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早期宦官制度的矛盾,猜忌與疑心,專制皇權的“無奈”

“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惡者常千百。若用為耳目,即耳目蔽;用為心腹,即心腹病;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則檢束,有功則驕恣。”

​可以說,朱元璋在元末及此前歷朝歷代宦官亂政中取得了深刻的教訓,因此規定明初的宦官待遇並不豐厚,且無法干預朝政。然而當我們提起宦官禍世時卻第一時間想到明代,想到“九千歲”魏忠賢,難不成朱元璋的祖訓是放屁?

明代早期宦官制度的矛盾,猜忌與疑心,專制皇權的“無奈”

嗯,確實是放屁,因為朱元璋雖說宦官無法干預朝政,但本人卻給予了宦官種種特權。就朱元璋當政生涯中,宦官機構便達到了龐大的二十四衙門,即十二監、四司和八局。而這些宦者並非只擔任本職工作,猜忌心重的朱元璋有時會讓宦官去處置他的旨意,這便給後世子孫起了不好的頭。

明代早期宦官制度的矛盾,猜忌與疑心,專制皇權的“無奈”

罷中書省、廢除宰相制度使得明朝專制皇權集中,官僚集團的監控便需要另一個群體來約束,宦者便是朱元璋加以利用控制群臣的工具,初期仍位卑且在朱元璋手下也不敢放肆。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時,又重申了宦官不得干政的旨意,且地方官吏可實行監督,因此宦官勢力實際上是歇火。

明代早期宦官制度的矛盾,猜忌與疑心,專制皇權的“無奈”

“靖難之役”後,代表著建文帝四年的統治宣告結束,宦官權勢重回並愈加猖狂。建文帝對於宦官的苛責,朱棣對於宦官的重用,便使得京師宦官不僅投奔還帶去了不少建文實情,成了“靖難”的一大助手

永樂時期,宦官擁有了監軍、市舶、分鎮、監督等權,此外還有著充任使臣、檢閱稅務、看管倉庫的權勢。

明代早期宦官制度的矛盾,猜忌與疑心,專制皇權的“無奈”

永樂十八年,朱棣設置東廠,由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二三號人物擔任東廠提督,有千戶、百戶、掌班、領班、司房、管事、擋頭和番子各級,人數達數萬甚至更多。此外,錦衣衛與東廠雖是兩系統卻互有勾結,錦衣衛強勢則東廠依附,東廠強勢則錦衣衛依附。

錦衣衛乃朱元璋所創,為的是擴大胡惟庸案的打擊面以處置淮西貴族集團,此後則廢置。朱元璋是由於猜忌心,而朱棣則是因為篡位狐疑,因此錦衣衛又得到了重啟,以紀綱為首的“三綱”專事收集逮捕“罪”官。

明代早期宦官制度的矛盾,猜忌與疑心,專制皇權的“無奈”


廠衛橫行,使得“士大夫不安其職,商賈不安於途,庶民不安於業”,一時間人心惶惶。朱元璋曾規定了宦官不得干政,且權勢受到了限制,然而一方面由於維護皇權專制,另一方面朱元璋朱棣都有著猜忌與狐疑,因此宦官得到了重用。

明代早期宦官制度的矛盾,猜忌與疑心,專制皇權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