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芳华》

每一个夜阑空旷处,蹁跹纵舞的人儿,即便眸外缄默,但只因,心已生起万顷波澜,便早在情深挚爱下,笃定一生鲜活。

我眼中的《芳华》


在电影《芳华》中,我最喜欢,也最让我感动的片段,莫过于历经战乱纷争,生死劫难的何小萍,在神思萎顿的时日,伴随着《沂蒙颂》的音乐,她卸下羁绊,奔出剧场,在草坪中独自起舞的一段画面。

她笑得如此灿烂,她的舞姿这般动人,一切都是美好的,就好像她从未离开她心爱的舞台,却又让人不得不感慨,已是这番物是人非的景象。

我眼中的《芳华》


随着《沂蒙颂》的承转起合,我更能发现,小萍灵魂深处的蓦然惊觉,一瞬的喷薄浮现,恰恰是直指善意的底气之力与心中底色的澄明显露。

即便,因时过境迁,因诸多不得已的周折流转,不自主的接允与推拒,不平和的情形心境,不自知的惶惑错乱,而浇泼于心上的各样迷茫,交迫,自卑,沉坷,以及患得患失,利义难衡,焦头烂额,都得以在某一时刻瓦解释怀,剥落了颠簸,还原属于一个独立个体,最纯明的心灵底色。

我眼中的《芳华》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最珍惜善良



在这些片段里,笔者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因为爸爸赌博输了欠下了十几万的高利贷,小学同学的父母们都跟他们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不能跟这样家庭的孩子多接触,离他远点儿。”电影中的何小萍不正是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自卑么?所以后来小萍得了精神病,我得了神经病。她的痛我理解,就好似开头我写的那样,《沂蒙颂》中,小萍得到了重生。我现在也破茧成蝶活了过来。而芳华之所以海纳我们心灵之中各般颜色,是因为,成长素有情怯,即便已逾花信,应趋稳健,亦需有宣泄。

自是百般模样,就尽有美好百样。泪花酸涩,却可软化了痛楚,有忆苦思甜的知足。苦笑奈何,却可展平了眉目,不教白头枕得仓促。矜重虽不时辗转往复,可月光的皎洁常贵在云开见晴的盼守。成恼,成倦,成嗔,成念的各种滋味。

即便动荡摇曳,可终是胜在了活思活想,生生不息之上。鲜活红润的种子,自会落地生花,结出的累累硕果,自会有所品尝,有滋味眷顾,有深思流连,有搁浅重现。有遗憾着悔意的,逐倍觉纯良难得。有慎善谨慈,昂立自持的,心安畅怀于一世坦荡。还有惯观江渚者,诚服于往复平等的安详。

芳华是一场迷朦且热烈的长梦,而在我心中,芳华之梦,并不是抽离现实,亦并不是独念喜乐,淡化酸楚。它的迷朦在于,不许韶光与年迈有过于明显的隔阂,不许美好与落寞,正确与分歧的界限太过清晰分明,太过一板一眼,太过武断决绝。不许过于招摇了的欢愉,避讳了沉郁。这恰是工情善感胜于心如槁木,苦水一饮胜于白汤一盏,哀乐两忘不若一靥盛喜,一场痛哭。进而在于感,于心,于浓郁,于辽阔的朦胧荟萃下,以自在抒发的思索,畅然将热烈谱颂。芳有馨芬而流长,华因经年以徜徉。倘使,感念最芬芳的青春,是因分外的在意,分外的执念,对往复诸多难割难舍,而当即将轻盈搁浅,把流光抛掷,可是腊梅还未枝满?可是那爱上层楼的召唤?已然又发觉,常有泪眼娑婆,好似是在春朝便载满了天凉秋好,便常有遐忆冥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