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救了25萬中國人,拉貝日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當天

約翰.拉貝在中國生活近30年,對中國人民充滿感情。當各方面要求他離開南京時,他回答很乾脆:"我已決定留在南京主持國際委員會工作,以建立中立區保護20多萬平民。"他捨不得那些滿懷信任、指望得到他庇護的最貧窮、最無靠的南京人。

他救了25萬中國人,拉貝日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當天

拉貝

日記節選:1937年12月13日

一大清早,當我再次被空襲驚醒時,心裡感到很失望。炸彈又一次冰雹般地落下。日本人在昨天晚上只攻佔了幾座城門,他們還沒有推進到城內。到達委員會總部後,我們在10分鐘內便建立了一個國際紅十字會,我成為該組織的理事會成員。約翰·馬吉擔任紅十字會主席,數週以來他一直計劃成立一個紅十字會。委員會的3個成員乘車前往設立在外交部、軍政部和鐵道部的幾所軍醫院。通過他們的巡視,我們確信了這幾所醫院的悲慘狀況,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猛烈交火的時候撇下無人照看的病人逃走了。

他救了25萬中國人,拉貝日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當天

拉貝和夫人多拉

於是我們迅速弄來了一面紅十字旗掛在外交部的上空,並召回了相當數量的人員,他們在看見外交部上空飄揚的紅十字會旗後才敢回到軍醫院。外交部的進出口道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傷亡人員。院內和整個中山路一樣滿地拋撒著丟棄的武器裝備。大門口停放的一輛手推車上擺放著一堆不成形的東西,彷彿是具屍體,露出的雙腳表明他還沒有斷氣。我們小心翼翼地沿著大街往前開,時時刻刻都有碾過散落在地的手榴彈而被炸飛上天的危險。我們轉彎開進上海路,街道上到處躺著死亡的平民,再往前開迎面碰上了向前推進的日本兵。

他救了25萬中國人,拉貝日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當天

日軍進城。攝於美國大使館附近的上海路

這支分隊通過一名會講德語的醫生告訴我們,日本軍隊的指揮官要過兩天才能到達。見日本人是經新街口向北挺進,所以我們的車就繞過日本人的部隊,快速地開了過去。沿途我們通過繳械救下了3個分隊約600名中國士兵。有些士兵不願意執行放下武器的要求,但當他們看到不遠處日本人已經逼近時,最終還是決定放下武器。我們將這批人安置在外交部和最高法院。我們委員會的另外兩名成員則繼續往前行駛,在鐵道部碰到了另外一支約400人的中國部隊。我們的人同樣也要求他們放下武器。這時不知從什麼地方有人朝我們射擊。我們只聽見子彈呼嘯而過,但是不知是從哪兒射來的。最後我們終於發現,是一名中國軍官騎在馬上拿著一枝卡賓槍四處掃射,可能是他不同意我們的做法。必須承認,從他的立場出發,他這樣做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他救了25萬中國人,拉貝日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當天

日本人進城後不久的中山路

但是儘管如此,我們經過考慮仍然堅持我們的做法,我們別無選擇!如果在安全區的邊上發生了巷戰,那麼逃跑的中國士兵毫無疑問會撤進安全區,這樣安全區就不是一個非軍事化的區域。它即使不被日本人摧毀,也會遭到日本人的猛烈射擊。因此我們一直希望這些完全解除武裝的中國士兵除了被日本人當作戰俘之外,不會有其他危險。那個朝我們射擊的中國軍官後來怎麼樣,我們無從得知,我只看見了我們的汽車專家哈茨先生奪下了他的槍。回到總部後,我發現大門口非常擁擠,這裡也湧來了一大批無法渡江撤退的中國士兵。他們都接受了我們繳械的要求,然後被安置到了安全區的各個地方。施佩林站在大門口,臉色非常嚴峻,他手裡拿著毛瑟手槍,當然子彈沒有上膛。他監督武器是否排放整齊,並清點數目,因為我們打算過後將武器移交給日本人。

我們擔心日本人會驅散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襲擾或懲罰難民區內聚集的人群,因此發佈瞭如下公告:

1. 緊急呼籲所有的人儘可能不要在街上逗留。

2. 在最危險的時候,建議躲在房子裡或不會被看見的地方為好。

3. 我們提請注意,難民區是專為難民設立。我們不得不遺憾地指出,難民區無權為中國士兵提供保護。

4. 如果日本人來難民區檢查或巡視,必須予以通行,不得向他們實施任何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