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像个人吧

在去影院前,我对《芳华》并不抱有期待。也早就知道电影里没有原著刘峰葬礼那一幕,单方面认定电影会是一部平庸之作。

结果,电影给了我非常多的惊喜。该有的痛点都有了,还多了些青春气息。

《芳华》:像个人吧

电影与原著一样,以萧穗子的视角讲诉刘峰与何小萍的故事。他们二人一个是自知不重要的人,他要用无数不重要的事凑成重要;一个是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她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这二人的相遇相知相伴相偎,见证了文工团的芳华与消逝。

刘峰是个甘愿吃亏的人。在文工团里,大家都吃着完整的饺子,他愿意吃着肉与饺子皮分开的饺子;大家都舒舒服服坐在食堂吃着饭,他愿意去外头帮忙抓猪;没人愿意和散发着臭味的何小萍跳舞,他不顾腰伤提出愿意给何小萍伴舞;文工团成员买不起结婚必备品——沙发,他就帮忙做两个沙发。这样的刘峰在他人看来如何会不重要?文工团的每个人都知道刘峰好,一个个的都叫他活雷锋。

刘峰不知道,他的好是会让人自惭形秽的。越来越多人打趣,刘峰过于老实了。但一面嫌他太吃亏,一面又不断地去麻烦刘峰让他吃吃亏。习惯于一个人的好,就开始向他索取,不断地索取。刘峰吃亏?接着吃亏吧。

《芳华》:像个人吧

何小萍不一样。她的父亲去劳改了,母亲改嫁,她跟着换了姓。在继父身边,她得不到真正的父爱,甚至母爱也没有了,母亲的拥抱也要自己故意发高烧才能换来。她只能一次又一次流着泪给亲生父亲写信,就这样只能在信中诉衷肠的她,却又得不到回信(父亲怕回信连累了自己的女儿)。原以为到了文工团情况能有所好转,却只不过是从一个炼狱到了另一个炼狱,她依然得不到他人的善待。先是因“拿”林丁丁军装去照相床铺被室友翻了个底朝天,后又因怀疑是“不要脸的胸罩”持有者被搜身,没有一个人在乎她的感受。一个个地因着自认为恰当充分的理由,践踏起何小萍的尊严,毫不留情,无所畏惧。

文工团里没有人把何小萍当回事,只有“活雷峰”刘峰同志。他主动告诉她,不会把她的家庭成分宣扬出去;她不会军姿,没关系,教她就行了;没人愿意给她伴舞,他愿意。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没人愿意去做,愿意做的成了“活雷锋”。

《芳华》:像个人吧

“活雷锋”一般的刘峰,有喜欢的人,她的名字叫林丁丁。忍了多年,等到林丁丁可以光明正大恋爱后,向她告白了。往后一切,就再也不是“活雷锋”。

刘峰因着这次告白被林丁丁说成猥亵,被公开批判,党内严重警告,下放伐木连当兵。

在刘峰离开文工团之际,没有人再来打趣他这个“活雷锋”,都离他离得远远的。只有何小萍,依然上前去问刘峰有何需要,后来甚至主动拒绝演她梦寐以求的A角。在文工团里唯一善待过她的刘峰如此下场,让她对文工团里的一切都死了心,她拒绝救文工团的场。

刘峰看穿“活雷锋”这一英名是不作数的,换不来他要的幸福与真情。何小萍看穿好人是不会受到善待的。但他们依旧坚持做个好人。刘峰继续在战场上发光发热,虽然后来在战场上丢了一只手臂;何小萍在野战医院里尽力救每一个受伤的战士,虽然因见过太多伤亡,后来进了精神病院。

两个虽然,不得不问问:与人为善,做个“活雷锋”,换来的到底是什么呢?

《芳华》:像个人吧

他们是个好人,他们愿意好。因为电影中的刘峰、何小萍,我流了不知多少的泪。惋惜、心疼,想对他们好些再好些。想必欺负过人的郝淑雯后来见着民警欺侮刘峰时会愤怒,给刘峰交上一千块钱,大概是终究明白了自己当初的冷漠是伤人的吧。撕掉刘峰写的借条,大概也是随着歉疚——一个“活雷锋”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后来郝舒雯拿出林丁丁发福的照片,影院的人都在笑,随着笑声我好像又回到了当初那个出卖人的年头,那个他们的芳华。文工团解散的那天,他们唱着歌,流着泪,好像一切都是珍贵的,不可遗忘的。物是人非事事休,他们并不知道少了谁。

电影结局停留在了刘峰与何小萍相拥的瞬间,配着旁白:他们从未结婚,却待人温和,彼此相偎一生。戏中的他们辜负了刘峰、何小萍,戏外的我们就不要辜负了。

像个人吧,像刘峰一样,像何小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