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花生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等,管理关键是以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原理为基础,以水、肥、气、温等调控为手段,采取配套的技术措施,从而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收益。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花生高产栽培基本原理

花生具有喜温、好光,耐旱、怕渍,固氮、喜钙和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等特性。在栽培上,根据花生的特征特性及高产规律,以前期促全苗、壮苗早发,中期争早花多果,后期保绿叶增果重为目标,采取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1.前期促全苗、壮苗早发

花生花芽分化开始较早,而争得全苗、壮苗早发就能促进花芽分化,有利早开花,多结果。

(1)全苗、壮苗的标准

全苗:高产花生要求田间出苗率90%以上,基本不缺穴。出苗至齐苗不超过3天。播种至出苗的天数,春花生不超过14天,夏花生不超过10天。

壮苗:花生出苗后至始花时,主茎一般生出7~9片真叶,在主茎第3片真叶和第5~6片真叶展开时,分别生出第1对(子叶节)和第2对侧枝(即第3、4条一次分枝),主根入土深50~60厘米,以达到根深苗健壮、枝多花芽藏的壮苗长势长相。

(2)全苗、壮苗的主要技术要求花生全苗、壮苗主要受种子的大小、质量、播种期、播种深度及肥料等因素的影响。

争取花生全苗、壮苗的途径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芽生长和侧枝早生快发的环境。其技术环节包括:必须在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土肥墒足的基础上,精选种子,分级播种;药剂拌种防病;选择播种适期,将种子置深浅适宜的土层中;合理密植;齐苗后及早清棵蹲苗,及时看苗追肥。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2.中期(花针期和结果期)争早花多果

花生开花至结果期(叶龄8~17)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分枝、叶面积均达一生中最大值,而荚果等生殖器官也处发育盛期。中期营养生长量大,田间通风透光差,加之正值高温、高湿时期,病虫发生频繁,易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失调,造成徒长倒伏。所以,搞好中期田间管理是花生高产的重要一环。

(1)群体生育动态花针期末的良好长势长相为:节密长势旺,入土果针多。主茎高20~25厘米,第1对侧枝长25~28厘米,单株分枝8条以上,叶龄12左右。结果期要求植株不徒长、双仁荚果多,主茎高35~40厘米,侧枝长40~50厘米,单株分枝8~9条,主茎叶龄16左右。花针期叶面积指数3~3.5;结果期叶面积指数4~5。开花后迅速进入盛花期,增加有效花量,是早花多果的具体表现。

(2)早花多果的主要技术要求早花多果的限制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养分、果针着生节位高低等,而花生高产栽培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花量(即盛花期前的开花数量)来达到早花多果的目标。促进花生早花多果的途径,是要在苗期侧枝健壮,花芽早生多生的基础上,促使花针期及早形成开花高峰,使果针大量下扎,入土结荚,控制无效果针。因而早花多果的主要技术要求为:播种前要调节好土壤质地和结构,使其水、气、肥适下针结荚的需要;播种时要选好播种期,保证花、荚期温、光、水的基本要求;在全苗、壮苗的基础上,始花期培土迎针,促进下针结荚;看苗施用氮、钙肥,满足营养生长和荚果发育生长两旺的需要;酌情应用生长调节剂,防止徒长,抑制无效果针生长,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3.后期养根保叶增果重

花生进入饱果成熟期后,荚果不断充实,干重迅速增加,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日益缓慢,叶片由下而上枯黄、脱落,根系活力、根瘤固氮能力下降。因此,生育后期在栽培管理上,应围绕养根保叶增果重的目标,达到老健不早衰、果大粒饱满的长势长相要求。

(1)群体生育动态进入饱果成熟期,植株生长缓慢,茎高、枝长、叶龄基本达到最大值,主茎高、侧枝长均在40~50厘米,单株分枝8~9条,叶龄20左右。叶面积指数保持在1.5以上。

(2)提高果重的技术要求影响荚果充实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水分、钙肥的供给等。其中结果层土温在30.6益时荚果发育最快,果重最大,过高过低均不利荚果发育。同时荚果发育需要较多的钙,土壤缺钙即妨碍荚果发育,增施钙肥能有效促进荚果的发育。提高果重的关键,首先是要中期及早开花结荚,保证后期有较好的温光条件供植株利用;同时使群体生长协调,以保持后期有较大的绿色叶面积利用光能。进入饱果期,则以养根保叶为目标,实施清沟理墒、排涝降渍、根外追肥及防治叶斑病、锈病和地下害虫等田间管理。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二)露地栽培技术

1.深耕与整地

(1)深耕深耕深翻,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性,增强抗旱耐涝能力。二是能加速土壤的熟化,扩大根系的营养范围,因为深耕促进了耕层土壤微生物活化,使土层中难溶性的有机养分和矿质养分得以释放,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并扩大了花生根系营养吸收范围,促进根量增加。三是减轻病、虫、草害,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深耕的技术要求:一是深耕的时间应越早越好,争取在秋末冬初进行。这样能使部分生土冻融熟化,使深层的垡块风化和自然沉实,也有利消灭越冬病虫害,还能积蓄冬春的雨雪,缓解春旱,并使所施肥料与土壤融合,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二是深耕的深度要适宜。露地栽培的花生有70%的主要根群集中在30厘米土层里。地膜栽培的花生根系30厘米土层内约占盛根量的90%以上。因此要求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但也应因地制宜,对经多年深耕而土层深厚的高产土壤,可适当深些(可达30~35厘米);多年浅耕而熟土层较浅的地块,要适当浅些(可为25厘米左右)。冬耕可深些,春耕可浅些。三是深耕不要打乱原来的土层。生土翻出过多,当年冻融熟化不透,会达不到预期增产效果。四是深耕要增施肥料。为提高深耕当年的增产效果,必须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料和部分化肥。如冬耕深25~30厘米,每亩施用土圈肥2500~300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可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此外,冬耕后要耙平耢细,以防风蚀。春耕要随耕随耙,以免透风跑墒。

(2)整地精细整地,能使土地达到保水、保土和保肥的作用。为此,整地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上下两平,不乱土层。地上平是为了减小雨后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和有利排灌,故应根据水源和排灌方向,保持一定坡降比例或将田面整成公路的饱面式,以便排水、爽水。

地下平是要求土层保持一定的厚度,不能一边厚一边薄或一头深一头浅。如果土层深浅不等,花生的生长就不会一致,达不到平衡增产的目的。一般土层深度要求保持在50厘米以上。同是注意掌握生土在下,熟土在上,不乱土层。即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时,先填生土,后垫熟土,使熟土层保持在20~25厘米为宜。或者采取“两生夹一熟”的办法,即在熟土上垫上3~5厘米生土,进行浅耕混合,以促进生土熟化。

增施肥料,灌水沉实。为促进土壤熟化,要结合冬春耕地,增施有机肥料,重施氮磷钾复合肥料,特别是增施腐熟的有机氮素肥料,对花生发苗增产有重要作用。一般每亩施腐熟土杂肥2500~3000千克,15鄄15鄄15高浓度三元复合肥40~50千克。近年新复垦的农田由大起大落,土层悬空不沉实,没有形成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水、气矛盾激化,有的在土层内还有许多垃圾或砖块,透风跑墒,播种的花生,往往因底墒不足,落干旱死,引起缺苗断垄;或遇雨水过多,土壤蓄水过多,地温下降,造成芽涝;或土层塌陷,拉断根系,造成弱苗或死苗。因此,在复垦田整地后,应采取灌水沉实的办法,使上下悬空的土层上松下实。灌水要在冬季封冻前或早春解冻后进行。灌水过迟,会造成土壤粘湿、地温回升慢,影响适期播种和正常出苗。灌水时要开沟、筑埂,以便灌透灌匀。灌水后及时整平地面,耙平整细,以利保墒防旱。灌水量不宜过多,以润透土层为宜,以免造成土层板结,影响整地效果。

“三沟”配套,能排能灌。新整及复垦农田要建成高产稳产田,必须在规划、建设外“三沟”的同时,抓好内“三沟”配套,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使沟沟相连,排灌自如,雨止田干,墒无积水。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2.肥料与施肥

(1)肥料的种类主要包括农家肥和化学肥料。

农家肥料的种类、性质和肥效:农家肥是花生的基本肥料,来源广,种类多。常用的有厩肥、人粪尿、堆肥、草木灰等。这些肥料除草木灰外,都是有机肥料,不仅含有氮、磷、钾、钙4大要素,而且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大量有机质,因此,它们都是完全肥料。在农家肥料中,厩肥、人粪尿、草木灰等,所含速效养分较多,属速效肥料,宜作种肥(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和追肥;其他为迟效肥料,宜作基肥或种肥。

厩肥:为花生的主要肥料,由牲畜粪尿、秸秆、杂草和泥土混合沤制而成,其肥效高低与掺土比例、肥源种类、沤制方法和腐熟程度有很大关系。一般含全氮0.15%~0.45%、磷酸0.15%~0.4%、氧化钾0.3%~1.1%、有机质2%~20%。

所以施用厩肥,不但能供给花生各种矿质养分,且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化和疏松土壤。长期施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沙土不散不板,提高蓄水保肥力,使土松软变活,增强通透性,起到用地养地结合和不断培肥地力的作用。据调查,亩施500千克厩肥,当年可增产花生荚果10~15千克。

人粪尿:为一种易腐熟的速效肥料,一般含全氮0.5%~0.8%、磷酸0.2%~0.4%、氧化钾0.2%~0.3%、有机质5%~10%。不论与厩肥混合作基肥、种肥或者加水稀释作追肥,均有显着增产效果。据调查,亩施500千克人粪尿作基肥,可增产荚果15~25千克。

草木灰:草木灰不含有机质和氮素,主要成分为可溶性钾,含氧化钾0.5%~1.6%。此外,还含有钙、磷和其他微量元素,是花生钾肥的重要来源。草木灰临时与有机肥料混合作种肥或单独作追肥,都有很好的增产效果。据调查,亩施100~150千克草木灰,可增产荚果7.3%~16.5%。

化学肥料的种类、性质和肥效:化肥有效养分含量高,与有机肥料配合作基肥或单独作追肥,增产效果都十分显着。

氮素化肥:目前施用的氮素化肥主要为碳酸氢铵和尿素,其全氮含量分别为17%和46%。生产实践表明,氮素化肥在中等肥力和低肥力的花生田与有机肥料配合作基肥和追肥都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据试验,亩施尿素8~10千克,平均增产7.3%~16.5%,折合每千克尿素增产荚果2.2~4.1千克。除作基肥施用外,幼苗期追施的增产效果也十分显着。

磷素化肥:广泛应用的主要有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两种。

过磷酸钙含水溶性磷酸15%~20%,属生理酸性肥料,有效磷可溶水,肥效快,可以施中性和碱性土壤。钙镁磷肥属生理碱性肥料,含水溶性磷酸12%~18%,有效磷不溶水,能溶微酸性溶液,肥效较慢,宜施中性和酸性土壤。我国花生产区多数土壤缺乏磷素营养,所以施用磷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江苏泰州旱作研究所试验,平均亩施过磷酸钙20千克,较对照(不施磷肥)亩增荚果23.7千克,增产9.6%。

另据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分析,花生施用磷肥还能提高和改善荚果品质。

钾素肥料:常用的有氯化钾和硫酸钾,都是高浓度化肥。

氯化钾含氧化钾50%~60%,硫酸钾含氧化钾48%~52%。

为生理酸性肥料,适用中性和碱性土壤。在酸性土壤施用,应配合有机肥和石灰。钾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应作基肥施用。钾离子与钙离子有拮抗作用,结实层施多了,易造成烂果,因此须注意深施。施用钾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据江苏泰兴在沙土及高沙土试验,亩施氯化钾10千克,平均亩增荚果26.3千克,增幅达11.2%。

钙素肥料:常施用的有石灰和石膏。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之分,都是生理碱性肥料,主要用酸性缺钙的土壤,既补钙又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减轻铁、铝等三氧化物聚积对花生的毒害。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其中氧化钙含量达80%,能溶水,属生理酸性肥料。适宜在中性缺钙的棕壤土和石灰性盐碱地施用。如江苏泰兴的沙土地每亩基施生石膏15千克,较对照田(不施钙)亩增荚果23.5千克,增幅为9.7%。石膏在盐碱地不仅可以补充活性钙,而且也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溶液中过量的钠盐对花生根系的危害。因此,在江淮和黄泛平原及内陆盐碱沙土区种花生,施用石膏能显着增产。

复合肥料: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是当今化肥施用的重点。它的优点是:能同时供给花生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可解决单一元素化肥造成的养分失调,并避免单一元素化肥的挥发、吸潮、结块等不良性状,且肥效成分含量高,施用量相应减少,能节省运费和人力,降低成本。此类肥料多为颗粒状,便人工和机械施用。按复合肥中所含肥料要素种类,可分为二元复合肥、三元复合肥和多元复合肥。按合成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合成和机械混合两大类。

化学合成复合肥:肥效成分固定,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等。磷酸铵(包括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含氮12%~18%,含磷46%~52%,是一种以磷为主的磷氮复合肥,特别适合豆科作物用作基肥和追肥施用。在花生田的施用效果,比施等量磷肥和等量氮肥的综合肥效高。磷酸二氢钾,含磷酸24%,含氧化钾27%,呈酸性反应,在作物细胞中具有缓冲作用,能减缓花生在碱性条件下的影响,适合碱性土壤施用。目前花生用磷酸二氢钾的0.1%~0.5%溶液根外追肥或0.1%溶液浸种,均有良好的效果。

机械混合复合肥:为几种单元素化肥的机械混合物,肥效成分不固定。如氮、磷、钾各10%或15%的三元复合肥。生产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单一元素肥料,根据不同作物及土壤的要求,配制成不同的比例,多为颗粒状,有吸湿性。多元素颗粒肥,是一种既含氮、磷、钾常量元素,又配合多种微量元素在内的新型复合肥料。一般是将10多种元素按不同比例配合,用腐殖质作粘合剂,粘结成颗粒肥料。其既有化肥的通性,便作物吸收,又具有机肥的特点。目前国内花生专用复合肥种类繁多,各地可根据需要及说明选用。

(2)花生的施肥原则和方法施肥的目的是既养地又养苗,不断培肥地力,获取高产。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潜力,必须根据肥料的性质,掌握施肥的原则和方法。

花生的施肥原则:

一是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我国花生多种在山丘旱薄地,土层浅,质地次,结构差,肥力低。为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二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多数花生地土层浅、结构差,单施化肥易流失,有效磷易被土壤固定而降低肥效。有机农家肥和无机化肥配合施用,既可减少化肥有效成分的流失,又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化,加速有机肥的分解,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三是因土施肥,平衡配方施肥。随着我国土壤肥料科技的不断进步,农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正在不断普及和应用,各地可根据土壤测定结果进行因田配方施肥,采取以田定产,以产定肥的办法,根据花生不同产量水平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预估施肥量。根据山东花生研究所等单位研究结果,每生产50千克荚果,约需氮2.5千克、五氧化二磷1千克、氧化钾1.25千克。

四是施足基肥,适当追肥。花生多为旱地栽培,所施肥料又多为迟效性农家肥,而且花生根系的吸肥能力是在开花下针以前最强。因此,同样数量的肥料,往往作基肥的效果比追肥高。在大面积生产田,如能一次施足基肥,一般可以少追肥或不追肥。如果必须追肥,则应该追施速效肥,并本着“捉黄、补瘦、促平衡”的原则,及早适量追肥。一般苗期或初花期亩追施腐熟水粪1000千克即可。

花生的施肥方法:

一是基肥和种肥。在播种前结合耕翻和整地起垄施用的肥料叫“基肥”,结合播种开沟或开穴集中施用的肥料叫“种肥”。为提高肥效,达到既养地又养苗的目标,全部的钾肥和2/3的厩肥、尿素和过磷酸钙结合冬耕或早春耕地时撒施,其余1/3的厩肥、尿素和过磷酸钙混合集中作种肥。但要注意粪肥应与种子隔离以免烧种。为了提高磷肥肥效和减少优质厩肥的氮素损失,施肥前将过磷酸钙与厩肥拌合堆沤15~20天,这样既能使磷肥中的迟效磷在有机酸的作用下释放出来,又能使厩肥中易挥发的氮素与磷肥中的游离酸结合成磷铵或硫铵,起到促磷保氮作用。南方酸性土壤宜每亩增施25~50千克熟石灰,长江流域及北方中性棕壤土和黄淮、江淮内陆碱性潮土,可每亩增施15~25千克石膏作种肥,以补充钙素和调节土壤酸碱度。

二是追肥。追肥是花生施肥的补助措施。时间、数量、方法应根据地力、基肥和种肥的施用量以及花生长相而定。

苗期追肥:幼苗健壮,是花生花多、花齐、果多、果饱的基础。春花生如果土壤肥力低又未施足基肥,则幼苗生长不良,根瘤也不能正常发育,就会影响主要结实枝的生育和前期有效花花芽的分化。尤其是麦套花生,由不能施基肥,而且与麦子共生期间,幼苗因受遮光影响,多出现“高脚苗”,麦收后更需要及时追肥促苗。夏直播花生生长期短,往往为了抢时早播,基肥施用不足,因此及时追肥也很重要。苗期追肥要在始花前后,时间越早越好,应氮、磷、钾肥并重,但数量不宜过多,应根据幼苗长势而定。一般在雨后或结合浇水,亩追施腐熟的优质厩肥或人粪尿500~1000千克,另加15鄄15鄄15复合肥10~15千克,可在花生垄旁开沟撒施。

花期追肥:花生始花至大批果针入土前,株体迅速壮大,对养分的吸收急剧增加,自身根瘤菌也开始源源不断地供给大量氮素营养,此期一般不需要根际追施氮肥,但需创造结实土层的磷钙营养条件。如基肥不足,而又追施足量苗肥,应根据花生长相酌情追施花肥,一般亩追施人粪尿500~750千克。花生果针、幼果能直接吸收磷、钙营养,南方酸性土壤可每亩用15~25千克熟石灰,拌合150~750千克稻壳开沟追施;长江流域及北方中性棕壤土和碱性潮土以及黄绵土,可每亩用15~25千克石膏粉或过磷酸钙拌合200~300千克肥细土,撒花生垄旁,结合中耕培土,把磷、钙肥掩入结实层内,以改善结实土层的磷、钙营养条件,提高荚果饱满度。

三是根外追肥。花生叶片有较强的吸收氮、磷、钾营养的能力,在花生结荚饱果期缺肥又不能进行根际追肥的情况下,亩用1%~2%尿素溶液和2%~3%过磷酸钙水溶液或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75千克,进行叶面喷施1~2次,具有养根保叶、防早衰和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的效果。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3.种植密度与方式

(1)种植密度合理密植是花生适当增加每亩穴数和株数,以增大绿叶覆盖面积,充分利用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提高荚果产量的重要措施。

决定种植密度的因素:

一是品种类型。各品种类型的生长习性不同,其种植密度也不同。如珍珠豆型的中花4号等品种,生育期短,分枝少,开花早而集中,结实范围小,单株所占营养面积较小,因此种植密度应适当密些;普通型和中间型中熟大花生徐州68鄄4、海花1号和花37等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花期长,结实范围和单株营养面积较大,种植密度应适当稀些。

二是生产条件。气温较低、雨量较少的地区,花生植株生长相对矮小,群体争光不是主要矛盾,所以种植密度应大些;反之气温较高,雨量充足的地区,花生植株生长旺盛,叶面积较大,群体争光矛盾尖锐,种植密度应小些。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土层较浅、肥力较低的花生田,由个体植株生长受到一定限制,个体发育偏差,所占地面空间也小,应增加群体密度,发挥群体增产潜能;反之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花生田,根系发达,株丛高大,所占地面空间也大,要适当减少群体密度,确保个体生产能力发挥。

三是栽培条件。肥、水条件好的,花生密度应减小些,依靠个体夺高产。反之,在施肥少和浇水条件差的一般大田,应适当增加密度,以密取胜拿高产。

常规栽培的适宜密度:

珍珠豆型品种:南方和长江流域的白沙1016、中花4号、泰花5号等品种的中等肥力春播花生,每亩9000~11000穴;地力较差的春播和秋播花生,每亩1万~1.2万穴。北方中等肥力的旱地春花生,每亩1.2万~1.5万穴;肥水较好的春花生每亩1万~1.2万穴。每穴2苗。

普通型和中间型品种:长江流域中等肥力的春播花生,如徐州68鄄4等,每亩适宜密度为8000~9500穴;肥力较好的田块每亩适宜密度为7000~8000穴;麦套夏直播花生平均行距40~45厘米,穴距16.0~18.5厘米,每亩8500~9500穴。每穴均为2苗。

(2)种植方式我国花生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平作。江淮及北方旱薄地花生产区多采用该方式。

因地势高燥,土壤肥力低,又无浇水条件,花生发棵差,需要密植。因此不论哪种品种类型,均采取平地开沟(或开穴)播种,行距30~33厘米,穴距13~16.5厘米,每穴2粒。

垄作。各地中等肥力和肥水条件较好地块的一种高产种植方式,具有土层深厚、便排灌、田间通风采光良好、管理方便等诸多优势。根据垄面种植行数分为单(行)垄和双(行)垄2种。

单垄:中肥田种植中花4号、白沙1016等早熟中果品种的春花生,垄宽36~40厘米,垄高10厘米,穴距13.5~15厘米;春播徐州68鄄4、海花1号花生,垄宽45厘米,垄高12厘米,穴距16.5~18.2厘米;麦套花生垄距40厘米,穴距16.5~18.2厘米。

双垄:中肥田种植中花4号、白沙1016、泰花5号等早熟中果品种的春花生,垄宽72~75厘米,垄高10~12厘米,垄沟宽25~26厘米,垄面宽46~50厘米,垄上种双行花生,行间距25~30厘米,穴距13.5~15厘米;种植海花1号、鲁花9号、泰花3号、泰花6号等品种,垄宽、垄高及行间距不变,穴距扩大为18厘米左右;种植鲁花11号、花37等品种,垄宽80厘米,垄高12~13厘米,垄沟宽25~26厘米,垄面宽55~56厘米,垄面播双行花生,行间距35~40厘米,穴距18厘米。

高畦种植。南方花生片区常采用的种植方式,长江流域和北方花生片区也有少数地区采用。主要优势是抗旱防涝,能排能灌。一般畦宽140~200厘米,其中畦沟宽35~40厘米,沟深20~25厘米,挖畦沟的土垫在畦面上,使略成“龟背”形,畦面宽100~160厘米,等行种植4~6行,平均行距30~33厘米,穴距16.5~18厘米,每亩1.1万~1.25万穴,每穴2苗。

据2004年江苏省泰州市旱作研究所大面积花生调查,同为泰花4号,采用垄作露地栽培的平均亩产荚果240.01千克,较平作露地栽培平均亩产192.68千克平均亩增荚果47.33千克,增幅为24.56%。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4.清棵与中耕

(1)清棵蹲苗清棵就是根据花生子叶不易出土和半出土的特性,在基本齐苗时,用竹签或小锹、小锄等工具将花生幼苗基部周围的土扒开,形成一个小凹穴,使2片子叶和胚芽露出土外,接受阳光,促进第1对侧枝的生长、发育和苗体蹲实健壮。据对比试验,清棵后的花生较对照(不清棵)亩增产荚果21~25千克,增幅达8.9%~12.6%。

清棵的技术要求:一是清棵时间适时。清棵太早,幼苗叶片易出现晒伤,并使表层土过干,影响幼根伸展;清棵过晚,第1对侧枝埋土时间太长,影响早生快发,清棵的作用不大。因此清棵应在齐苗后立即进行,最好按照播种出苗顺序,齐一块,清一块,以充分发挥清棵蹲苗的增产作用。二是清棵深度适中,以子叶节露出土面为宜,浅了则子叶不露土,第1对侧枝和茎基节仍埋在土里,起不到清棵作用;深了则把子叶节以下的下胚轴扒出来,易造成苗株倒伏。同时注意清棵时不要损伤和碰掉子叶。

蹲苗就是花生清棵后经一段时间的炼苗过程,幼苗才能健壮生育,二次分枝才能早生快发。一般在清棵后15~20天,花生茎枝基部节间已由紫变绿,二次分枝已分生时,再进行第2次中耕较为适宜。

(2)中耕培土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的作用,一是保持土层松暄、散墒、保墒,使土层通透性良好,水、肥、气、温诸因素供应协调,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化,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的供应。旱时中耕能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可以保墒防旱,有利果针入土结实。涝时锄地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可以散墒增温,促进根系深扎。二是减少杂草危害。适时中耕可以有效地消灭杂草,减少杂草与花生争水肥、争阳光的影响,能显着提高荚果产量。

中耕除草的技术要求:露地花生,一般要求在封行之前中耕除草3次,封行后拔大草1~2次。深度要求是“头遍深、二遍浅、三遍细”。第1次中耕应在花生基本齐苗之后、清棵之前进行。要求深锄,以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进根系下扎,但不能碰到和掩埋幼苗。第2次中耕宜在清棵后15~20天进行,要求浅锄,锄净杂草,尽量使花生茎枝基部少掩土,以保持蹲苗环境。第3次中耕在培土前进行。这时花生正处盛花期,群体接近封行,大批果针入土结实之前,要求深锄、细锄,不要松动入土果针和碰伤结果枝,为最后的培土迎针打下基础。

培土迎针:在花生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之前,将垄行间的土培到垄顶的外缘,达到沟清土松,顶凹腰胖,使垄的外缘加高,以缩短高节果针入土的距离,有利结实范围内的果针入土结实,从而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同时为以后排灌打下基础。

培土迎针的方法:花生盛花期和封垄前,锄完最后一遍地,及时选晴天墒情适宜的时候进行。平作花生垄行较窄,可用套上草环的锄头,退行深锄猛拉,拨土培垄。但要求“穿垄不伤针,培土不压蔓”。垄作花生垄行较宽,可先用大锄深锄垄沟,浅刮垄背,然后用耘锄串沟培土。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5.喷施微肥及生化剂

(1)微肥与生长促进剂在花生的全生育过程中,除吸收足够数量的氮、磷、钾、钙、镁、硫等常量元素外,还必须吸收一定数量的硼、钼、锌、锰、铁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虽仅占花生植株体成分的百万分之几,但它们多数是酶和维生素组成成分,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目前,花生广泛应用的主要是硼、钼、锌和铁等微量元素肥料及稀土肥料。大面积应用的微肥多与促进生长的有机酸、激素等复合、混合或螯合而成为复(混)配制剂应用生产,单元微肥相对较少。如惠满丰、丰产素、中华喷施宝等,花生开花期和结荚期叶面喷施,具有一定增产效果。据江苏省泰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正常生长的花生,开花期间隔1周,连喷2次惠满丰,单株可增加有效果数0.82个,增产荚果7.

96%,较对照增产达显着水平。

惠满丰活性液体叶面肥:由江苏省江阴市兴澄惠满丰有机肥有限公司1992年从美国引进核心技术,以有机矿化剂为主要原料,配以腐殖酸等有机酸及氮、磷、钾、钙、镁、硫六大元素和铜、铁、锰、硼、钼等多种微量元素,经过特殊工艺螯合而成。经反复试验证实,具有以下几大功能:一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化肥利用率;二是促进植物生理平衡,调节生长发育;三是改善经济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四是降低土壤和农产品有毒残留量,提高作物抗逆性,减轻病虫害。

为无公害生产的理想叶面肥,广泛应用各类作物的生产,具有显着的增产效果。使用方法:花生开花期,亩用100毫升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间隔1周,连喷2次,并注意错开农药施用时间,以提高效果。

丰产素:由植物所需的常量、中量、微量元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化剂等配制而成。具有高浓缩,见效快等特点。

大田试验表明,该复合营养液能激活植物体内酶系统,促进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减少光呼吸损失,有效增加光合作用,延缓植株衰老,确保植物花器形成,提高产量。同时能有效减少作物因缺素引起的生理病害,缓解因使用除草剂不当造成的药害。活化土壤微生物,促进养分转化,改善作物营养,增加果实甜度,并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抗逆、抗倒伏能力。

加快细胞分裂,使果实膨大,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主要剂型为20%水剂。使用方法:花生开花期,亩用100毫升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间隔1周,连喷2次。

中华喷施宝:1990年2月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由多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锌、硼和黄腐酸及多种氨基酸等生理活性物质经一定化学工艺制成的超浓缩螯合液体植物叶面用肥。主要生理效应表现为:提高植株的鲜重和干物重,提高植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促进果实、籽粒灌浆等。经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全国植保总站多年多点试验,证实其具有显着、稳定的增产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作物产品的品质,它适用不同土壤、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各种作物,对遭受风、旱、涝、病等灾害而落叶、枯黄、烂根的农作物具有恢复生长的作用。使用方法:喷施宝浓缩液每支5毫升装,每亩1支,兑水50千克,搅拌均匀后直接喷雾。喷雾时以作物叶片全湿(叶片开始滴水)为准。注意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2)生长抑制剂与促进生长发育相反,大面积生产上为控制旺长,常选用一些延缓或抑制生长的激素,如多效唑、烯效唑等,以控制旺长,防止倒伏。据江苏省泰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对具有旺长趋势的花生田块株高33~35厘米时,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荚果增幅达15.37%,成熟期提早3~4天。

多效唑:又名P333,大面积生产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兼具杀菌作用。生产上应用的多效唑多为有效成分含量15%的可湿性粉剂。

功用:具有阻碍植物体赤霉素生物合成的作用,是一种与赤霉素拮抗的活性物质,施用后能强烈地延缓花生茎枝生长,并能使叶片增厚,增加叶片气孔阻力和增大贮水细胞的体积,降低叶片蒸腾速率,提高花生的耐旱能力。另外多效唑还具有杀菌能力,对花生叶斑病和根腐病等病害有一定防治效果。

同时具有抑制植物徒长,减少无效花,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的效能。

用法:花生株高33~35厘米、叶龄13时,亩用15%可湿性多效唑粉剂50克,兑水50千克混匀后,叶面均匀喷施。

注意事项:多效唑虽对花生叶斑病和根腐病有一定防效,但能诱发后期锈病,因此在花生生长后期应注意防治锈病;叶面喷后8小时如遇雨,待晴天后要减半量重喷。

烯效唑:又名S鄄3307、S鄄327、XE鄄1019,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人畜低毒。主要剂型有0.05%液剂、5%可湿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

功用: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通过种子、根、芽、叶吸收,并在器官间相互运转,但叶吸收向外运转较少。向顶性明显。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品质和产量。其活性是多效唑的6~10倍,在土壤中降解快,土壤中的残留量为多效唑的1/10,对后茬作物影响小,无“二次控制”作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用法:花生株高33~35厘米、叶龄13时,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30克,兑水50千克混匀后,叶面均匀喷施。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6.收获与贮藏

(1)成熟的标志一般认为地上部植株生长停滞,中下部叶片脱落,上部叶片昼开夜合的感夜运动不灵敏或消失是花生成熟的标志。此外,主要看荚果的充实饱满度。可根据不同熟性品种的全生育期,检查多数荚果已饱满为准。一般珍珠豆型早熟品种的饱果率达75%以上;中间型早中熟大果品种的饱果率达65%以上;普通型中熟花生品种的饱果率达50%以上,即为成熟的标志。荚果饱满的标志是:外壳表皮由黄褐变青褐色,内果皮海绵组织变薄而破裂,并由白色变为带金属光泽的黑褐色。籽仁充实饱满,种皮显示粉红或桃红等品种固有的本色。

(2)收获适期花生的收获要适时,收获过早,荚果不饱满,产量和含油量均低;收获过晚,早熟的饱满荚果易脱落,籽仁内脂肪也易酸败,不仅收获费工,而且降低产量和品质。尤其是珍珠豆型品种,种子休眠期短,成熟期如遇干旱,荚果失水,很快打破休眠,再遇雨就立即带壳发芽,因此,必须适时收获。正确判断花生收获适期除根据饱果率外,还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品种熟性以及田间长相灵活掌握。因后期气温过低荚果就不再充实灌浆;植株上部鲜叶凋落太多,荚果不但不能再充实饱满,而且茎枝很快枯衰。如主茎鲜叶片少3片,日平均气温低15益,花生饱果率虽未达标,也应立即安排收获。

北方产区作种子用的麦套、夏播花生,一般在寒露前收完,霜降前晒干入仓;南方的秋花生冬至前收完晒干。北方春播大花生产区早中熟品种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麦套、夏播花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分别在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秋花生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3)及时晒干新鲜花生荚果含水量一般为45%~55%。为保证荚果质量,避免霉烂变质及黄曲霉素的产生,应及时晒干。只有种仁含水量低10%(手搓种皮易掉,牙咬种仁有脆声)时,才可安全入仓,安全贮藏。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能显着地提高花生单产和效益,正广泛应用春、夏、秋花生的大面积生产。据江苏省1988年全省19个点次试验,覆膜夏花生平均亩产276.3千克,比露地增产53.8千克,地膜亩用量为3.5千克左右,投入产出比为1颐(4~6)。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宣堡镇郭寨村泰花4号百亩示范方,采用垄作覆膜栽培,平均亩产304.85千克,较垄作露地栽培平均亩产235.64千克亩增荚果69.21千克,增幅为29.37%。

1.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

花生应用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主要是使花生的生态环境,即土壤和小气候两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而作用花生的生长发育,使之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

(1)覆膜对花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花生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温、调节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活化土壤微生物、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作用。

增温保温。据江苏省1981年全省9点次春花生覆膜试验测定,覆膜后土壤温度均高露地,且播种至6月中旬的增温效应大6月中旬以后。在0~20厘米土层内,日均增温效应因土层深度而有差异,4月下旬和5月上旬气温偏低,覆膜比露地5厘米地温日均高3.3益,花生提早出苗6天;出苗至开花覆膜和露地地温相近,开花以后各生育时期覆膜处理均表现出增温效果;全生育期平均5厘米地温比对照高1.5益,10厘米地温高1.6益,生育期缩短5天。一天中增温以中午前后最多,早晨最少。

保墒防涝。地膜覆盖切断了地表水分蒸发,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据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覆膜的土壤水分稳定、保水力强,减少了地面蒸发,全生育期耗水量为207毫米,比露地的减少61.8毫米。同时,由降雨时渗入土壤的雨水少露地,从而具有明显的防涝作用。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由地膜覆盖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击表土和减少田间中耕作业,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因此,覆膜的土壤容重小,孔隙度高。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释放土壤养分,提高花生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据测定,覆膜的土壤中,无论是真菌、放线菌以及细菌的菌落数量均高露地,微生物总量增多32郾6%~37郾6%,其中真菌增65郾2%~93郾7%,放线菌增61郾4%~87郾5%,氨化细菌增8郾5%~11郾6%,磷细菌增30%~33郾2%,钾细菌增59郾7%~60郾2%,固氮菌增42郾3%~58郾5%。同时,酶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其中蛋白酶增10郾3%,过氧化氢酶增11郾36%,从而加速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使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等养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提高了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改善田间小气候。据辽宁省锦州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在花生生育中期(7月23日)和后期观察,地面至2/3株高处,由覆膜比露地土壤蒸发减少,故株丛间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覆膜土壤表层温度提高,使近地面空气对流加强,株丛间风速增大,可更快补充二氧化碳。覆膜对土壤的保温增温作用,使株丛间气温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生育中期每天10时前覆膜的略高露地,11时后覆膜的又略低露地,生育后期则14时前覆膜的略高露地。就株丛间光照而言,生育中期覆膜的花生生长旺盛,透光率低露地;生育后期覆膜的花生生育期提前,透光率好露地。

(2)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由地膜覆盖对生态条件的作用,花生的生长发育在各种有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了如下变化:

出苗早、齐、壮,根瘤形成早、数量多。据江苏省联合试验研究,1981年赣县班庄乡农科站4月22日播种、覆膜的花生5月5日出苗,比露地早3天。东海县花生原种场等4点次试验,覆膜的平均出苗率为92.91%,而露地的只有85.57%。1991年新沂市农业试验站观察,6月18日播种的夏花生,7月13日覆膜,单株根瘤19.2个,比露地增加16.7个,根瘤形成时间比露地提早5天以上。

光合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快而多。覆膜花生出叶早,叶龄大,加之肥水适宜,前期叶面积扩展快,高峰值大而持续时间长,从而有利干物质积累。覆膜一开始叶面积就大露地,饱果期叶面积指数也大,因此有利营养体和生殖体的增长,单株干重均领先露地栽培。

生育期缩短,花量增多。覆膜花生由地温高,水肥条件较好,出苗早,叶龄进程提早,生育期缩短。花生由出叶进程加快,花芽分化进程也随之同步加快,因而覆膜花生一般早开花5天,全生育期可缩短7~10天不等。覆膜花生在促进营养生长的同时,也促进了花芽和开花、结荚数量的增加。在徐州地区的覆膜试验中,徐州7101鄄43品种,4月15日播种,5月19日始花,比不覆膜提前7天;开花高峰提前10天;单株总花量143.8朵,比不覆膜的增加16.8朵;有效花136.7朵,比不覆膜的增加64.2朵。

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和产量增加。据1981年江苏省9点次试验,覆膜的单株有效果13.08个、饱果8.29个、百仁重72.43克、出仁率71.73%,分别比露地增加1.6个、1.7个、6.7克和3.6个百分点;千克果数540.4个,比露地减少165个。1991年赣县试验,夏花生覆膜的单株有效果10.4个、饱果9.5个、双仁饱果5.4个、百仁重73.4克、出仁率75.5%,分别比露地增加0.2个、2.2个、0.1个、2.7克和3.4个百分点;千克果数694.9个,比露地减少227.3个。

花生品质提高。据测定,鲁花9号夏播覆膜栽培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5.4%,比露地增加2.1个百分点;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中,除半胱氨酸比露地减少20.9%外,其余16种氨基酸比露地栽培的增加23.4%~47.2%。由覆膜栽培花生粗蛋白质含量增加,而使粗脂肪含量降低了4.1个百分点,但其油酸与亚油酸比值则高露地栽培,从而提高了花生油的抗氧化性,有利花生食品如花生酱等的加工与贮藏。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2.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根据覆膜花生的生育规律经过多年来的试验和示范,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技术体系,为夺取覆膜栽培花生高产提供了依据。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通过改善土壤水、气、温等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化,促使耕作层土壤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的有效含量增加。因此,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的田块覆膜能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效果。

(2)选膜

宽度:以垄宽为依据确定膜宽。一般春播大花生膜宽900~950毫米,春播小花生和夏播花生以800~850毫米为宜。

厚度:以0.005~0.007毫米为宜。亩用量3~4千克。厚度小0.005毫米,增温保湿效果差;大或等0.012毫米,不仅地膜用量大,成本高,而且会影响果针入土结实,降低增产效果。

透光率:要求大或等70%,若小50%,则会影响太阳辐射热的透过和传导。

物理强度:要求强度高、耐老化,其物理强度标准是:

拉伸强度(纵横)大或等100千克/厘米2,直角撕裂(纵横)大或等30千克/厘米2,断裂伸长率(纵横)大或等100%,并在花生封垄后不碎裂。

展铺性好:以覆盖高压聚乙烯与线型聚乙烯或高压聚乙烯与低压聚乙烯共混微膜为宜。不仅成本低、强度高,而且不粘卷、不卷边,膜与地面贴实,无褶皱,展铺性好。

(3)选用花生品种覆膜栽培能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花生生长发育,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要求。因此,选用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品种,是充分发挥覆膜栽培优势(结果层地温高、叶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的有效方法。

春花生:地膜覆盖生育时间长、增温绝对值高,宜选用中熟、大粒、产量潜力大的品种,如海花1号、鲁花11号、中花1号、天府8号等。

夏花生:由受生育期的限制,覆膜后温、光资源不及春花生充足,宜选用早熟或中熟中粒品种,以获得优质高产,如鲁花9号、徐花6号、泰花2号、泰花3号等。

(4)整地及起垄覆膜栽培阻碍了雨水直接进入土壤和地表水分的直接蒸发,因此,土层深厚疏松有利排涝降渍,是覆膜花生高产的前提。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年前进行冬季深耕,粘土地每亩压沙3000~5000千克,能够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产效果明显。据江苏省赣县调查,冬耕25厘米深的,平均亩产288.4千克,比不冬耕的增产8.8%;压沙的亩产423.3千克,比不压沙的增产10.0%。一般花生播前15~20天整地起垄,并坚持竖整畦横起垄,畦宽3~4米,畦沟深30厘米左右,垄距一般单垄40~45厘米,双垄75厘米左右。同时,挖好腰沟、田头沟、梯田埂下沟等,确保明水排得出,暗渍降得下,干旱时灌水方便。

(5)施肥覆膜栽培能保持土壤湿润、疏松、温暖的环境,土壤微生物繁殖快而多,增强了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活化作用,特别是加速了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从而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态营养元素。因此,增施有机肥是覆膜花生高产栽培的基础。据江苏省连云港市试验,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比不施有机肥的增产31.2~46.8千克,增产幅度为13.4%~20.1%。

花生覆膜栽培亩产300千克产量水平时,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500千克,15鄄15鄄15高浓度复合肥35~40千克,尿素5千克,石膏(碱性土)15~20千克或石灰(酸性土)30~35千克。全部有机肥耕翻前施用,全部复合肥(或各单元化肥)、钙肥起垄前施用。

(6)覆膜覆膜包括机械覆膜和人工覆膜两种,其中机械覆膜可根据垄宽要求调节后进行覆膜、压膜自动完成;人工覆膜则由两人一组共同完成,其中一人在前面将膜卷紧贴垄面并后退放膜,后面一人用长柄窄锹由垄腰取土后连同地膜原位压紧踩实。覆膜时注意边放边拉,边拉边压,拉紧压实,垄腰压土间隔50~60厘米,垄面间隔1米再压一块土,以防风吹膜鼓,影响效果。

(7)播种与破膜

播种期:由覆膜栽培能促进花生生长发育,因此,适当提早播种是覆膜花生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据山东、辽宁、广西、四川4省区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课题协作组研究,认为北方产区花生播前5日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9.2益以上,5日积温逸46依4益;南方产区播前5日内平均气温稳定在11.2益以上,5日积温逸56依5益,为适春花生覆膜播种的温度指标。

夏花生生育期短是其优质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必须尽可能提早播种,延长其生育期。江苏省赣、泰兴等地多年试验表明,自5月中旬开始播种,至7月下旬止,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覆膜栽培的夏花生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和产量均显着降低。因而,夏花生播期能早则早,尽量早播。

播种与破膜:花生覆膜栽培采取适宜的播种、破膜方法,可防止破膜过晚膜内高温灼苗和破膜过早而失墒缺苗。

春花生一般采取先播种,再喷除草剂,然后覆盖地膜,出苗后打孔破膜的方法,能争得全苗。夏花生播种时温度高,天气多变,给一播争全苗增加了难度。一般采取先喷除草剂、覆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面按穴距的大小打孔播种,播后再在膜孔处盖上一堆3~5厘米高的肥细土。其优点是能防止膜孔土壤水分蒸发,堵住膜孔,以防风吹掀膜,并诱导花生子叶出土,保证幼苗安全,防止高温烧苗。

(8)控制旺长与防治病虫害覆膜栽培花生前期营养生长量大,进入结果初期,由高温高湿,极易发生徒长而倒伏减产,可用多效唑调节花生生长,防止徒长。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全省花生主产区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当覆膜花生主茎高、侧枝长都超过35厘米,并有徒长趋势时,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可控制徒长,防止倒伏,增产效果显着。江苏省1990~1991年对泰花1号、徐州68鄄4、徐系1号、徐州7803、鲁花9号等品种进行6点次试验,在花生开花后30天每亩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后,株高降低2.3~13.8厘米,单株有效果增加0.6~1.2个,百果重增加2.9~7.4克,亩产199.5~362.9千克,比不施多效唑的增产11.6~47.3千克,增产6.9%~22.3%。

(9)清除残膜生产地膜用的聚乙烯属高分子结构,在土壤中很难分解,随着覆膜次数增加,土壤中残膜也相应增多。辽宁锦州市农技站模拟试验,在耕作层加入10千克废地膜,花生亩产259.8千克,比无残膜区减产37.9千克;加入20千克废膜,亩产247千克,比无残膜区减产50.7千克。因此,覆膜栽培的田块,在收获时应注意清除田间残膜,防止覆膜引起的白色污染,保持农田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文明。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3.双膜覆盖栽培技术

为了鲜食花生能提前上市,获取超额收益,春花生在采用常规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另加农膜的双膜覆盖,从而达到提前播种、提早上市,实现高产、高价、高收益的目标。

其技术关键是在正常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强化并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1)花生品种选用早熟、特早熟中果的高产、优质、鲜食专用品种,如徐早花1号、徐花4号、泰花1号、泰花3号等。其春播生育期115~120天,鲜果亩产500千克以上,鲜食品质优势突出,能够满足鲜食花生栽培的技术要求。

(2)整地及播种较正常覆膜栽培提前10~15天施肥、整地、起垄、化学除草,随后覆盖第1道地膜增温,地膜选用及覆盖方法同夏花生地膜覆盖。垄内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益时,已达中小粒花生播种需要的温度要求,立即进行打孔播种,并在播种孔口压上3~5厘米高的细土。播种时注意适当提高密度。

(3)双膜覆盖第2道膜选用宽1.6~1.8米、厚0.018毫米的地膜,在播后的垄面上每两垄一幅直接覆盖,并间隔1米左右压实地膜两边。如果条件许可,可用支架搭成小拱棚后覆盖第2道地膜,效果更好。

(4)揭膜放苗多数幼苗由第1道地膜的播种孔顶土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冷尾暖头或晴天傍晚揭去上面的第2道膜,以免出苗后覆盖时间过长而导致膜内高温伤苗,第2道膜清洗后可以重复使用。若是搭建小拱棚覆盖的第2道膜,则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但必须注意中午棚内温度,适当增加拱棚内通风,确保幼苗安全。

(5)化学调控花生开花后25~30天,叶龄达13时,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可有效地促进花生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达到控上促下、提早成熟的要求。据江苏省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表明,该项措施可提早采收5~6天,增产鲜果11.32%,具有显着的增产、增收效果。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4.秋延后及甜花生栽培技术

为延长和调节市场鲜食花生供应,长江流域花生产区往往通过秋延后栽培方式来满足市场的要求。甜花生则是长江流域地区及北方地区在花生生育后期通过适当延迟收获、并经受初霜及自然低温处理后收获的产品,其口感甜味浓郁,香味独特,为理想的鲜食及烘烤加工原料。其栽培技术关键为:

(1)品种选择选用早熟、特早熟的中小粒品种,如泰花4号、中花4号、天府10号等,其荚果中后期充实灌浆快,荚果饱满度高,产量较为稳定,利高产高效。江苏省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多年品比试验表明,包括鲁花11、中花5号等在内的11个品种中,以泰花4号、天府10号等早熟、中小果品种的产量、质量和品质表现更为稳定和突出,为理想的甜花生栽培品种。

(2)抢墒整地起垄,化学除草覆膜秋延后栽培中,花生播前往往是高温干旱天气,因而抢墒或抗旱后施肥整地对秋花生争“五苗”(早、全、齐、匀、壮苗)显得非常关键,一般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时,可立刻抢墒施肥、整地、起垄、化学除草、覆膜。若土壤含水量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则需适当灌水抗旱,人为调节田间墒情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然后施肥、整地、起垄,随后化学除草、覆膜。注意灌水时必须灌匀、灌足,待自然爽干后再进行田间整地,特别是此时遇有暴雨,更要注意墒情变化,坚决杜绝烂耕烂种。起垄以双垄为宜,既抗旱保墒,又防涝降渍。

(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甜花生播期的确定依据为其荚果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来临前,果仁能较为充分地膨大和灌浆充实,同时,植株生长需保持一定活力,以维持其迎来初霜和低温的考验和处理,从而提高籽仁甜度。据江苏省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多年试验研究,苏中地区秋延后甜花生的适宜播期为7月8~12日,安全播期为7月15日前,最迟播期为7月18日。跟同品种的夏花生相比,秋延后花生宜适当密植,较夏播一般亩增800~1000穴、1500~2000株。如江苏泰州市种植的泰花4号,垄距73厘米,垄面宽45~50厘米,垄面播2行,穴距为16.5~17厘米,每穴2苗,折每亩10500~11000穴、21000~22000株。

(4)抵御酷暑,防高温伤种、灼苗秋延后甜花生播后,若遇持续高温干旱,则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以避免高温对种仁和幼苗的伤害。一方面播种时注意在地膜上横向打孔,以便较多地散发膜内热量以降温;另一方面可播后在垄面上铺晒麦草秸秆遮阴降温;还可以结合抗旱适当灌水降温,但灌水量不能超过垄沟的一半,以防垄面板结,造成僵苗。

(5)灭鼠驱鸟,确保全苗秋延后甜花生播种后,可能会遭遇田鼠扒种,影响全苗,可用毒饵诱杀灭鼠;出苗时可能会出现鸟雀采食子叶瓣导致缺苗,可在田间多插彩旗、草把驱赶。

(6)二次适度化控,促进中期稳长秋延后栽培甜花生生育前、中期处高温季节,若遇暴雨,往往引起旺长,当株高达30~33厘米、叶龄达13时,即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防倒,15天后若田间苗情仍有旺长趋势时,可再次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喷雾防倒,确保中期稳长。

(7)适当延迟收获,有效提高甜度据江苏省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研究,初霜后田间花生随收获期的适当推迟,水溶性总糖含量升高。该所2002年对同一试验田内分别10月11日、11月7日和11月20日收获的泰花2号取样后送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进行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为: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8%、3.1%、5.8%,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82%、23.79%和23.46%,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4.18%、47.52%和48.94%。2006年采用泰花4号试验,抽取11月10日、11月20日、11月30日和10月20日正常收获的样本送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测定,结果为:水溶性总糖分别为4.50%、6.30%、5.53%和3.29%;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7.49%、46.10%、45.76%和53.76%;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3.21%、22.72%、23.63%和22.64%。表明水溶性总糖随收获期适当推迟而升高的同时,粗脂肪含量逐步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则较为稳定。

由收获过迟对荚果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大,且影响后茬田间播种和花生收获后的晒干,因而,苏中地区秋延后甜花生收获适期为11月12~15日,或初霜后5~7天。

特色花生种植,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四)无公害栽培技术

在无公害栽培环境条件下,按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和管理要求生产的产品即为无公害花生产品。因而无公害花生生产对基地环境、肥料、农药选择与施用及田间管理、基地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1.基地选择

选择基地时,产地环境符合NY5010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

(1)大气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鄄1996)二级标准要求,满足农产品无公害生产需要。

(2)地表水基地农田灌溉水水质较好,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小1,未受污染。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灌溉用水要求。

(3)土壤环境基地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要求,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小1,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2.肥料选择与施用按照NY/T496鄄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的要求选择、施用肥料。最后一次追肥离收获应不少30天。

3.农药施用在生产过程中,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减少各类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按照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和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中等毒性农药,禁止使用该标准中所列的禁用农药种类,并严格掌握最后一次施药安全间隔期。

4.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地块:选择地势高爽、排灌良好、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土、沙壤土田块,统一布局,集中连片种植,避免重茬,杜绝水包旱、旱包水。

基肥:耕翻前,亩用优质腐熟草杂灰2000~2500千克或水粪2500~3000千克,一次性施足。耕翻后,亩用16鄄16鄄16高效复合肥40千克,尿素5千克,石膏15~20千克,施后起垄。

作畦:每隔4米左右挖竖墒1条,每隔40~50米挖横墒1条,墒宽30~40厘米,墒深30~35厘米,田埂边挖有田埂墒,并与外三沟相通,确保排灌自如。

起垄:挖墒平整后横向起垄、耙平。垄宽72~75厘米,垄高12~15厘米,垄面宽48~50厘米。要求垄平土细,无大垡暗垡。

化学除草:垄面平整后,亩用43%~48%拉索(甲草胺)乳剂150克或72%都尔(异丙甲草胺)乳油100克或50%乙草胺乳油80克兑水50千克,对垄面、垄壁、垄沟进行均匀喷雾。

愚覆膜:春花生先播种后覆膜,夏花生先覆膜后播种,但覆膜前均需化学除草。选用宽90厘米,厚0.005~0.007毫米的超薄地膜顺垄向覆盖。覆膜时边覆、边压、边拉。压,即在垄面两侧每隔60厘米左右抓一把土将膜压紧、踩实;同时在垄面每隔90~100厘米处,自垄沟内挖出一块土压在垄面中央。

舆选种:选用符合市场或订单及高效栽培目标要求的优质专用花生品种,其种子质量符合GB4407.2鄄1996要求。

余种子处理:

选种:选夏播的饱果、饱粒、无病虫害种子。

晒种:剥壳前晒种2天,剥壳后进行粒选,去除破粒、小粒、瘪粒。

药剂拌种:播前亩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40%乐果乳油2毫升兑水1~1.5千克均匀拌种,堆闷2小时后,晾干即播。

(2)播种

墒情:垄内0~15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播期:春播中小果品种垄内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益以上,大果品种必须达15益时播种,夏播能早则早,尽量早播。

播种深度:3~4厘米,播后切忌踩压。

密度:按品种特性及播期、肥力水平等因素而异,做到合理密植。

播种工具:播种用的小锹口宽5~6厘米,切忌播种时锹口过宽导致人为毁坏地膜,影响覆膜效果。

愚播种方法:覆膜后的夏花生播种时,小锹垂直下挖后推出1厘米宽的播种孔,种子分开播下,小锹上拔时边拔边稍稍抖动,使播种孔自然合缝,再由垄沟内取细土一把压住播种孔。

(3)田间管理

查苗放苗:先播种后覆膜的春花生齐苗时,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早晨或傍晚破膜放苗,注意破膜的位置准确,膜孔大小以幼苗茎叶能掏出膜外为限,切忌膜孔太大,影响覆膜效果;先覆膜后播种的夏花生田间幼苗顶土时,进行田间巡查,发现幼苗不能自然伸出地膜时注意人工放苗,以防膜内高温烫伤幼苗。

捉黄补瘦:幼苗3~5叶期,对全田瘦苗、弱苗、小苗、黄苗进行捉黄补瘦。方法是采用腐熟稀水粪或0.3%~0.5%尿素水溶液由播种孔点浇。

生长促进:初花期采用惠满丰、中华喷施宝等生长促进剂兑水叶面喷施,促进开花、下针、结果,间隔1周,连喷2次。

清沟理墒:每次大雨后清沟理墒,确保雨止田干、墒无积水。

化控防倒:花生主茎高度达到33~35厘米、主茎复叶数达13时,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

愚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茎腐病:选用健康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发病初期,亩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兑水1000千克灌根。

叶斑病、锈病:发病初期或大风及暴雨后,亩用等量式波尔多液50千克均匀喷雾。

蚜虫:见蚜初期,采用黄板诱蚜器诱杀,同时当穴平均蚜虫数达10头以上时,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千克喷雾。安全间隔期7~10天。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1~2龄幼虫高峰期,采用2.5%功夫或2.5%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高龄幼虫可用15%杜邦安打悬浮剂3500倍液喷雾防治。

(4)成熟收获花生成熟时,地上部植株生长停滞,中下部叶片脱落,感性运动不灵敏或消失。同时,大、中、小果类型品种的饱果率分别达50%、65%和75%以上,此时即可收获。

收获时注意清除和收集田间残膜送收购站统一处理,收后的花生荚果要一次性晒干,并冬、春晴天复晒1~2次,每次1~2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