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80%!疫情之下,停擺的航空業,流動性風險加劇的海航集團

時代的一顆塵土,落在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萬萬沒有想到,一場突如其來、肆虐全國的疫情,卻成了壓垮海航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

2月29日下午,海航集團突然宣佈: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暴跌80%!疫情之下,停擺的航空業,流動性風險加劇的海航集團

海航集團表示,自2017年末爆發流動性風險以來,海航集團積極開展"自救",但未能徹底化解風險。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流動性風險有加劇趨勢。

此次成立"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乃海航集團提出,由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派出專業人員共同成立,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本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據海航控股(600221)公告表示,聯合工作組是全 面協助、全力推進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並非接管海航集團,陳峰繼續擔任董事長,原經營團隊保持不變。

暴跌80%!疫情,給了海航的致命一擊

疫情肆虐,航空業成為重災區之一,航班停擺、收入縮水、出行人數銳減......成為春節以來,中國航空業瞬間墜入寒冬。

而海航集團面臨的問題,更為嚴重,更為致命:現金流斷裂,流動性風險加劇。

在疫情之前,海航集團的流動性風險越來越大。2015年到2017年,海航集團每年都在新增大量負債,三年時間累計新增帶息債務約3668億元。

暴跌80%!疫情之下,停擺的航空業,流動性風險加劇的海航集團

截至2018年末,海航集團總負債規模更是高達7500億元,資產負債率70.55%,資金鍊已是岌岌可危。

2017年下半年,宏觀金融政策收緊,海航的現金流危機一步步加劇。

連續兩年大刀闊斧的資產處置,海航系逐漸收縮主業。掌舵人陳鋒曾公開表示,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計劃在2020年底將海航負債率降至70%以下,總資產不超過7000億規模。

目前海航集團賬面資產總額從2017年末1.23萬億元降至2019年6月末9806億元。但從2019年6月末 72.07%的資產負債率和5179.79億元帶息債務來看,海航仍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懸崖邊上的海航致命一擊,徹底打亂了賣身自救的計劃,也斷掉了海航集團最重要的現金流之一:航空運輸。

全國範圍內的防控疫情,使得航空業基本上處於停擺狀態,海南航空也不例外。

以航空運輸為主業的海航控股始終作為海航系的核心產業和強有力的現金流支撐,2019年上半年貢獻了15.77%的經營性現金流入。

暴跌80%!疫情之下,停擺的航空業,流動性風險加劇的海航集團

歷年春運,都是航空業最繁忙的旺季之一,然而,疫情突然爆發,且來勢洶洶,全國航空公司紛紛縮減航班,甚至停飛,海南航空也未能倖免。

截至2月24日,全球已有140個國家或地區對中國採取了各類管制措施,朝鮮、菲律賓等國,則直接全面暫停中國公民入境。 這些管制措施直接導致國際航班陷入被動停滯狀態。

相比之下,國內航線的大幅減少顯得更為主動,主要是為了配合旅客數量的急劇減少,以控制每架飛機的空置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

但不論主動與被動,隨著疫情的蔓延,民航逐漸"冰封"成為事實,國內航司執行航班數從1月23日以前1.8萬架次/天,降至2月13日的3500架次/天,航班取消率高達80%左右。

停飛,對航空公司的影響無疑是致命的。

不僅要面對大量的退票費用,還得承擔飛機的固定成本,而收入卻瞬間沒了,海南航空徹底陷入了流動性枯竭的狀態,海航集團旗下各航司崗位無薪輪休、管理層緩發薪酬。

疫情之前,海航已危在旦夕

即使在疫情爆發之前,海航集團的現金流已經告急。2019年12月30日,海航董事長陳峰在2020新年獻詞中證實,海航集團遲發、緩發工資的事實。

暴跌80%!疫情之下,停擺的航空業,流動性風險加劇的海航集團

陳峰在新年獻詞中表示:"在這場將近兩年、曠日持久的奮戰中,在資金短缺,工資遲發、緩發的情況下,每一位海航人都激發了自己全部智慧和力量,敢於擔當,勇於創新,讓每一顆螺絲釘都安全牢固,讓每一次籤派放行都準確無誤,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在此,我謹代表集團黨委、集團董事會,向大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

事實上,2019年以來,海航集團曾多次"命懸一線":

2019年3月,37億元的"16海航01"債券,未能按期兌付,相隔3日後才完成兌付,構成技術性違約;

2019年7月,15億元的"16海航02"債券,再次構成違約;

......

面對債務壓頂、拖欠工資的困局,海航集團不斷的"賣身"自救,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內,海航集團出售資產超3000億元。

這個時代,正在懲罰"瘋狂借債的人"

翻看海航的成長史,就是一則瘋狂加槓桿的激進史。

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年中,海航集團的總資產僅5428億元,而截至到2017年底,其總資產規模飆升至12319億元。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海航的資產翻了一番。

暴跌80%!疫情之下,停擺的航空業,流動性風險加劇的海航集團

如果將時間維度拉大,海航集團的膨脹速度更為驚人。

據公開資料顯示,1993年創業初期,海航系所有的資產僅有當時海南省政府給的1000萬元創辦費。而到2017年年底,資產規模已經飆升至12319億元,意味著25年的時間增長了10萬倍。

而海航集團急速膨脹的秘訣卻是:瘋狂買買買。

2016年,是中國資本在國際併購最為活躍的一年,全年海外投資/併購交易達438筆,累計資金高達2158億美元(約合1.47萬億人民幣),較2015年大漲148%。

而海航集團,正是當年最大的"金主"。

其中,最為瘋狂的2筆超級收購,分別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科技公司英邁(Ingram Micro);以65億美元從黑石集團手中收購約25%希爾頓集團股份,成為後者的最大單一股東……

經過一系列超級收購,2016年的下半年,海航集團的總資產直接由5428億元,飆升至10155億元,增幅高達87%。

2017年,海航集團並未剎車,仍在全球瘋狂買入,包括:

以22.1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大樓;

增持德意志銀行股份,在5月份持股比例升至9.92%,成為德銀最大股東;

以7.75億美元收購嘉能可石油存儲和物流業務51%的股權;

……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至今,海航系開展了40宗跨境併購,交易總金額超400億美元(約人民幣2800億元),其併購的領域主要涉及航空、物流、餐飲、酒店、租賃、辦公樓等。

在資本市場中,海航集團亦被視為資本大鱷,資本運作手法大開大合,其核心上市公司均曾開展過大規模融資和收購。據Wind數據顯示,海航集團控股企業有29家。

海航集團官網信息顯示,在其總資產當中,境外總資產超過3300億元,旗下境外企業數量45家,境外員工就多達近29萬人。可見其全球併購之瘋狂。

2018年底,陳峰曾總結到,中國22個大行業,海航進入了12個,涉足44個細分行業。除了避孕套的企業沒有,其他都買了。

與此同時,海航的流動性危機與日俱增,資產負債率連年攀升,截止2019年6月份,其資產負債率高達72%。

最終,在疫情之下,現金流停止,海航被瘋狂舉債拖垮了,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