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被江歌母亲起诉:“拒收起诉书”,为何她总是“一错再错”?


刘鑫被江歌母亲起诉:“拒收起诉书”,为何她总是“一错再错”?

江歌的闺蜜刘鑫


近日,江歌母亲江秋莲以“生命权纠纷”为由对刘鑫提起诉讼。据悉,刘鑫拒收起诉书,法院最后选择以公告的形式送达。不过江歌母亲江秋莲的回应依然充满苦涩,她说“开庭时间大约在7月初,律师在日本搜集补充进来一些证据,希望能有一个公正的判决。


就事论事,“江歌遇害案”已经过去三年多(2016年11月3日),凶手陈世峰也已经被判刑(涉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被告人陈世峰有期徒刑20年)。但是,作为案件中最有争议的“中间人”刘鑫,却始终没有卸下自己的“包袱”。而作为江歌母亲江秋莲,因在道德体系上,无法强求让刘鑫低头,只好走上诉讼之路。


事实上,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清楚,“生命权纠纷”更强调的是“人格权”,民事的主体性更强一些。当然,就算不搞清楚江歌母亲江秋莲诉讼刘鑫的由头,其实也能想到,这样的诉讼官司,更多是在为争对错,至于刘鑫本身而言,即便输掉官司,法理层面的代价,可能也并不大。


所以,就刘鑫而言,之所以敢肆意的“拒收起诉书”,其实也知道不会有太大问题。只是,就她前前后后与江歌母亲江秋莲的对话纷争而言,“这样的动作”再次引发舆论的围猎。要知道,在“江歌遇害案”的舆论潮水中,陈世峰都不及她的“存在感”。


具体的纷争始末,各路媒体已经挖掘得够细致,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就刘鑫面对“江歌遇害案”的态度而言,或许一直是人们嗤之以鼻的主要原因。并且也是江歌母亲江秋莲至今难平的主要心病。说实话,女儿惨死,凶手没被判死刑,闺蜜背后捅刀子,这口气自然难咽。


所以,就“刘鑫被江歌母亲起诉”这件事而言,这其实依旧是“赌气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舆论审判”只能点到为止,只要刘鑫嘴硬,貌似江歌母亲江秋莲也是毫无办法。所以,要想“盖棺定论”刘鑫的是非,只能诉求法理途径。但是,本质上,江歌母亲江秋莲还是为争道德层面的“一口气”,而这背后的来龙去脉,着实值得深思和玩味。


江歌母亲江秋莲可能并非要把刘鑫怎样,她只是希望女儿惨死后,能被公正地对待。可惜的是,刘鑫为把自己摘出去,始终并没有给出她想要的态度。所以,事到如今,只能撕破脸,以对簿公堂的方式,进行最后的“人品鉴赏”。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舆论审判”中,江歌母亲江秋莲以压倒性的优势,将刘鑫打个落花流水。但是,“舆论审判”只是模糊审判,不会下死结论,更不会按着头去执行。所以,江歌母亲江秋莲依然没有得到想要的态度。而刘鑫依然岁月静好。


于此,她只能走上诉讼之路。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面对死去的女儿,她如果不去争取,是永远无法弥合自己的内心之伤。所以,作为她来讲,看上去“认死理”的方式,却可能是一种自洽的,自愈的过程。无论怎样,为江歌争取公道,更大的意义在于平息内心的苦痛。


我们都知道,刘鑫不是凶手,可她却比凶手更让人愤懑,多半缘于她自己的“不真诚”和“不近情”。说实话,江歌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为她挡住刀子。可是,“江歌遇害案”中她的表现,却令人感到失望。因为,既定的感受中,所有人都觉得“江歌不值得为她拼命”。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作为刘鑫本应该也是控诉陈世峰的主力。可是,在“江歌遇害案”中,她不仅想摆脱这一切,而且还对江歌母亲江秋莲“出言不逊”。事实上,媒体方面,在开始也为双方提供过一些握手言和的契机,只是她依然没抓住。


并且,在可见的舆论范畴内,她依然出尔反尔,直至被江歌母亲江秋莲彻底“拉黑”。与此同时,她在舆论中的人设,也就此崩塌。很多人说,刘鑫走向迷途,主要是因为案情的压力大。可事实上,压力最大的,痛苦最多的应该是江歌母亲江秋莲。


当然,在“江歌遇害案”中,陈世峰并没有被判死刑,可能与刘鑫没有必然关系,但是,她没有努力为江歌争取最大的正义,这或许是江歌母亲江秋莲最难以解开的心结。所以,时至今日,选择对簿公堂,也是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


说实话,遇上刘鑫这样的人,谁又能不来气呢?留学在外不容易,能有个知心闺蜜就更不容易。所以,就江歌而言,真的可以称得上“拼过命的姐妹”。只是,回过头来看刘鑫的表现,就让人有些不可理解。无论怎样,也想象不到,她能对江歌母亲江秋莲那样不敬。


很大程度上,我们能理解刘鑫父母的私心,却不能理解刘鑫的私心。毕竟,这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刘鑫的父母希望女儿不被伤害,是基于朴素的亲缘之爱,但是,作为刘鑫来讲,如果在这样的是非面前,只考虑自己的感受,那么无异于良心的泯灭。


而对于这场“赌气案”来讲,终将会结束。无论怎样,希望江歌母亲江秋莲能放下一切,回到真实的世界里,直面自己的后半生。 毕竟,该努力争取的,已经最大限度地在争取。如果,后半生都用来纠缠仇怨和是非,那么陈世峰的刀可能不只是捅死江歌,也捅死她的后半生。


至于刘鑫来讲,现实已经在教训她。即便没有死罪,但是活罪难逃。每个人都是无数因果中的一环,每个人所能决定的和控制的事情也是极其有限的。结果的好坏往往不得而知,所谓的看造化,很多时候,就是拼人品,拼运气。


所以,回到“江歌遇害案”上,我们很轻易的看到,有些恋人就是魔鬼,有些朋友就是小人。但是,这些人不见得好分辨,他(她)们行走在纷扰的世界之中,选择别人,被别人选择,直到悲剧到来,才能露出马脚,成为被喊打的对象。可是悲剧已成,总有人无法躲过,从而必须认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