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狄仁傑的官位沒到一品?

愛--雨天


從古至今,有些無數的皇帝,無數的朝代,都會有這一個皇帝,但是皇帝也終究是凡胎肉體,也是會犯錯的,這個時候,大臣的作用就出來了。既然有著千古一帝,有著明君、聖君,也有著昏君、暴君。那麼就有著流芳百世的臣子,和遺臭往年奸臣。

  “元芳,你怎麼看?”不知道這句話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很熟悉呢,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話出自誰的口中嗎?

  沒錯,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狄胖胖,哦不,是神探狄仁傑,沒辦法,誰讓梁冠華老師演的狄仁傑太深入人心了呢,搞得我都先入為主,以為他就是那個身材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把《神探狄仁傑》當成一種恐怖片來看呢,有沒有經歷過被恐怖劇情再加上陰森恐怖和緊張急促的音樂所營造的恐怖氣氛而支配的恐懼呢?反正我是真的被嚇慘了。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位經歷了唐、周兩朝重臣,被稱為神探的狄仁傑,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像他這樣擁有著“東方福爾摩斯之稱”,又有著宰相之才的人,為什麼卻只是一個三品的官呢?還有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跟影視作品一樣有著那樣的身材呢?

  接下來讓我們插入一則廣告,呸,是讓我們一探究竟。

  歡迎大家來到探索狄仁傑之謎:《那些年,狄仁傑不可不說的秘密以及他的生活習慣和飲食作息安排!》,哈哈~開個玩笑,接下來讓我們進入正題:

  首先,按照正常套路,我們要搞清楚主角叫什麼了,他當然叫狄仁傑了,不過他還有字,狄仁傑的字是“懷英”,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知道狄仁傑家是哪裡的了,他的家在幷州太原,也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太原市了,就是不知道狄大人喜不喜歡喝醋了,那麼他的年齡呢,(630年—700年),也就是說其實狄大人還是挺長壽的,性別的話就不說了,那是全國人民都知道。那我們就看看狄大人官當的怎麼樣。

  狄大人的官宦生涯是從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開始的,哦,那是狄大人逝去的青春,青年為官多年已成白髮老者,讓我們看看狄大人逝去的青春,不是當過的官都有哪些吧。

  首先在狄大人及第以後先歷任汴州判佐、後來有當幷州法曹、接著又當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注意,這裡就厲害了,這個同平章事可是擁有宰相的實權,而狄仁傑的宰相生涯也是從這開始的,接著又在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可惜同年的九月,狄大人離世了,一代宰相生涯就此完結。

  這麼一看大傢什麼感覺,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牛”,如果要兩個字的話那就是“非常牛”,這官當的就跟坐火箭一樣,扶搖直上啊!當真是一代人才!

  可是你們發現了嗎?他最終的官職,也只是三品官,那麼這個三品官大不大呢?

  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大了,這有人就會問了,當個三品官都得這麼厲害,那二品的官和一品的官不得上天啊。

  其實並不是,雖然隋朝的皇帝不行,但是制度還是好的,不過尚書省長官因為權重,地位,品級是比較高的,為正二品,那李世民當過尚書令,知道這個職位的厲害,他就是靠這起家的,於是尚書令一職,不再設置。而正一品的三公,三師只是虛職,代表榮譽而已。

  在當時能當上二品的官和一品的官並不是看你的能力的,而是一些皇親國戚之類的官,那你想啊,人家多尊貴啊,可是這樣一來就給不了多少的實權了,歷代皇帝那個不是防備著他們的,有幾個給過他們實權的,可是一樣一來,你不給個實權,給的官太小了又太寒蟬了,簡直不把這些公主王爺放在眼裡,所以一些一品二品的虛職大官就出現了,這樣一來多好啊,看著又有面,一點都不丟人,還沒有實權,人家也樂的清閒,所以如此一來,往往手裡面有實權的人都是三品大員,要是這樣一看,人家狄仁傑可是很牛的好吧,人家最後都是被尊稱為狄仁傑狄閣老的人。

  所以現在大家知道狄仁傑閣老為什麼只是當了三品的官來了吧,人家可是手底下手實權的男銀。說不定你給他當一品的官,人家都不要呢。

  那麼重頭戲來了,也就是我們的狄大人的身材到底怎麼樣了?

  大家應該知道唐朝是以胖為美的,最為狄閣老的存在,怎麼能不追上潮流呢,而且從畫像上來看,他的身材確實是真的帶著胖。

  怎麼樣,有沒有被驚訝,有沒有失望啊。

  


無筆


狄仁傑生前擔任的官職最高的就是內史令,官位正三品,所以並未達到一品。但是死後,武則天時期,狄仁傑被追贈為文昌右相(尚書左右僕射),位列從二品。

唐中宗時期,狄仁傑累贈太師,梁國公,位列正一品,也就是在狄仁傑死後,狄仁傑的官位達到了一品。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狄仁傑生前的確沒達到一品官階。那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看看武周時期一品、二品都是什麼職官就知道。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從二品。文昌左右相(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護。



三公三師三少在武周時期,幾乎不授予在世的王公大臣,僅限死後的追贈。尚書左右僕射雖明為尚書省的最高長官,但是自高宗以後,除原官為三公、三師、中書令外,非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不為宰相,也就是說單純的尚書左右僕射就是一個虛職,無實權。



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護這些無論是在唐朝,還是在武周時期,都為親王遙領,而非普通的大臣能夠擔任的。且這些職務也全為虛銜,如河南府雖然在名義上的最高領導是河南府牧,但真正掌權的確是河南府尹。



所以基於以上原因,在當時狄仁傑的正三品官階,已是有實權的職官所能做到的最高位。


澳古說歷史


狄仁傑是唐代武周時期的政治家。他一生為官,兩次官至宰相,卻終身清廉,他為民請命,剿匪除惡,懲治腐敗,剷除貪官,最重要的是輔助武則天建立起盛唐大業。作為武則天時代最為倚重的人物,狄仁傑卻並不是一品官員。

其實,狄仁傑,兩次拜相,一次是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一次是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說起來都是三品官職。唐代官階分為九品,分有職官、勳官與爵官,職官是實際官職,代表手中掌握多大的行政權利。如尚書令、尚書、中書令、侍中等;爵官則表示地位比如親王、郡王、國公、縣公等;勳官則用來表彰軍功或用來封有功人員的後人,如上柱國、柱國、開府儀同三司等。

唐代的官、階、爵、勳等官非常複雜,一共有三十級之多,像三師與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與太尉、司空、司徒)基本屬於榮譽稱號一類的東西。

唐代正二品的官位在武則天時代前,只有尚書令,因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皇帝之前當過尚書令,他是從尚書令的位置上當了皇帝,所以後來的臣子誰也不敢擔當這個官職。據大將郭子儀曾被授予這個官職,也沒敢接受,所以尚書令這個官有官名而無官職。

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其他兩省是門下省與中書省。中書省的長官是中書令(武后時改為鳳台,長官為內史),門下省長官為侍中(武后時改為鸞閣),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侍從皇帝,因此兩省長官與尚書左右僕射在唐初就形成了中央的決策機關,自然成了宰相。

後來,由於皇權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加強決策機關的實力,將三省長官之外的官員吸收進決策機關來,就出現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所以狄仁傑是同鳳台鸞閣三品平章事)這個官職。平章事就是平章軍國重事,解釋起來就是協助皇帝處理軍國大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與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一樣都是正三品。這個官職在唐以後成了實際的宰相之職。

唐後期尚書省的權利被不斷削弱,加上僕射常常被排擠出宰相行列,因此僕射雖然官位尊貴(據史料載,僕射上朝,自宰相以下,皆送之),但逐漸象三師與三公一樣,成了虛職。

所以狄仁傑雖然是三品官,但卻是宰相,實際上是最大的文官。因此武則天對他充分信任甚至依賴,據記載,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曾廢朝三日,認為沒了狄仁傑,“朝堂空矣!”後來朝廷每次遇有大事不能決斷時,武則天都會感嘆:“老天為什麼要這麼早奪走我的國老。”


文蹤旅跡


歷史中的狄仁傑,在任職過程中,最高的級別就到了內史令,正三品的官職,所以至始至終也沒能到達官兒的最高境界,一品。後來武周時期給追封的文昌宰相,也只是到了二品而已。不過到了唐中宗時期,給追加了一個梁國公,在那時候就算是正一品了。這樣算來,在狄仁傑活著的時候,他並沒有到一品的位置,而是死了之後追封的。

那為什麼狄仁傑沒有在活著的時候,從一品呢?這要說一說唐的官繫了。唐代是有著三個省的直接管理制度的,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當時的中書省長官是中書令,門下省長官是侍中,中書省的職責是為當朝的皇帝起草各項旨意,也就是相當於書記處的工作,長官的官職為正三品。門下省負責審核各類奏章。也是正三品的位置。

這兩個職位,與尚書省的僕射形成了互為犄角的中央決策機構,也就是成為了名義上的宰相。也就是說三品的官職在唐朝的這種制度下,基本上就是人生巔峰了,而在武周時期,一品跟二品的這些職位基本上不給與在世的人,都是等死了之後追封。而大都督等職又必須是要皇室宗親才能擔任的,普通的大臣是無法擔任的。而且這些都是虛職,但不擔任其實也無所謂了。同是在一個府中,可能都沒有府尹的權利大。


綜合上面的解釋,狄仁傑能在活著的時候當上了三品的官,已經是實權中,最高的職務了。這當然跟官員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三省中的長官都是自然宰相,而三省中,尚書省的權重也最大,尚書令已經相當於二品了,僕射也算是從二品。由於一些歷史問題,也只有郭子儀擔任過尚書令,其他時候,這個職位都是空著的。因為這種制度是脫離了皇家的把控的,所以每代的皇帝都要打壓這個部門。所以在初唐的時候,就只有僕射來擔任職能者。但是當狄仁傑剛剛入仕的時候,卻又成了虛位。


到了唐太宗的後期,一些變動所導致宰執從三省的長官直接變成了指定的宰相。也就是說,在這個體制中,無論官高還是低,都要同時參與國家的機要,成為一個執行者。這個時候的狄仁傑已經步入了武周時期,他入鳳閣執要,被人稱為閣老。這個時候,他的品位為三品,行使的就是宰相的權利。

狄仁傑算是唐代非常出色的政治大家,他腦筋特別的靈活,破一些奇案如神機,公正且嚴明。尤其是一生都不貪汙,是個非常清廉的一個官員。執政期間上下都非常清明,沒有什麼人敢在他的管理下作亂,他的這職位應該相當於國家的總理了。其實,這時候來看狄仁傑到底是否是一品大官,已然是無所謂了,無論是否任職更高,他還是會做他自己要做的事情。


小鎮月明


有,不過是去世後追贈的,狄仁傑功勳卓著,去世先是追贈文昌右相(就是尚書右僕射),從二品。後來神龍政變,李唐復辟,又被追贈為司徒(正一品)。所以,狄仁傑的一品是死後追贈的,這和唐朝的官制有很大的關係。



唐朝繼承了隨朝的“三省六部制”,並進一步發揚光大。於是,唐朝的決策,發佈,政務運行都集中在這個制度裡。一,二品級中的文,武官職大多是散官特進,加官(使職),虛職為主。在唐初時,還有房玄齡,李靖,劉弘基,段志玄等人擔任過二品,從二品的文武官職。後來,隨著“三省六部制”進一步發展,人臣在位,擔任的實際職務,最高等級的只達到正三品。

(被任命過“尚書令”的郭子儀)

這當然和三省六部制有很大的關係,在唐代,三省之中的長官為自然宰相,宰執。其中尚書省由於權重最重,長官尚書令為正二品,副長官尚書左右僕射為從二品。但是,李世民曾經擔任過“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一職,所以“尚書令”要避諱,“行臺制”也隨之廢除,所以,有唐一代,除了當官當到突破天際的郭子儀曾經被任命為“尚書令”這份“殊榮”外(被郭子儀辭掉),就再也沒有人擔任過此任。哪怕唐末手握大權的軍閥,要求皇帝授予“尚書令”,也被拒絕。因為,尚書省的重要性和權重,成了被皇帝打擊的部門。所以,唐初的尚書省由左右僕射(從二品)負責,房玄齡和李靖都曾經擔任過。在狄仁傑入仕前,尚書左右僕射又成了一種虛職或者加官。


(狄仁傑)

唐太宗後期,朝廷中的宰執從三省長官轉變到指定上的宰相。也就是說無論官位有多高,都要加“同中書門下平章”或者“同中書門下三品”,才能參與機要,成為宰執。此時,隨著尚書左右僕射漸漸成了一種虛職,而中書,門下的長官一般都會成為指定宰相。不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長官,甚至六部尚書都是正三品。所以,狄仁傑擔任過鸞臺侍郎(正四品,門下省副長官),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指定宰執,武則天改“中書門下”為“鳳閣鸞臺”),這時候已經是宰相了。後狄仁傑又被任命為鳳閣的內史(中書省長官,正三品),人們尊稱為“閣老”。所以,此時的狄仁傑在實職中,已經是最高等級了。


大飛熊騎士


狄仁傑是唐朝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他公正嚴明、斷案如神,同時也是清廉不阿、整肅朝綱的宰相,他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總理了。但是狄仁傑的職位才做到了正三品,讓人很是奇怪?

這就要說一下唐朝的制度了,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的長官是中書令(武則天時期改為鳳台,長官為內史),門下省長官為侍中(武則天時期改為鸞閣),中書省(正三品)替皇帝起草詔旨,決定軍國大事和官員任免,負責決策。門下省(正三品)負責審核朝臣奏章,複審中書詔敕,負責審核。因此兩省長官與尚書左右僕射在唐初就形成了中央的決策機關,自然成了宰相。

唐代正一品大官是三師與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與太尉、司空、司徒。從一品是指太子的三師,這一品級上的官只是一種很高的虛銜,並且不常設,通常只會追贈,並沒有什麼實權,只是一種尊榮而已。

正二品的官位武則天時期以前,只有尚書令。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皇帝之前就當過尚書令,所以後來的臣子擔心犯了忌諱,誰也不敢擔當這個官職,因此唐代尚書令這個官職一直空缺。尚書令的佐官左右尚書僕射就成了尚書省的實際長官,官職是從二品。

所以非常明顯,唐朝時期的一品、二品官職,這些都是很高的虛銜,屬於榮譽性質的。所以正三品已經是位高權重了。總的來說,唐朝時期三省六部的官員通常最高的品級就是正三品了,狄仁傑做的就是“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同鳳台鸞閣三品平章事)”,平章事就是協助皇帝處理軍國大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與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一樣都是正三品,在當時就是宰相,是唐朝最大的官了。

當然,因為唐朝的宰相一般不止一個,所以狄仁傑的宰相之職和漢朝等朝代的丞相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