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扎堆黃山, 怎能將疫情拋在腦後?


今早,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下稱“管委會”)在其官網上連續發佈了兩條公告。一則發佈在今早6:35:目前,黃山南大門湯口區域停車位已接近飽和,即將採取限流措施,請廣大遊客選擇其他遊覽線路或改日進山;一則發佈在今早7:40:截至目前,景區進山人數已達到遊客流量限制兩萬人,停止遊客入園,請遊客選擇其他旅遊路線,或改日進山。

也就是說,在早晨8點之前,黃山風景區已經到了滿負荷運行狀態,昨天,黃山也是上午十點半就已達到2萬人,停止售票。由此可見,清明假期,來黃山旅遊者人潮洶湧。

在此,我們要問的是,去黃山扎堆的人們忘了還有疫情了嗎?另外要問的是,對於蜂擁而至的人群,管委會是否做好了預案,或者是雖有預案但真正落實了嗎?看到黃山上摩肩接踵、揮汗如雨的場景,不能不令人擔憂。

首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雖然國內新增確診病例每天在個位數,但又有新的問題出來,就是無症狀感染者。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昨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24例,並且該日有3例無症狀感染者轉為了確診病例。

人群蜂擁而至黃山的原因很多,包括在經過兩個多月的封閉之後,人們想出來喘口氣、散散心,感受一下無限春光。這一點無可厚非。但需要提醒的是,疫情還未結束,危險因素仍然存在,這包括已知的,也包括未知的。4月2日召開的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要按照部署,因應國內外疫情新變化,繼續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

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疫情防控仍然處在關鍵時期,不能有任何的放鬆心態,尤其對於個人更是如此。在1998年長江抗洪到了最後收尾階段的時候,仍有很多人在長江大堤上徹夜巡邏,他們就是在尋找可能存在的管湧。當前還是要儘量減少群體性聚集,因為一旦出了問題,參與其中的人都難辭其咎。這不單是對抗疫大局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健康的不負責任。收斂一下狂奔的心情,你今年不去黃山扎堆,黃山的美景依然在那裡。

其次,黃山出現人擠人現象,也給下一步人群可能聚集的場所如何防疫提供了警醒。

黃山人群聚集,除了人們釋放心情的因素之外,還有其他促使因素。比如,與“安徽人免費遊黃山”有關。對此,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的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黃山人流量過大)“與這個免費政策有關係,主要是遇到公共假期,大家都想出來透透氣,加上這兩天黃山天氣晴朗,多種因素綜合導致客流量超過限制”。

管委會等對流量可能發生的情況也是有預見的,比如,將黃山的旅客流量限制在2萬人。黃山以前五一、十一、春節等高峰期接待四五萬人都沒問題,疫情期間已經限制了客流。

景區也及時通過門戶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體,先後發佈了採取限流措施和停止售票的公告。但實際執行效果如何呢?現在普遍的要求還是公共場合人與人之間的合理距離保持一米以上,很多景區還在執行這一標準。從黃山人流如織的景象看,這方面是存在缺失的。

另外,很多遊客乘興而來,卻因為流量限制,敗興而歸,對此,不少遊客提出疑問:為何管委會不事先採用預約制?根據預約情況遊客可以提前規劃自己的行程,避免來回堵車數小時,又沒能一覽黃山風光。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只要在大數據的環境下用心加強管控措施即可。

總之,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是當前在嚴防嚴控前提下的重要工作,各地也會陸續出臺一系列的刺激措施,包括景區免費等。即便是一些優惠措施,也要考慮人流等多個方面的問題,提前做好預案,不能造成安全隱患。這中間需要做很多工作,這些工作也完全可以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