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三观的《芳华》

毁三观的《芳华》

最近在网上看了电影《芳华》。有人评价冯导是新瓶装老酒,或者说言情剧的穿越。但我觉得情节中凝结着冯导对人性的感悟。冯导将人性中大家一直粉饰的东西,揭露了出来。

剧中的男主角刘峰是个活雷锋式的人物。应该是那个时代,甚至是这个时代主流媒体大肆宣扬的一种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开始伤了腰,向心仪的女性表白被当成了流氓,打仗没了一只胳膊。转业后贫困潦倒,老婆和别人跑了,还动不动被联防办的人欺负……

我们常说“点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刘峰的悲剧人生除了特殊的时代的关系,应该也有他自己的心理成因。

影片中介绍他的父亲是小县城的木匠。看来是没有任何背景。他除了通过变成雷锋让大家关注,获得他自认为的尊重,他还能做什么呢!他压抑着自己的人性而表现出那样的完美无缺。

他好像发自内心不图回报的帮助任何人,但真正的目的是想展现出:所有的人都是有弱项的,有瑕疵的,从而衬托只有自己是完美的。

他在向林丁丁表白时,也承认自己是有私心的,甚至私心更大。那才是他真实的,但被压抑的一面。影片由于剧情的需要,将其描写为林丁丁对他的诬告。但看到这一段时,我的脑海里竟然浮现了另一幅恐怖的画面。每天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因为自卑又不敢表达是何等的痛苦。同时自己活雷锋的外衣,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同时也束缚了自己满足需求的本能。

如果在有机可乘的情况下,比如:两个人独处,不会有别人发现的情况下,刘峰会做什么?保卫处讯问他时的情节不是没有可能出现的。长久的压抑一旦爆发会表现出让人恐惧的能量。甚至,刘峰可能会做出一些龌龊的事情之后,毁灭证据,继续做一个完美的好人。

这样的人心中的魔鬼一旦冲出来,要么毁灭他人,要么毁灭自己。雷锋总有演烦的时候,英雄也有当腻的时候。就像因为“流氓事件”刘峰被赶出了文工团。临走时将所有证明自己荣誉的奖品,奖状都给了何小萍。在旁观者看来,那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但在我看来那是他最解脱的一刻。

但一旦光环套上,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是怎么也摘不下来的。一个受了处分的人,到了部队短时间内就能够当上副连长?可想而知,他的雷锋病“旧病复发”了。他永远走不出这个怪圈。只有死亡才是他唯一的解脱。战场上刘峰的表现,可以理解为爱国,但明显有一种自杀以寻求解脱的成分。

再谈谈那个何小萍。父亲被劳改,母亲改嫁,她成了家中最不让人待见的一个人。她从农村来到文工团,本来是想出离苦海,但还是经常被人羞辱。其实她可能没有想到,真正欺负她的人是她自己。她的自卑导致其总是表现的逆来顺受。这才是诱使他人肆无忌惮欺凌她的原因。

冯导巧妙地将何小萍那种内在自卑描绘为其身上那种令人作呕的味道。也就是说,自卑就像她身上的臭气一样让人不能忍受。

刘峰被处分时,她去看望。以及最后刘峰潦倒时,她尽心地陪伴。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人性善的一面。但有没有其他的解释呢?刘峰在是活雷锋的时候,何小萍自认为是不配和刘峰交往的——即便刘峰不时地对她表达善意。只有刘峰从神坛上掉下来,何小萍才配和他相互依靠。与其说那是爱,或者同志的友谊,还不如比喻为冬天两只可怜的小动物紧紧的偎依在一起,抱团取暖而已。

剧中何小萍一直给父亲写信,盼着其早日平反。但他的父亲最终没有等到平反的一天。这里面总感觉有一种隐喻。无论是何小萍,还是刘峰心中都渴望有一种真情的东西。就像何小萍心中父亲的形象。但残酷的现实是他们可能永远也得不到。

你不觉得影片中刘峰和何小萍有个共同的特点嘛。无论一个如何乐于助人,另一个如何忍辱负重,但两个人好像都没有找到真心对他们好的知己。

这里要说一句题外话,当影片中的小芭蕾狐假虎威欺负何小萍时,我们认为何小萍可怜吗?不!何小萍和小芭蕾是同一种人。小芭蕾只是想通过攻击何小萍来与其划清界限。如果角色颠倒,何小萍会做小芭蕾做同样的事。

影片的最后何小萍和刘峰走到了一起。这好像是圆满的结局。但他们既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一个曾经的女精神病人,一个连自己生存都成问题的男肢体残疾者。他们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避免孤独的煎熬才在一起的。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一场悲剧?这也让我联想到当代的婚姻有多少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强扭在一起的。表面的恩爱掩盖的是对孤独的恐惧!

他妈的!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