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吟系列·盛服①


雲中吟系列·盛服①

齊明盛服,以承祭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看新聞,清明放假三天。有人說,“掃墓祭祖、踏青郊遊”,聞之悲涼。

  和今人“踏青郊遊”不一樣,古人在“掃墓祭祖”之前,必須要做的重大事情,則是“齊明盛服”。《中庸》說:“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齊明,就是指齋戒沐浴,而盛服,則是古人在重大節日、場合、禮見於君或賓客之時所穿之正式服裝。“齋戒”代表的是人的誠敬,而“盛服”或者說“衣裳”所代表的則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文修養。

  和當代人追求服裝品牌不一樣,古人和今人態度有著明顯的不同。古人說:“衣為上體之飾,裳為下體之飾。衣以飾外,德以飾內。”飾外,主要是避寒暑、應對春夏秋冬的四時氣候變化。飾內,則是指用道德修養,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明白立己利人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衣裳”的穿著,在個人,則是代表個人的素質,在國家則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南師懷瑾先生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四個字最為重要,就是衣冠文物。”

  《少儀觀》曰:“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此貴貴之道,以廣敬也。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為罔。注曰:“衣裳之制,取諸乾坤。有其名則有其義,服之而不審名義,是無知之人矣。”


雲中吟系列·盛服①

衣裳之制,取諸乾坤。


  上古服制

  實際上,早在上古時期,中國就有了專門的服飾制度,《周易·繫辭下》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所謂“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可以理解為黃帝頒佈了服飾制度而天下治。

  至帝堯時期,則是“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並有了“賜衣”的記載,“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築倉廩。”絺衣,就是細葛布衣。

  夏商時代,或在前代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調整。據考古資料顯示,殷商時期,基本上都是窄袖交領的上衣,下身穿圍裙式的裳。這種上衣下裳的著衣方式後為各朝祭服或朝服中保留。


雲中吟系列·盛服①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周代服制

  周代是中國曆代最長的王朝,服飾禮儀制度的基礎也是在這一時期建立。《周禮》已有完備“職官制度和服飾禮儀制度”。後世各代的職官制度都是以《周禮》作為藍本的,服飾制度亦被規範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禮記》中有《深衣》篇,專門講述先王有虞氏時期的服飾製作規範。孔氏正義曰:“所以稱深衣者,以餘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周代有一項重要的服飾禮儀延續下來,就是喪服制度,即“五服之制”。“五服”指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至今魯西南地區仍延續周制。


雲中吟系列·盛服①

周文公制禮作樂,垂範萬葉。


  春秋時代服制

  而後至春秋時期,由於周天子勢衰,各個諸侯國各自為政,但“衣冠制度”仍延續周制,亦有個別諸侯以自己喜好而改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齊桓公喜歡紫色,則齊國的百姓都穿紫色,以至於色彩等級無法體現。


雲中吟系列·盛服①

衣冠文物,國之大制。


  戰國時代服制

  “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及至戰國,趙武靈王為強兵,引入胡服,使趙國軍力迅速提高。趙武靈王所採用的胡服,主要是窄袖短衣和合襠長絝。窄袖短衣便於騎射,合襠長絝則便於騎馬。但對於祭祀等重大場合,或仍延續周制。

  及秦,秦朝服飾是戰國服飾的延續,以秦15年時間來看,服飾或未有改變。


雲中吟系列·盛服①

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


  兩漢服制

  漢初,因國家疲敝,百廢待興,故朝廷以“掃除煩苛,與民休息”為務,“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專務以德化民。”故冠服制度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建立完備冠服制度。文獻記載漢代的朝服服色隨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雖有五時朝服,實際上朝皆服皂色(即黑色)。古代衣冠制度,多以冠名來為整套服飾命名,蓋頭為人之首。為區別等級,漢代主要是通過冠帽及印綬來體現的,故漢代冠制較為複雜,文獻記載有“爵弁、皮弁、通天冠、遠遊冠、進賢冠、高山冠、法冠、武冠”十幾種之多。冠裡最尊貴者名“長冠”,本來稱為“劉氏冠”。至漢八年(前199年)劉邦下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劉氏冠。”只有軍功爵八級以上的人才有資格戴劉氏冠。冠按照官職和禮儀使用。

雲中吟系列·盛服①

文運即國運。


  “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法度之服也,代表著一個民族最為基本的文化。“文運即國運”,作為一個國家文運的表徵,故中國曆代對“衣冠文物”之服制尤為重視。《漢書·五行志》說:“風俗狂慢,變節易度,則為剽輕奇怪之服,故有服妖。”《後漢書·五行志》明確指出服裝對國運的影響,曰:“獻帝建安中,男子之衣,好為長躬而下甚短,女子好為長裙而上甚短。時益州從事莫嗣以為服妖,是陽無下而陰無上也,天下未欲平也。後還,遂大亂。”[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