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照顧好我的貓,別把它拋棄了,對它好點!”

​11月17日晚11點左右,石家莊13歲的女孩樂樂留下了這樣一封三行字遺書,吞下了96粒暈車藥以及16粒頭孢。

而這距離她被確診重度抑鬱症僅僅過了一個月。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11月17日是個陽光很好的週末,第二天樂樂就要回學校上課了,在這之前她因為看病已經兩週沒有去學校了。

中午,她告訴媽媽想要吃炸雞並買了很多雞胸肉和麵包糠回來讓媽媽做,樂樂爸爸還笑女兒嘴饞。

直到第二天早上六點,樂樂爸爸喊女兒起床上學,卻一直沒人回應。打開燈,樂樂正躺在地上,嘴角還有殘留的藥渣。

“我這才明白,她買了那麼多雞肉可能是想在自殺前用完自己的零用錢。”當記者見到樂樂爸爸時,他正蹲在重症監護室的門口。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樂樂的父母都不敢回家,家裡到處都是女兒的影子,那個曾經活潑愛笑,常常逗樂家人的女兒,如今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好幾天了。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女兒自殺後,我一直想不通,她這麼小,怎麼會吞下那麼多苦澀的藥選擇自殺。”

在樂樂爸爸的記憶裡,樂樂一直很開朗,甚至常常開玩笑叫他“輝哥”。今年升了初一後,樂樂漸漸變得內向,常把自己鎖在房間裡。

重點班的壓力使得她基本上每天寫作業到半夜,早上六點又要起床,所以爸爸認為女兒的狀態不好是因為學習壓力大,很正常。

隨著狀態越來越差,樂樂的父母帶她到心理科看病,被確診為重度抑鬱症。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樂樂住院治療了一週後,情緒似乎好了很多,父母便給她辦理了出院。

“一週已經耽誤了很多課了!”樂樂爸爸回憶道,“所以當她突然問我,假如初中退學,以後還有出路嗎,我直接了當地告訴她,大學生都不好找工作,初中不上完更沒出路。

因為看出了樂樂不想上學,怕她耽誤學習,樂樂爸爸忽略了樂樂這次的求助。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事實上,在確診抑鬱症後的一個多月裡,樂樂發了40條微博,寫下了自己的痛苦以及自殺念頭。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統計,近五年來,他們門診每年接待的未成年人次增長近七倍,最小的抑鬱症患者是一個11歲小女孩。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總患病人數約為3.22億,中國抑鬱症患病率為4.2%,保守估計中國抑鬱症患病人群目前已超過5800萬。

而在全球範圍內,青少年抑鬱症是目前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僅次於車禍。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著人數逐年增多,人們逐步開始重視抑鬱症,但依舊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很少有人會將抑鬱症與未成年人連在一起。

事實證明,很多成年抑鬱症患者在青少年時期都有程度不一的抑鬱傾向。

而這些在未成年時期形成的傷痛,未得到正確的救治,在成年後反而被更加嚴重地反映出來。

大多抑鬱症患者因為本身的“病恥感”,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所以常常會極力掩飾,努力讓自己表現正常,所以很多時候不能及時被身邊的人發現。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很多孩子因為自制力低於成年人,儘管掩飾也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甚至會向家人求助,

可怕的是,家人常常會認為孩子“太過矯情”、“胡思亂想”、“就是想偷懶”、“青春期正常表現”等等來忽視孩子的求助。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要是真有後悔藥就好了,在女兒高中時自殘的時候我一定直接帶她去看心理醫生,而不是認為轉學就能解決問題。”

——一位23歲因抑鬱症自殺的女孩的母親

心理學家表示,未成年抑鬱症已經不僅僅是孩子、家庭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急需重視的大問題。

家長除了重視孩子的成績,更應重視孩子的心理。

如果孩子出現了長時間持續的情緒低沉、嗜睡、厭學、焦慮等狀態,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診斷。

在孩子每一次“求助”時,耐心溝通,幫他度過難過的時期,抑鬱症只是心靈的感冒,親人的理解,正確的就診,可以很好地幫助病人康復。

被忽視的心靈“感冒”: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累死累活地工作,你怎麼這麼不爭氣?”

——“你只是心情不好,想開點就行了。”

——“小孩子懂什麼是心累?”

——“別想著偷懶,現在辛苦,熬一熬就過去了。”

而你在孩子求助或者發現問題時的每一句責備,都會變成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以及無法改變的後悔。

————————————————

孩子敏感?叛逆?自卑?壞習慣一堆?

關注【爸媽來上課】公眾號,花最少的閒暇時間,學豐富的教育技巧,用最全面的知識,做最稱職的父母。

教育沒有絕對答案,經驗也無法完整複製,但【爸媽來上課】會幫你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注:文中圖片僅做交流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