樣教的。

不過很多人其實忽略了一個真相,寫這些書的本職工作其實就是投資。

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投資方式能給他們帶來不錯的收益。這樣的投資方式適合我們嗎?這就不一定了,因為他們投入的時間和我們是完全不同的。

每個領域都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真正投入是很難很成功的。

就像業餘的籃球運動員的工資收入是超難超過一個專業打NBA的球員的人工收入是同一道理。

所以我們真正最大的收入或者收益其實是來源於我們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個月入2萬的中產,以年化收益是5%來計算,你就是一個價值480萬的資產了,如果你月收入是5萬,也是以5%的年化收益率來計算,你就是一個價值1200萬的資產了。

高資產淨值人群為何最喜歡配置儲蓄型保險?

但如果你要剩下480萬的話,就算你不吃不喝不用那2萬的月薪,你也要儲蓄整整20年才能做到。如果花費1萬,只儲蓄1萬,那更需要差不多40年才能達到,40年是什麼概念,如果我們25歲開始工作,40年後我們已經到65歲退休了。

你說我們不吃不喝儲蓄到480萬容易,然後用這480萬資產給我們增值容易,還是我們憑著自己努力,拼個幾年,然後把月薪提高到2萬容易呢?

這答案肯定是後者

所以我們自己才是我們最大的資產,我們本職工作的收入才是我們最大的收益。

高資產淨值人士因為一早就看透了這個本質,所以他們主要的心思是會把時間和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和自己的本質工作上,然後把錢交給了能提供長期有效穩定收益的保險儲蓄產品去打理,再加上其本身擁有的避稅和信託等功能,就可以持續地為自己資產安全穩定地增值的同時,讓自己可以專心於自己工作,讓我們的收益能真正地最大化。

這就是擁有富人思維的人會喜歡投資保險儲蓄產品的另外一個原因。

我們完全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家創業公司,然後自己做自己的天使投資,只有自己能夠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不斷成長,你這間公司的估值也會越來越高,同樣的,收益也會越來越高。

3

擁有很多錢其實並不代表就是高資產淨值人士,還需要有相應的思維方式。因為金錢從來不是真正的資產,我們最大的資產是我們的頭腦。

小文還是再舉個實際例子吧。小文之前去參加了全國期貨大賽的交流會,能獲獎的人無疑是精英,也十分開心,但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些細節,就是在這個大賽裡排名最後的人。

一共虧了1.3億!

高資產淨值人群為何最喜歡配置儲蓄型保險?

這就是為什麼說,擁有很多錢其實並不代表就是高資產淨值人士,相應的思維方式其實是更重要的。

雖然我們可能暫時還沒擁有高淨值人群的財富,但我們可以先擁有高淨值人士的思維方式,從而讓我們在未來成為這類人群,達到真正的財富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