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为什么叫羞花?看看这些评价就知道了

杨贵妃,她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对杨玉环的美貌的诠释。今天小编为大家揭晓杨玉环为什么叫羞花的谜团吧!

杨贵妃为什么叫羞花?看看这些评价就知道了


杨玉环为什么叫羞花?

说起杨玉环,身世乃四大美人中最显赫的。但到了玉环这代,家道中落,杨父只混了个小官当当,而且,据知情者透露,其官职还是贿赂而得。这贿赂品一非金银,二非美人,实乃几坛酒也!而杨家世代传男不传女的传家宝正是一酿酒秘方!因此,杨家上至主人,下至奴仆,无不酷爱杯中之物。而杨玉环更是嗜酒如命,有“千杯不醉”之海量。

某日,杨父同僚至杨家做客,杨父一如既往,以酒待客,美齐名曰“酒逢知己千杯少”。恰巧佣人回乡省亲,玉环便在旁伺候。那同僚一见玉环惊为天人,第二日便携子上门求亲。亲事虽未成,但玉环的姿容经两父子四下传颂,一传十,十传百,“杨家有女颜如玉”成了众男皆知的秘密。

此后,上门求亲者有如过江之卿。杨父欲觅“乘龙快婿”,自是看不上这群酒囊饭袋,但如严词拒绝,很多求亲者又得罪不起。正自苦恼,突见玉环又捧坛豪饮,杨父计上心头-比酒招亲,能比玉环更“海量”者得佳人!于是,一群自命风流的文人雅士纷纷至杨府与玉人“干杯”,岂料皆败下阵来。他们自是不甘就此罢休,誓要:苦练酒量,来日再战!因此导致酒市场三天两头货源不足,酒的黑市价已高于黄金!杨父见贩酒有利可图,便办起了杨氏酒坊,搞起了第三产业。杨氏酒坊仗着祖传秘方和“美女效应”垄断了整个酒市场。掌管皇家酒坊的寿王见企业损失惨重,面临倒闭,便乔装打扮至杨氏酒坊探查敌情。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玉环因此和寿王相识相爱,喜结连理。

杨贵妃为什么叫羞花?看看这些评价就知道了


然而,古人赞玉环“天生丽质难自弃”,她岂会始终屈居默默无闻的王子妃呢?于是,玉环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寿王的老爹——老基(李隆基),成了名扬四海的杨贵妃。

话说一天牡丹盛开,美不胜收。玉环约老基至牡丹亭赏花,可老基在途中被梅妃所阻,便差高力士传言稍候再至。高力士人老口拙,将“朕等会再来”传成“朕不会再来”。玉环闻此言,愁上心头,而得知老基去处,更是柔肠寸断。信奉酒能消愁的玉环酒瘾发作,连饮十数坛杨氏特酿茅台,人虽未醉,但口中之气已能醉人。可怜的百花之王-牡丹,身为有“感觉”的生物,被熏得纷纷合上。此时,老基匆匆而至。玉环闻讯,大小姐脾气发作,不愿理老基,索性装醉。老基见到百花齐合,贵妃醉酒之奇景(凭玉环的海量,能喝醉真的很奇),深感玉环之美足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便将三千宠爱集在玉环一身。正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而杨玉环便得了“羞花”之美誉,“羞花”实为醉花也。

四大美女中“羞花”的杨贵妃为什么恨蝴蝶?

有个美丽的传说,是关于杨贵妃赏花的,百花见了美人皆含羞失色。于是,她成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羞花”老四,即是指杨大美人。

女人喜欢花,出于天性,杨玉环也爱花。她曾写诗描绘当时的舞蹈家张云容:“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诗中的“红蕖”,就是芙蓉,能以秋烟芙蓉之美赞誉另一位女性舞者,足见情牵所在。李白深知杨妃喜好,曾当面写诗承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无独有偶,元朝诗人杨维桢也有相关诗句:“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雪衣娘”似乎是白鹦鹉的代称,既形容杨妃皮肤之白净,又描写她喜欢头饰白花。

杨贵妃为什么叫羞花?看看这些评价就知道了


我们知道,在古代唯美的意象中,美女、鲜花、蝴蝶,总是三位一体不可分的。唐代温庭筠有“粉蝶团飞花转影”之句,白居易有“戏蝶双舞看人久”之句,钱起有“舞衫招戏蝶”之句,南唐冯延巳有“林间戏蝶帘间燕”之句,等等,都是人花蝶三元素。《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宝钗扑蝶的描写,更是美丽绝伦:“一双蝴蝶怱起怱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然而,我搜索了所有描写杨玉环的诗词和相关史料,从未发现有她扑蝶戏蝶的句子和记载,这是为什么?一个让花含羞的美女,居然跟蝴蝶失之交臂,让人感到遗憾。难道杨玉环的形象不够唯美?思来想去,赵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杨玉环爱花,但讨厌蝴蝶。或许正是出于贵妃的这个情结,以至后人和史家不忍再提及蝴蝶这个审美意象。

那么,杨贵妃为何讨厌蝴蝶?可能跟一种叫醋酸的化学玩意或有干系。分析其中的缘由,要从一代风流天子唐明皇说起。本来,他一做公公的,霸占了儿媳妇,霸占也就霸占了,如果真像白居易所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玉环的玉体里,多半不会分泌出醋酸,自然也就不会讨厌蝴蝶。但问题就出在后宫的三千佳丽上,当然数量肯定不止这个数。

李隆基娶杨玉环时多大岁数?公元736年,大概五十左右。一个正当壮年的皇帝,一个在性生活上毫无制度约束的男人,怎么可能“单恋一枝花”?试想我们今天的男人,老婆管着、德行压着、朋友看着,出轨者却也比比皆是呢,何况李隆基?正如《红楼梦》里贾母的那个比喻,男人都是属猫的,哪个猫儿不吃腥?

这么一分析,你就会发现,,杨玉环固然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但六宫粉黛并非就真的没了颜色了。这就为唐代野史里“蝶幸”故事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话说李隆基当皇帝后,由于后宫美女太多,他无所适从了,一到晚上就发愁,今儿个我该去哪儿?睡女人也费心劳神的,你还别不信,这就叫特色--帝王特色,一点儿也不新鲜。魏晋时有个皇帝驾羊车择妃侍寝,也是这个原因。聪明人自有聪明法,李隆基想了一招,他让嫔妃们在头上插满鲜花,亲自捉来一只蝴蝶,然后放飞,蝴蝶停在谁的头上,谁就陪睡。这个高招就叫“蝶幸”。

新鲜热辣刺激唯美又好玩,唐明皇据说乐此不疲。那么,当杨玉环“春从春游夜专夜”之后,唐明皇是否丢弃了这个“优良传统”了呢?赵炎以为,开始一段时间春宵苦短,他或许会忘,但新鲜感过后就难说了,“好传统”不能丢,男人也是有天性的。如此,杨玉环被蝴蝶伤心的说法,也就有了着落。有史为证,《旧唐书》记载杨玉环曾“恃宠骄纵”,两次被李隆基“谴归娘家”。“恃宠”就不必解释了,可“骄纵”又从何说起?

要知道,杨玉环的性格,“婉顺”是主体。入宫后,她一直遵循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参与权力之争,凭的是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才得宠的,跟“骄纵”完全是两个方向极。可信度颇高的《旧唐书》如此记载,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存在猫腻,如果不是因李隆基玩“蝶幸”,致使杨玉环伤心喝醋妒忌,我实在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实际上,杨玉环不光恨蝴蝶,也蛮恨流萤的。白居易在《长恨歌》有一句“夕殿萤飞思悄然”,暗指唐明皇似乎还玩过“萤幸”法,即指示嫔妃们竞相扑捉流萤,以先得萤虫者受幸。杨玉环长得比较丰满,玩此类轻盈的游戏,注定玩不过其他妃子,不恨流萤又能恨谁?

看完此文,你再读到“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峨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之类,总该有答案了吧?不是恨蝴蝶,就是恨流萤,绝无第三恨。呵呵,说笑了,莫怪。

杨贵妃为什么叫羞花?看看这些评价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