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与零部件业务“划清界限”,自主品牌筹划全产业链大棋局

纷纷与零部件业务“划清界限”,自主品牌筹划全产业链大棋局 | 中国汽车报

编前:随着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整车企业盈利愈发困难,开始有车企意识到,如果再将旗下的零部件业务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但不利于零部件业务的发展,也会拖累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业务“划清界限、分道扬镳”,既提高了零部件企业的活力,又拓展了业务范围,还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利润增长点,这已经成为当前整车企业的主流想法。

近日,比亚迪宣布成立弗迪公司,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5家经营不同核心零部件业务的“弗迪”正式以独立的身份进入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链参与市场竞争。比亚迪之前,长城汽车于去年向外推介旗下已经先后独立的 4 家核心零部件公司,在比亚迪之后, 有传闻称某市场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也有意拆分旗下核心零部件业务。与零部件业务“划清界限”,自主品牌似乎正在下一盘大棋。

企业创新求变的新尝试

在宣布成立5家弗迪公司之前,比亚迪事实上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的“三电”业务板块进行了拆分以及对外开放供应的尝试。2018年3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业绩发布会上就曾对媒体表示,公司从2017年开始做零部件产业的市场化,其电池业务和e平台将在近几年对外开放共享。

此次比亚迪成立5家弗迪公司并非一时意气用事,而是在做好零部件产业市场化准备之后的程序化操作。从5家弗迪公司具体涉及的业务板块来看,可以说是比亚迪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家底”。据了解,此次宣布成立的5家弗迪公司分别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

“组织架构的调整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到底什么形式最合适,并不是绝对和一成不变的。从过去的整车零部件一体化发展到分拆独立运营,便于企业在市场中打拼,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可能就会好解决。拆分独立之后的零部件企业要独立面对市场竞争,就会加 强研发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看来,不管是长城还是比亚迪,对核心零部件的业务拆分都是企业积极创新求变的一种尝试。

已有企业做出榜样

“在长城、比亚迪之前,我们其实已经有了很成功的例子,代表性企业就是上汽集团的华域汽车,它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借 鉴。”在采访中,多位企业人士和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了华域汽车的案例,这是中国汽车企业拆分旗下核心零部件业务的一个典型。

据悉,华域汽车的前身是为上汽集团独立供应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性化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上汽集团借巴士股份重组契机,将独立供应零部件业务注入巴士股份。2009年,巴士股份更名为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域汽车”),公司一举成为 A 股市场流通市值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

经过多年的独立发展,华域汽车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中的翘楚。以《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排名为例,在入选的8家中国企业中,华域汽车就是其中一个,且在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位居第二。在营收方面,华域汽车也为上汽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以2017年为例,华域汽车营收1404.87亿元,净利润65.54亿元,可以占到整个上汽集团总利润的20%。

“华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长城的蜂巢易创也做得不错,分拆之后更有利于他们自身筹集发展资金以及今后上市。”安庆衡表示,“一个汽车企业规模做大之后,就会有 分拆旗下业务的迫切性,子业务太多,如果还由一个公司统一管理,管理层根本忙不过来。”

“从整车企业拆分独立的零部件企业,是具备优势的,进入市场的障碍和壁垒会小一些,原因在于其首先给自己的整车做了配套,做了大量的验证,容易信得过。对其他企业而言,只要你的产品质量品质过硬,价格合理,绝对会考虑选择。”在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看来,整车企业是拆分独立后的零部件公司最好的市场背书。

新老市场皆有机遇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长城和比亚迪拆分的核心零部件业务中, 分别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见长的两家企业并不是只对外供应自己最擅长的产品业务,而是双管齐下。

从长城汽车拆分独立出来的蜂巢易创,其业务涵盖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电驱动系统和智能转向系统四大板块。蜂巢能源则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动力电池研发、试制、试验组装、量产以及原材料生产的新能源科技公司。比亚迪拆分独立的弗迪动力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开始从事汽车动力零部件研发,致力于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开 发,主业务是汽车动力总成。

“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包括核心动力总成,自主品牌依然有机会,蜂巢易创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一位接近蜂巢易创的行业人士透露,“目前蜂巢易创拿到的订单(含意向订单)有十几家,其中主流车企有三五家,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签约,应该讲,蜂巢易创的产品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技术优势。”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工信部公 布的第328批次产品公告中,北汽越野申报的型号为BJ2032F7VAK的新BJ40越野车,以及型号为BJ2032F7VAKP的越野乘用车底盘,发动机则是来自长城控股旗下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HY4C20B发动机。

“过去不分拆,等于是主机厂的一个部门,权限比较小,对外供 应就比较困难,蜂巢易创独立之后,就有权限给北汽越野车供货,这就是拆分独立带来的好处。”在安庆衡看来,长城的哈弗和北汽越野车某种意义上还是竞争对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由同一个供应商做发动机配套。“比亚迪做电动汽车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时间了,其实应该更早进行拆分,现在的市场不同于往日,当然技术、产品如果特别过硬,价格又有竞争力,也大有机会。”于清教表示。

服务一流也做强自己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倒逼,只服务自己的整车部门,压力小,创新的动力就会减弱很多。如果都不拆分,长期来看,不利于整个产业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提升。”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拆分之后彼此竞争,就会进行一个优胜劣汰,市场就会就行最优的组合,比如一家企业的发动机是优势,那就重点发展发动机,其他砍掉,另外一家企业的变速器更好,就专注搞变速器,两家企业进行产品组合,就可能是最优的 组合。”

“我国零部件企业应该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一些,不仅是服务自主品牌,更要想办法进入外资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他们的要求会更严格,通过为他们做配套,可以做强自己,宁德时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动力电池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过去我们在给自主品牌做配套时,很容易拼价格,谁便宜用谁,其实不利于长远发展,但外资整车企业可能不一样,价格只是他们考虑的一个层面,对质量品质的要求会特别严格。”

事实上,摆在拆分独立企业面前的机会并不少,比亚迪新成立的五家弗迪即是如此,这就是比亚迪和丰田汽车的合资合作。2019年11月,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丰田汽车将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合资公司设计、开发的产品将充分使用比亚迪现有的电动平台技术及电动零部件供给,并融入丰田的品质及安全控制标准要求。

日前,比亚迪与丰田汽车的合资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45亿元,法人代表为比亚迪汽车院总体部经理赵炳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各持股50%。“比亚迪的核心零部件公司预计会在合资公司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在丰田相关标准中提升自己。”

一位接近比亚迪的行业人士表示。

打造世界级车企必选项

“汽车零部件强,中国汽车才能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长期的普遍认识。事实上,对一家汽车整车企业而言,其要想成为世界级车企,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直接可以转化的就是核心零部件产品。

纵观全球汽车巨头,其旗下无不拥有着强大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目前中国的吉利、长城、比亚迪等都已经把发展的目光放到了全球,通过在海外建厂、并购海外企业等方式打造世界级车企,而自身的核心零部件业务也需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并为整车品牌做支撑。

“比亚迪的e平台以及核心零部件供应会给全行业做供应, 一些车可能是丰田的,也可能是其他一些合资品牌或者中国品牌的,车里面核心的技术,比如电驱动、充配电,或者车身控制器模块,或者智能网联的模块,全都是比亚迪供应。”比亚迪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颇有信心地表示,“比亚迪对e平台的定位就是未来要做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博世,博世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我们未来要做能源产业的中国的博世。”

“有个段子说,二流企业靠卖产品挣消费者的钱,一流企业靠卖品牌挣其他企业的钱,超一流企业靠卖规则挣整个行业的钱。”在某电驱动企业负责人看来,自主品牌只有做到技术引领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纷纷与零部件业务“划清界限”,自主品牌筹划全产业链大棋局 | 中国汽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