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四月一日張國榮去世的紀念日

,也是中國電影界音樂界娛樂界的陣痛日。

張國榮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從音樂,到電影,絕代風華,獲譽無數。可能天才總是天妒的,所以他2003年去世了,到今天已經是十七個年頭。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因為才從緬懷張國榮情緒中脫離沒幾天,我想寫寫有關這位哥哥的電影,而諸如《霸王別姬》此類的電影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我更想劍走偏鋒,寫一寫張國榮出演的驚悚電影——《異度空間》。

這部03年第十二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也是張國榮主演的第56部電影,他生前的最後一部電影,於是它就被賦予了更多的非議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但是我並不想有太多的主觀想法,我只想從這部電影的恐怖元素和反映的心理問題來剖析它。

《異度空間》的恐怖元素

這部電影的主要劇情是:一個經常看到靈異幻象的女人去看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二人產生了愛情,最後一直無神論的心理醫生最後和這個女人一樣,也出現了幻覺的故事。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非自然與心理疾病的結合

在我看來恐怖電影主要有兩種:

  • 一是將人所無法理解的事物誇大,在人產生無力感和逼迫感以及神秘感,在無法解決又步步逼近的非人為或非自然形態的恐怖中,產生“安全中的不安全”感。
  • 二是對人性潛在的邪惡和病態的心理疾病揭露,去影射觀眾內心的黑暗想法和不為人知的病態心理,讓人產生本應如此、我也是這樣的共鳴感,而這種影片一般都有深刻的隱喻和哲理性啟發。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在《異度空間》中,結合了這兩種要素,不僅有非自然的恐怖元素,也有對人物心理疾病的揭發

區別於傳統的為了嚇人而嚇人,《異度空間》的最後是張國榮直面過去得到救贖,在這之前的內心折磨和他狀似顛魔的樣子才是真正的嚇人之處,讓人對心理疾病不寒而慄。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夢元素

在恐怖片中夢元素的運用是最多的,因為這樣可以把幻境和真實的壁壘打破,這種自然而又非自然的狀態能表現出影片的神秘感。

《異度空間》裡張國榮陷入夢遊,不斷的翻找前女友的照片和報紙,這是他在現實生活中所逃避自我封閉的東西,在夢裡面他不受控制

這印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有的一個細節:你本不可能想起的過去,往往在夢中你會記起來,這種記憶的重現如果帶著不可控的夢遊狀態,就讓人細思極恐。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夢是虛幻的,所以所有的超自然現象都可以用幻像來表示,假亦真時真亦假,真亦假時假亦真,正是夢元素的不確定性才讓這種恐怖元素充滿了恐懼感。

在《盜夢空間》裡可謂對夢元素運用的最多。你以為你醒了,實際上你還在夢裡,你以為這些都是真的,其實都是你的幻想,而當你以為這是假的,那很有可能這就是真的!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視聽的恐怖運用

每部恐怖片都離不開視聽的襯托。

世界上有三種著名的恐怖音效樂器Waterphone、The Apprehension EngineMega Marvin可以營造出那種詭異的聲環境,在《異度空間》裡這種音效慢慢滲透進劇情,配合上畫面的逐漸陰暗沉重,或低沉、或幽深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視聽在恐怖片中的應用和人的情緒有關,在極端情緒下,人的視聽感官會放大接收,有別於普通的視覺衝擊,這種刺激是短暫的,最能激發恐懼的往往是恐懼本身的延續,聽覺感官的延續是最強烈的。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閃靈》的音軌圖表

在最著名的恐怖片

《閃靈》中,音效對恐懼的衍生有無與倫比的作用,在《異度空間》同樣如此:

張國榮尋找遺忘回憶時候配樂的陰暗低沉,以及他夢遊時候的驚悚陰森,還有那些“非自然怪物”出現時驟然響起的尖利聲效,都很好的起到了渲染氛圍的作用。

而寂靜房間內的滴水聲,隱隱約約的說話聲音,還有驚雷和暴雨襯托下房間內的深邃安靜,這些細節化的視聽處理才是恐怖氛圍的銜接和延續。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異度空間》反映的心理問題

林嘉欣所飾演的章昕是因為從小的安全感缺失,所以產生了非自然的幻象,這是一種受迫害妄想症

而張國榮飾演的羅本良是因為對沉重壓力的逃避,對過去不好記憶的自我封鎖,所以在高壓下產生了幻象。

這是在映射我們生活中的兩種心理問題:一、安全感缺失,二、逃避過去。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如何治癒安全感缺失

影片中張國榮找來林嘉欣的父母,為她彌補了安全感,可是在生活中有數據顯示,有近96%的國民都表示自己並沒有安全感,這些缺失來自於各個方面:金錢、未來規劃、健康、婚姻、伴侶、朋友等等。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人對安全感的需求僅次於人吃喝與呼吸的基礎生理需求,而缺乏安全感就會引起焦慮,嚴重的會抑鬱,那麼如何治療呢?可以用以下三種方法:

一、正確認識自己

鼓勵自己,積極提醒自己,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抗壓能力。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二、平和心態

胡思亂想很容易造成心理焦慮的擴大,而安全感缺失越來越嚴重的原因就是因為經常去想,而短時間又得不到解決,所以心裡越來越不安。

三、多交朋友多傾訴

人是社會性動物,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人的情緒可以得到傾訴。在影片中林嘉欣憋了許多年的話一吐為快,在狠狠的發洩中也就得到了安全感。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張國榮在影片中飾演的角色就是很明顯的自我封閉,因為精神上遭受重大打擊,所以對環境與身邊人的情緒特別敏感,所以選擇性的封閉自己的記憶,這是特別危險的。

這種症狀很容易造成人格異常和心理抑鬱,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質疑《異度空間》是不是對張國榮心理造成影響的原因,因為他是一個很敬業的演員,對角色的理解越深入,越有可能走不出來。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對於這種自我封閉,需要進行心理調適

第一種是進行精神轉移,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這是最基礎的做法,而影片中的張國榮就是這樣做的。

第二種就是心理暗示,“我沒錯”,將錯誤歸於外界因素,而這也是最後張國榮面對心魔最堅定的一點,他沒有做錯什麼。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總結

張國榮的《異度空間》裡飾演的角色得到了救贖,然而他自己卻沒有,這是一種遺憾。

這部電影對恐怖元素的應用在港式恐怖片中也是獨具一格的,而且配上張國榮細膩到至深的表演,更是加分不少。而影片最後的寓意是對生活中有心理疾病的人的啟示,渡人者最後自渡,救贖不僅僅在他人身上,自己也可以拯救自己。

張國榮謝幕之作,恐怖的非自然與心理疾病,56部電影生涯的最終章

話又說回來,如果張國榮真的能自己救贖自己,或許現在的影壇又會是另一番景象吧!可惜,可嘆。

以上就是我對《異度空間》的看法,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樣的想法和建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是影視觀主,讓我們,下期再見!

文|影視觀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