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有後裔嗎?

王景弘是宦官。宦官生不了孩子是一定的,但宦官不一定就沒有後裔。在明朝有的宦官在結婚生孩子後因為家庭破落而自閹入宮,當然就有後裔。而那些來不及生孩子就已進宮的宦官,在經濟較好時也領養孩子,以免絕後,也有後裔。古代中國法統也承認抱養的孩子。王景弘很早入宮,當然來不及生孩子,因此,他要領養孩子以延續血脈。據《龍巖州志》記載,王景弘“有擁立皇儲功,賜嗣子王楨世襲南京錦衣衛正千戶。”嗣子就是養子。一直以來,人們對王景弘嗣子王楨瞭解很少。

最近有張金紅、徐斌在《福建史志》聯合發表《明代衛所〈武職選簿〉發現王景弘後裔新史料》,掀起王景弘研究圈的一陣漣漪。《武職選簿》是記載明代京內各衛所職官襲替補選情況的登記簿冊,又稱“軍職黃簿”,素材由兵部侍郎帶領都御史、翰林官和兵部主事組成的編纂機構負責整理和謄寫,每三年清理一次。張、徐二先生在該檔案中檢索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由王心提供的一條史料:“王心:正千戶,《外黃》查有:王珙龍巖縣人。有伯父王真,永樂二十年選跟太監王景弘等下西洋公幹,擒獲偽王蘇幹剌等,即次有功回還,永樂二十二年升錦衣衛正千戶,宣德七年沒,無兒男。成化二十三年比替本衛水軍所正千戶,欽與世襲。”據《武職選簿》記載,王真死後,他的錦衣衛正千戶由親弟王英繼承,然後又由王英一直傳遞到第八代裔孫王延祚明王朝滅亡。從王英到王延祚,中間還有王珙、王臣、王選、王心、王貞吉、王建中六人。王真是否就是王楨呢?張、徐二人從三個方面推斷:一是《武職選簿》裡有將人名中的“真”與“楨”互用的依據,例如《福州右衛》中將試百戶“羅真”與“羅楨”互用;二是從王真到王延祚,正千戶繼承了8代9人,明載是“世襲”;三是王真家族和王景弘都是龍巖縣人 [注:明初漳平赤水隸屬龍巖縣,成化七年(1471年)漳平置縣後隸屬漳平,隆慶元年(1567年)設寧洋縣後隸屬寧洋] 籍貫相同。因此,種種的巧合就成為真實,推斷此“王真”就是彼“王楨”。儘管無法把王景弘後裔發現到清代仍至當代,也總算把王景弘在明代的後裔從沉沉的史堆中找到了。

讀完張、徐的文章,總沒有石沉落肚的感覺。王景弘優先認同時代比自已小十幾二十歲的同鄉為嗣子,是可能的,但他為什麼認一個沒有後裔的人當嗣子?王真絕後等於自已也絕後,白搭一場。還有就是王真死於宣德七年(1432年),當時王景弘與鄭和第七次統率船隊還在茫茫的西洋大海中。也許王真死時太年輕,還來不及生孩子。無論他的身份、地位、功績以及皇帝對他的寵信都不能與王景弘相提並論。如果不是王景弘的嗣子,年經輕輕的王真憑什麼可以將正千戶世襲給親弟王英及其後裔?根據王心提供的身世,王真的正千戶是靠戰功得來的,世襲是皇帝賜給的,但並沒有說明皇帝欽賜世襲的真正原因。據跟隨過鄭和、王景弘下西洋的費信在《星槎勝覽》記載,鄭和、王景弘下西洋船隊中有都指揮二員,指揮使93名,千名140名,百戶403名,這些武職銜分別為正二品、正三品、正五品、正六品。他們統歸鄭和、王景弘管轄。王真跟隨王景弘下過西洋,僅是數以百計的銜位不算很高的武職將官之一。憑王真的地位如何能將職位傳給後人“世襲”?應該說,王真就是王楨,就是王景弘的養子,王真死後,王景弘又將王真的親弟王英過繼為養子,憑王景弘的功績,王英將正千戶傳遞給後人,因此,王英的後裔也就是王景弘的後裔。然而,王英的後裔王心顯然沒有認同王景弘是自已的先祖。如果這樣,九泉之下的王景弘心何以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