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人體需“風調雨順”,肺為髒之長,腎主津液。

1.肺者,藏之長也,為心之蓋也。《素問·痿論》

2.腎者,水藏,主津液, 主臥與喘也。《素問·逆調論》

道法自然,人體需“風調雨順”,肺為髒之長,腎主津液。

解析及臨床意義:原文1強調了肺在五臟氣機升降出入和全身水液代謝方面的重要作用。肺主一身之氣,自然之氣由肺吸入,水谷精氣 經脾上歸於肺,合而為宗氣,積於胸中氣海。上出喉嚨以司呼吸,貫心脈而佈散周身。心主血脈,肺主治節,全身經脈都聚會於肺,賴肺氣的推動,血液始能轉輸全身,營養臟腑器官。肺主通調水道,由脾上輸的水液,賴肺氣的宣散作用,水液才能敷布全身。而且肺有肅降作用,能通過使水液下輸膀胱的方式,調節水液代謝,使之趨於平衡,而為水之上源。只有肺主宣發,肺主肅降的功能正常,全身臟腑器官才能得到宗氣、血、津液等不同形式的水谷精微的滯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所以稱肺為“髒之長”。如果肺臟氣陰不足,失於宣降,後天失養,就會形成以陰虛為主的虛損病證。這種情況,臨床常主張,與其“專補腎水,不如補肺以滋其源”(《理虛元鑑》), “陰虛之治,所當悉統於肺”,並提出了“未見骨蒸、勞嗽、吐血者,預宜清金保肺;見骨蒸、勞嗽、吐血者,急宜清金保肺;曾經骨蒸、勞嗽、吐血而愈者,始終不忘生金補肺”等具體的治療方法。但其它臟腑發生病變,也有可能影響及肺,如《素問·咳論》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道法自然,人體需“風調雨順”,肺為髒之長,腎主津液。

原文2論述腎主水液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變化。腎主水液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腎陽的氣化作用來實現的。津液是體內正常水液的總稱,水有清濁,清者上升,濁者下降。清中有濁,濁中有清。上升於肺之水,為清。清中之清者,由肺輸至皮毛;清中之濁者,從三焦決瀆下行以達於腎。歸腎之水液為濁。濁中之濁者,由膀胱排出體外;濁中之清者,再經三焦上升至肺、復由肺化水下降至腎,如此循環,以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水液的升清降濁,需賴腎陽的氣化作用才能進行,膀胱排洩無用水液的作用也需賴腎陽的氣化作用。如果腎陽氣化失司,水液升降失常,膀胱開合不利,必然導致水液代謝調節障礙。如腎中陽氣不足,氣化功能失常,可引起小便不利,水液流於四肢、皮膚肌肉為腫,溢於心肺為心悸喘急,甚則引起小便閉結,點滴不通,臨床都以溫腎扶陽為其施治大法。

道法自然,人體需“風調雨順”,肺為髒之長,腎主津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