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称帝,死后200年,仍被河北百姓祭拜

诚然从纷争走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最终胜出者也必然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那一个,成王败寇,这没什么说的,史书也只有胜利者有资格书写,但是在世俗的成功之外,在官修的正史之外,我们仍有另外一套评价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姓的口碑,这也是为什么失败的刘备、诸葛亮、窦建德能够得到人们长时间的怀念敬仰。


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称帝,死后200年,仍被河北百姓祭拜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纷争与统一相继出现,而隋唐交替之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之一。隋炀帝横征暴敛,好大喜功,不顾民力国力连续三次东征高句丽。结果造成了国内局势的崩盘,从杨玄感开始,各路诸侯相继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好的锦绣江山一夜之间烽火遍地。


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称帝,死后200年,仍被河北百姓祭拜

最终不管是瓦岗的李密、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还是杜伏威、梁师都、辅公祏、宇文化及等等全部都败在了唐王李渊的铁蹄之下,大唐王朝取代隋朝成就了一段比肩汉朝的盛世。俗话说成王败寇,那些败在李渊、李世民父子手上的各路诸侯烟尘,诚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是还有一句话是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人残暴无道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有些人去只是生不逢时,让人唏嘘感叹,在河北建立大夏政权的窦建德就是其中一位。


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称帝,死后200年,仍被河北百姓祭拜

窦建德最早时候只是河北地区的农民,因为重信守诺,在当地很有声望。后来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征发民力,窦建德因为勇敢优异,担任二百人长。在目睹民困兵疲的现状后,支持朋友孙安祖落草高鸡泊,但是自己却被连累全家被官府杀害,不得己率部归顺东海公高士达。起义后的窦建德接连大败官军、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人,渐渐在河北站稳脚跟,并自称夏王,建立夏国。


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称帝,死后200年,仍被河北百姓祭拜

后来洛阳的王世充被李世民围困,鉴于唇亡齿寒,窦建德率兵救援,在虎牢关被李世民大败,自己也成了俘虏。这里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其他一些恶行累累,弄得当地民不聊生的军阀在李渊这里反而被赦免,高官厚禄,安度余生,而一向亲民爱民的窦建德却在长安后就被斩首。道理很简单,其他的那些军阀本就不得民心,已然构不成任何威胁,但是窦建德在河北地区却有着巨大的民心基础,李渊为了唐朝的统治稳固只能杀掉窦建德。


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称帝,死后200年,仍被河北百姓祭拜

一代豪杰窦建德虽然死了,但是百姓却记住了他所做的一切,在他曾经称帝建国的河北地区,当地的百姓自发建立起了窦王庙,而且香火繁盛。甚至到了两百年后唐文宗年间,当时的魏州书佐殷侔来到的窦王庙,看见窦王庙任然有绎不绝的香客,鼎盛的香火,感慨万千,特地在庙里立碑一块:

夏王建德以耕氓崛起,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唯夏氏为国,只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 或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兮雄兮,指盼备显,庶儿孙长沙流亚乎!


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称帝,死后200年,仍被河北百姓祭拜

可以说对窦建德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以仁义治国,比其他的诸侯高出一大截,即使把窦建德比作是项羽也是不合适的,窦建德有项羽的勇猛,却不像项目那么残暴,比当年的孙坚还要有英雄气概。

二飞评价:诚然从纷争走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最终胜出者也必然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那一个,成王败寇,这没什么说的,史书也只有胜利者有资格书写,但是在世俗的成功之外,在官修的正史之外,我们仍有另外一套评价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姓的口碑,这也是为什么失败的刘备、诸葛亮、窦建德能够得到人们长时间的怀念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