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先說一個小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聽說浦江有一個鄭謙,十代同堂,家族和睦,特意把鄭謙召到京城,予以賞賜。

馬皇后知道後,傳話給明太祖:“陛下當初一人舉事,尚得天下;鄭謙家千餘人,倘若舉事,不是太容易了嗎!”明太祖聽後心中一驚,急命再召鄭謙,問他道:“你治理家族,也有什麼方法可循麼?”鄭謙回答說:“沒有別的,只是不聽妻子的話罷了。”

太祖聽了哈哈大笑,不再追究,安心地放他回家了。明太祖認為自己之所以成功,離不開妻子的輔佐;既然鄭謙從來就不聽從妻子的話,便認定他成不了大氣候。

一則小故事,演繹出馬姓為人謹慎、善於思考、有前瞻性的特質。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曲在歷史上可是大名鼎鼎。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馬致遠因為這首《天淨沙·秋思》而被後人尊稱為秋思之祖。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馬姓與趙姓大有關聯,趙姓著名人物趙奢被馬姓尊奉為得姓始祖。

原來,戰國時期的趙國大將趙奢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將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

趙奢的後代中有以“馬服”為姓的,稱馬服氏,後來省文簡化為單姓馬氏,世代相傳至今。

馬姓的得姓始祖是名將,後世的馬姓也是名將輩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漢末至東漢初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名將馬援。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伏波將軍馬援認為,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不用棺材斂屍,而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回來埋葬。馬革裹屍的馬援最終病死在軍中。

歷史上的馬姓名將還有:

協助劉秀建立東漢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馬武,

三國時蜀漢名將馬超和他的堂弟馬岱,

南宋初期抗金義軍首領馬擴,

南宋末期在廣西聯合少數民族抗元的將領馬塈,

明末鎮守遼東的山海關總兵馬世龍,

曾先後抗擊沙俄,血戰日軍和抵禦八國聯軍入侵的清末名將馬玉昆,

中法戰爭中表現英勇的清末回族將領馬維騏等。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馬革裹屍是馬姓留給後世的成語。此外,關於馬姓有名的成語還有馬後大練、馬援薏苡、馬良白眉、露馬腳等。

漢朝的明德馬皇后,貴為後宮之主,生活卻十分簡樸,穿的袍衣是稀疏粗糙的大練(大帛)。“馬後大練”因此被用作后妃儉樸的典故。

伏波將軍馬援出征交阯,因為認識到薏米能除瘴氣,就在在回軍時載了一車作為種子。有人上書誣告說馬援從南方載回來的,都是明珠珍寶。後世因此以馬援薏苡、伏波薏苡、薏苡之謗、薏苡明珠指蒙冤被誣告。

漢代馬良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學,其中以眉中有白毛的馬良為首。後世以白眉、眉最白等稱譽兄弟之中的最佳者,或泛指才能出眾的人。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馬皇后,有一雙沒有纏裹的大腳,人稱“馬大腳”。有一次,馬皇后乘轎到金陵街頭遊覽。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將轎簾掀起一角,馬皇后擱在踏板上的兩隻大腳,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腳縮了回去,可人們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這件新鮮事轟動了整個京城。因為是姓馬的露出了腳,“露馬腳”一詞便流傳到今天。如今,對不便公開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稱為“露馬腳”。

馬姓在回族中是數一數二的大姓,這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譯名字有關,因為馬與穆諧音。

回族馬姓在歷史上功績顯赫,對於中華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

來自西域魯穆國的馬依澤,北宋初期應詔入華,是一位通天文精歷算的伊斯蘭星曆學家。他與兒子馬額、馬懷等留居中國,引進了星期制和中國十二星座,把占星術用於軍事。

明末清初伊斯蘭教著名學者馬注,是用漢文譯註伊斯蘭教的開拓者之一,著有《臣權》、《清真指南》等。

清代伊斯蘭教學者馬復初,參與領導滇東南迴民起義,後署理雲貴總督,是滇南迴回總掌教,他所翻譯的《寶命真經直譯》是《古蘭經》最早的漢文譯本之一。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而最為知名的回族馬姓非馬歡莫屬。馬歡是明代航海家,作為翻譯參與了鄭和7下西洋的其中第4、6、7次,所著的《瀛涯勝覽》是研究鄭和下西洋以及明代中外交通曆史的第一手資料。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歡島是中國南沙群島之一,隸屬海南省三沙市,目前被菲律賓侵佔著。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大家還記得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吧?狼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裝做軟弱可憐的樣子,以迷惑那些思想糊塗的人,求得他的庇護,保全自己。危險一過,立刻露出吃人的本性,連救命恩人也不肯放過。但是東郭先生不明白這一點,他對狼也“兼愛”,表示憐憫,這些弱點正好為狼所利用,結果幾乎被狼吃掉了。

《中山狼傳》是明代文學家馬中錫根據古代的傳說創作的一篇寓言故事,是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經典之作,至今都有啟發意義。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我們在學習漢語語法時,會了解到什麼是名詞、代詞、動詞等。創建漢語語法學的是清末語言學家馬建忠。他著述的《馬氏文通》是關於漢語語法的第一部系統性著作。將漢語的詞類分為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九種,將句子成分定為主語、謂語、賓語等七種,奠定了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基石。

馬姓在史學上留下了兩部恢宏巨篇,一是宋末元初著名史學家馬端臨撰寫的《文獻通考》,一是清代前期著名歷史學家馬驌撰寫的《繹史》。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文獻通考》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政書,發展了新史書體裁,即以事類為中心敘述歷史發展的典志體,是繼《通典》、《通志》之後,規模最大的一部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著作。

《繹史》是上古傳說時代至秦朝末年的歷史記述,既具有記事本末特色,又糅合了編年體和紀傳體的長處,創造了集記人、記事、圖表、書表於一體的綜合史書體裁。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馬姓名人還有:

東漢儒學大家馬融,他不僅是經學家、教育家,教出了鄭玄、盧植這樣的學生,而且晚年時石破天驚地收授女弟子,開了魏、晉清談家破棄禮教的風氣。

三國時期著名機械發明家馬鈞,發明有指南車、紡織用的織綾機、農業灌溉的龍骨水車等,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有巨大貢獻。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唐代貞觀年間宰相馬周,為貞觀年間的政治改良和“貞觀之治”發揮了積極作用。

晚唐著名詩人馬戴,以五律見長,其詩凝鍊秀朗,沒有晚唐纖靡僻澀的習氣。

五代十國時期楚國開國君主馬殷,定都潭州(今長沙),促進湖南經濟繁榮。

山水畫大師馬遠,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為“南宋四家”,其畫一改北宋“全景式”舊習,多寫宋室南渡後錢塘殘山剩水的局部特寫,人稱“馬一角”。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被稱為秋思之祖的曲狀元馬致遠,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道教支派全真道二代掌教馬鈺,世稱馬丹陽,著有《洞玄金玉集》。

明朝狀元馬愉,病故後,贈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明朝的贈官兼職體例從他開始。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明代政治家、軍事家馬文升,屢任尚書,輔助代、英、憲、孝、武宗五朝,歷仕56年,被尊稱為“五朝元老”。

清代滿族鄉土詩人馬長海,終身不仕,築草屋“缽庵”度過一生。

賦性由來似野牛,偶攜竹杖過江頭。

飯囊帶露裝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

兩足踏開塵世路,一生歷盡古今愁。

從茲不復依門戶,荒犬何勞吠不休。

清代詩人馬體孝,四處漂泊,浪跡天涯,餓死街頭時,懷中揣著的就是這首聞名天下的《絕命詩》。

馬姓當然也有顯赫的世家。

唐代鳳州刺史馬勳,他的兒子馬植在唐宣宗時官至宰相。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南宋度宗時宰相、詩人馬廷鸞,極有節氣,宋亡後拒絕與元政權合作。他的兒子馬端臨是宋末元初著名史學家,著有《文獻通考》等。

明末清初江蘇常熟出現了馬姓繪畫世家,馬眉是明末花鳥畫家,其子馬元馭為清初畫家。馬元馭之子馬逸、女兒馬荃均妙得家法,也工於花卉。

人稱“揚州二馬”的馬曰璐、馬曰琯兄弟二人均為清代文人,後僑居揚州,為清代前期揚州徽商代表人物,捐資造福一方百姓。

馬教思、馬仲琛父子則同為清代詩人。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在民間傳說中,馬姓有兩位傑出人物已經成了神一樣的存在。

東漢大將馬武因武藝高強,人稱“武瘟神”。他和“漢太歲”銚期,並列為左右武門神,通常貼在大門上,與另一對武門神唐代名將秦瓊與尉遲恭地位相等。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另一位傳說中的仙班人物馬仙娘娘的身世是個難解之謎,又稱馬仙、馬天仙、馬伕人、馬七娘,馬五娘、馬氏真仙、馬真人、護國夫人馬氏、娘娘媽、娘媽等等。對馬仙娘娘的信仰在閩浙地區廣為流傳著。


百家姓之馬:馬革裹屍·伏波山,秋思之祖·馬歡島,馬姓源出趙奢

探訪馬姓遺蹟,桂林伏波山是必須要去的。它是獨特的桂林山水的代表,漢代時伏波將軍馬援南征曾經到過此地。

而位於山西平遙古城、位於昆明市老街街小銀櫃巷、位於河北省正定縣城中心的這三處馬家大院是馬姓厚重歷史的縮影。

位於河北省東光縣普照寺院內的馬致遠紀念館彰顯的是“七百年面目全非不復存古道西風瘦馬;十萬裡江山大變尚容有小橋流水人家。”

好了,讓我們走進馬姓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