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坐山觀虎鬥的慈禧

在袁世凱的記憶中,他本可以不用獨自凝視深淵,畢竟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 深淵也在凝視你,雖有亡清之志,但是對於頭頂上有一片天的工作狀態,袁世凱似乎更喜歡這份略顯壓抑的踏實感,所以對於清廷的改革,一開始抱有極大的期望。

同樣抱有期望的還有普羅大眾,各地發往京師的請願書如雪花一般紛繁,即使是皇族宗室肅親王善耆,也深感壓力很大,不得不苦勸慈禧因勢利導,不然各地此起彼伏的亂象,大清江山將永無寧日。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剛上任軍機大臣的袁世凱就接到了慈禧的召見,登頂廟堂中樞的袁世凱,代價是六鎮北洋新軍中有四鎮的轄制權收歸清廷陸軍部,雖然兵權被褫多,但在官位上以一種全新的高姿態再次面見慈禧。在他看來這位老婦人明顯老了,而且心事重重。在此之前他們有過多次過招,每一次袁世凱都是被狠狠敲打,甚至可以說是落荒而逃,畢竟這個女人才是晚清廟堂的真正主人。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坐山觀虎鬥的慈禧

慈禧嘆息道:“內憂外困,日甚一日。有說改革可安靖者,有云必有大亂者,究竟如何是好?”袁世凱跪著表示沉默,眼前的這個女人,無論是維新變法亦或是庚子國變,都是這個女人出於對失去權力的恐懼,從而做出的激烈反彈。對於一個曾經睥睨東方乃至世界的古老國度來說,堪稱莫大的諷刺與悲哀。對於廟堂權術爐火純青的慈禧,只能維持自己在掌舵中樞四十七年而不墜,但是在那個江河日下的時代,需要的不是勾心鬥角的算計,以及所謂的馭人心術,而是需要一位可以帶領積弱的帝國走向近代化的強人。只可惜攤上了權力慾爆表的女強人慈禧,這既是大清的悲劇,也是天下的悲劇。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坐山觀虎鬥的慈禧

但是,一個真正願意順應時代潮流的人,現在就跪在慈禧腳下,袁世凱回答說:“與其坐以待亡,不如改革,即使無益,也可避免後悔。”他早已說破了嘴皮,並且很清楚:“日薄西山的清廷,早已沒有了能力與魄力給自己刮骨療毒。”病入膏肓的慈禧選擇喝下醉夢的毒藥來解渴,繼續經營著她的馭人之術。袁世凱也知道慈禧已經開始出招了。坐鎮南方的張之洞奉詔入京,入職軍機大臣,初衷擺明了就是坐山觀虎鬥,寄希望於兩虎相爭,慈禧依然要把戲份做足,召見張之洞的時間,與袁世凱比較起來是罕見的悠長。面對這位碩果僅存的中興名臣,慈禧更多的是感到淒涼,大清的擎天木,僅剩這一根也日漸老朽。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坐山觀虎鬥的慈禧

張之洞覲見慈禧時,兩人相談了很多,特別是關於迫在眉睫的用人問題,得出的結果卻是用誰也沒有用。從慈禧開始考慮死後的廟堂布局,對於人事安排上精心謀劃,在將皇權至上緊緊抓住不願撒手的那一刻起,清廷的改革已經宣告死亡。為了針對心腹大患袁世凱,內調張之洞入京任職,看似兩虎相爭的大幕已經拉開,實際上袁世凱早已暗中化解,一代香帥其後還力保了袁世凱在攝政王載灃的絞殺中逃出生天,慈禧的坐山觀虎鬥,成了自己的一廂情願,而清廷最終的歸宿,已無生路。也許這才是這位老婦人最深沉的悲哀,清廷改革已死,飢餓的廟堂碩鼠,即將分食大清最後的血肉。

參考資料:《清史稿》、《晚清七十年》、《大清滅亡啟示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