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的使用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才能经济而有效。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一项经常的重要防治措施。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从安全、合理入手考虑用药。以生态学的观点来协调综合防治中农药使用与其他防治手段的关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涉及到害虫生物学、药剂学、使用技术三个方面。并要求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

怎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1.掌握病、虫、草害的生物学是科学用药的基础

农药有效发挥作用与有害生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条件、行为和习性密切相关。

(1)害虫的生物学。害虫从卵到成虫要经历几个发育阶段,各个阶段对农药的敏感度不同。卵期、蛹期不活动,又有外壳保护,处在比较隐蔽场所。大多数杀虫剂对其杀伤力小。而若虫或幼虫、成虫阶段,生理活动强烈,取食、迁移活动频繁,很容易接触杀虫剂而受到杀虫剂的作用。幼龄幼虫易于防治,老龄幼虫抗药力大大增强。选择初孵时期用药就会事半功倍。所以,病虫测报站常常把这个时期定为防治适期。不同的害虫又具有不同的取食口器。一种是咀嚼式口器,可以将叶子咬成缺口。另一种是刺吸式口器,它们以口针刺入植物内吸汁。因此,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常使用具胃毒作用的农药,只有农药被害虫取食到消化道内致毒才发挥作用。防治刺吸式害虫必须使用具触杀或内吸性杀虫剂,而胃毒剂则不能发挥作用。用错了药剂则劳而无功。而熏蒸杀虫剂具强大挥发、渗透力,在密封条件下能很快扩散到整个仓库和房屋。故常用来防治仓库害虫。害虫的危害习性同农药的正确作用密切相关,如玉米螟在玉米喇叭口内潜伏危害,一般的喷雾、喷粉法就不奏效。但撒颗粒剂于喇叭口内则可使药剂较长期和广泛地接触害虫而防效甚佳。害虫成虫大多数趋光性,有的对糖醋混合液趋性强,因此常用灯光及糖醋诱杀。因此施药方法应掌握有害生物的生活习性。

怎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2)病菌的生物学。各种病害入侵部位和病害扩展方式不同。土壤传播的病害如棉枯萎病、黄萎病只有对土壤进行处理才能奏效。种子带菌传播的常用种子处理方法防治。植株上侵染危害的大都采用喷雾、喷粉法防治。防治植物病害还要了解农药的性质,有的是保护性的,有的是杀伤性的,有的是内吸治疗性的。要分别病害和时期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和时机。如小麦赤霉病仅在小麦开花期入侵,入侵时又要求天气潮湿。这个时期正好阴雨连绵,很容易错过防治时期,因此,抢住时间特别重要。病害入侵过程不像虫害,肉眼不能发现,病菌入侵后还有一段潜伏期,等到病害一旦表现时再防治为时已晚。因此,防治病害要按预测预报及时进行,决不能见病就打药。

(3)杂草的生物学。杂草的防治更为复杂。因为许多杂草与农作物亲缘关系十分相近,在生理生化特性上也非常相近。除草剂灭草原理主要是差异选择作用原理。杂草也是植物,如何既杀杂草又不伤害农作物?差异选择作用原理就利用了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不同的生理特性、不同的空间分布、不同的生长时差。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叶片竖立、叶面积小,表面角质层、蜡质层厚,生长点被多层叶鞘所保护,除草剂不易被黏附或被黏附量极少;而双子叶植物叶片平伸,叶面积大,表面角质层和蜡质层薄,生长点裸露,除草剂易被吸附或被黏附量大。形成了受药量的较大差别。这时,除草剂就杀死了双子叶杂草而保留了单子叶的作物。又如水稻与稗草虽形态、习性相似,但生理功能不同。水稻幼苗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水解酶(芳基酰替酰胺水解酶)可以把除草剂敌稗水解掉。而稗草却因无此功能而被药剂杀死。玉米体内有一种水解酶可以把西玛津除草剂水解,而一些禾本科杂草无此功能而被杀死。又如高粱、甘蔗叶内含的一种谷胱甘肽可与除草剂阿特拉津结合转化成无毒物等使自己免于受害,从而形成生理选择性除草的结果。

利用植物根系在土层中分布深浅不同或植株高度不同使除草剂于土表形成一层1~2厘米的药土层,使土表杂草一萌发即触药而死。而根系居于较深层土壤的植物因不能接触药剂安全无害。果园杂草的防除则是利用了高低位差。如对植物绿色茎叶杀伤性极强的除草剂在施用于果园树下时,可有效杀灭树下一切杂草,而对具高大树冠的果树,因避免了药剂的接触而安全无害。

利用除草剂残效期短的特性,采取播前施用,迅速杀死杂草,药效过后再行播种或移栽;或者是在播种后立即施药,过后作物才出芽。这也是利用时差方法,即消灭杂草又不伤害作物。

许多除草剂的作用受土壤性质的影响很大。黏土有较强的吸附性,沙质土有较强的淋溶性。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对药效也有很大影响。有的除草剂有很严格的使用要求。为了不致因除草而伤害作物,使用时应特别了解其特性、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怎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2.选择剂型和使用技术

(1)正确选择农药剂型。选择农药剂型不但要考虑充分发挥药剂本身的作用,还必须考虑到防治对象和作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剂的效力。

怎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1)发挥农药制剂的不同特点。农药因加工方法不同而被加工成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烟雾剂、胶悬剂、水剂、油剂、缓释剂等。乳油的特点是农药分散度高,使用时含药油珠均匀分散悬浮于水中,使用时具有均匀覆盖度。病、虫、杂草与药剂接触面大。如果乳油加水后不能形成乳白色乳浊液,或有油珠漂浮即说明乳化不好。原因是农药质量不过关或水的硬度太高。一般井水、地下水的硬度比天然地表水的硬度要大。水质问题不仅影响乳剂配制,也会影响到可湿性粉剂的配制。用肥皂可以测试硬水。高硬度水遇上肥皂就会形成不溶于水的钙皂而浮在水面上。粉剂使用简单,工效高,可直接使用。但缺点是粉尘随大气飘移,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一般风速达到1米/ 秒就不适于喷粉。可湿性粉剂是配成水悬液后使用的。粉粒在水中应有较好的悬浮率。喷于叶面能湿润作物表面,扩大展布面积。它不用有机溶剂和乳化剂,包装、运输费用低,较耐贮存,是一种常见剂型。粒剂有规格大小不同之分,最适宜用于土面和水田。特别是为减少毒害,可以制成包衣粒剂使高毒农药低毒化。同时可以减少漂移,减轻对大气、水域的污染。由于减少了吸附到植物体上的药剂量而减少了对植物的药害。而且,粒剂还对害虫天敌影响较小,利于协调化防和生防的矛盾。胶悬剂比可湿性粉剂分散度更高,粒径更细,在水中的悬浮性明显高于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也一般比可湿性粉剂要好。水剂直接兑水使用,成本低。缺点是不耐贮藏,易水解失效,湿润性差,残效期短。油剂常用于超低容量喷雾,不需稀释而直接喷洒。一般油剂挥发性低、黏度低、闪点高、对人畜安全。烟雾剂通过点燃药物后农药有效成分因受热而气化,在空中受冷后凝结成固体微粒沉积到植物上而防治病虫。用于空间密封的场所如森林、仓库、温室、大棚。使用时工效高,劳动强度低。缓释剂具有缓慢释放药剂的功能。它可以延长药剂的残效期,减少施用次数,节省农药,减轻环境污染。缓释剂是农药加工剂型的一个方向。

剂型的选用首先应考虑防治对象的特征。还要考虑作物和环境的特点。防治暴发性病、虫,如蝗虫、黏虫、飞虱时,农药应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为主要目的。因此,要求速效,药剂扩散能力强,空中悬浮能力强,可以使害虫接触机会更多。一般可选用粉剂和超低容量喷雾。用于密封空间的防治则选择烟雾剂或熏蒸剂威力最大。防治水稻螟虫及于喇叭期防治玉米螟则应选择颗粒剂。防治鸟兽害、种子带菌病害及地下害虫时可选用拌种法及毒饵诱杀,既方便,又省药。

怎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2)准确地掌握使用技术。防治对象已经明确,药剂品种已选定,如果使用技术不当,也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病虫危害并不是均匀一致的。相反,它们的危害常有中心病株和集中危害的特征。如麦蚜、小麦赤霉病常集中于小麦穗头,褐飞虱、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集中于作物茎部。棉铃虫、豆荚螟、桃小食心虫常集中于作物的果实。蚜虫多集中于作物的芽、梢部。集中用药于病虫聚集部,使用药剂的效率最高。

因此,选择恰当的施药方法;根据病虫预测报时间,按照防治指标用药;掌握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湿度、降雨、风速和风向、光照、土壤条件等的变化确定用药方案。结合作物生育状况,施药安全间隔期、病虫害入侵状况对症、适时地综合运用以上原则。才能稳、准、狠、巧地达到防治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